真正美的女人会坦然接受每一条皱纹

2018-01-22 03:47文/罗
家庭生活指南 2018年8期
关键词:面容银发皱纹

文/罗 楠

时光赋予的高级感

那日午后,我和一位姐姐在星巴克打瞌睡,玻璃门被推开,一位银发妇人走了进来。端正的身姿,束腰的黑色大衣,宽边墨镜,一头银发被轻轻束起,让风吹得有点慵懒地乱。她款款走来,摘下墨镜,点了一杯拿铁,然后就静静地站立等待。我也才看清岁月加于她脸上的风霜,一张白皙苍老的面庞,年龄起码有60+了。

可自从她进来的那一瞬间,整个咖啡馆的空气都微微一凛,因午后阳光充斥的慵懒顿时消失,人们的目光追随她,愣怔怔地失了意。大家就像看到了真人版的穿着普拉达的梅丽尔·斯特里普,继而一股愧疚之情令余光扫向自己松垮的体态,真的,将我们这些20+、30+秒杀得渣都不剩。

然后,会有些莫名的动容,如同杜拉斯在《情人》开篇中写的那般:

“那时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果然,时光总会怨美人,但,一张有故事的脸,才会令沧桑都显得那么韵味悠长,仿佛古旧建筑呈现出的时光的高级感。那就是隐于无形中被唤作“优雅”的东西。

最可怕的是自我放弃

人都是惧老的,不分男人女人。

因为老,指向的是死亡,是衰败,是暮气沉沉,是不敢照镜子,是褪去繁华明丽的表象,终于不得不面对人生最后的真相,花败叶枯,事事将休。而更加残忍的是,社会对于女人之老的不能容忍。

现象背后,有它自身的逻辑。

性别歧视在社会上依旧根深蒂固,审美也是男人在主导,他们喜欢“高白幼”,社会风气也在压制中年女性,衰老本是自然,女人一过一定年龄却被刻画得面目可憎。

在很多人心里,少女好看,少妇可以看,大婶不好看,大妈不能看。人们欣赏不来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之美,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审美并不高级。

于是,女人也恨老。恨到什么程度呢?

以娱乐圈为例,最受追捧的永远是“冻龄”女神,眼角稍有细纹便会被媒体大众诟病,延缓衰老没有错,能够在中年以后还能够保持身材匀称不臃肿,更是一个人的高级自律。

但现实却是,她们并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建设和精神的高级维护,而只是一味地与皱纹、衰老作强硬对抗。紧张就难从容,又如何能优雅呢?

我看到有不少女人,稍微上了一点岁数,就放纵自己,从身体到精神,大声讲话大声斥骂,躺在沙发上无所顾忌捏着自己日渐臃肿的肚皮,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人到了这个岁数,就是这个样子的。

可是,不是的。

不是到了“这个岁数”就必然由慌里慌张奔向邋里邋遢,不是因为雌性荷尔蒙的减少就可以对生活骂骂咧咧,不是因为疲累激情减退就可以对这个世界将就。

比皮肤的衰老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松垮和自我放弃。雪小禅忆起年少时小城里唱刘巧儿的角儿,纤腰盈盈,眼睛下面一颗痣,动人得如同一滴泪。很多年后,她在评剧团又遇到了那女子,眼下仍有一颗痣,但,她比从前胖了一半多,坐在破旧的楼道里兜包子,韭菜鸡蛋馅的。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式。那种颓败,是一个女人的架子塌了,日日为生活折磨着,不甘心,又认了命。

衰老从来不在于年龄,而是心灵能承受的生命重量,是在破败的人事面前微如蝼蚁,但依然能平静地扛过生活的碾压,不失尊严地接过衰老与消磨,亲手为自己加冕。

杨澜说:“中年的油腻代表了一种放弃的态度,女人不管在身体上,精神上还是应多保持一些好奇心与上进心,生活还是需要一些格调和品格。”细化到每个女人身上,是眼神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些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

在云淡风轻的路上,成就自己的韵味

而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现实中的云淡风轻,从来无声。

——她们是杨绛。

美人的底气有时不是美貌,而是经人生风雨走出的淡定若笃,是破万卷书成竹在胸的风骨,也是静如幽兰暗香盈袖的温婉。知性女子,不咄咄逼人,不稚嫩不世故,安之若素。是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诗作《生与死》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在爱女、丈夫相继离世后,已近九十高龄的她敛起悲痛,整理钱钟书留下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从文学中获取温暖与智慧,又奉献出担当和仁慈,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她是温润如玉的慰藉。所以,即使她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她的脸上仍是赤子般纯真;即使历经尘劫,鬓发如银,肌肤枯白,那一张悲悯而温润的面容,仍让人望而生暖。

——她们是傅莹。

65岁,满头银发,傅莹是中国第一位驻大国女大使,全国人大首位女性新闻发言人,她的每一次发声,得体大方,见招拆招,柔中有刚,她的身上,既有着端庄如明月的美,又有着“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之风,始终是“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这样的女子,不仅有知性映芳华的机敏睿智,更保其天真留其灵动,经过岁月的洗炼,每一根白发每一条皱纹都炼化为锋芒内敛不动声色,静穆超然亦具中和之美。

老年的赫本满面皱纹,曾经娇俏的少女变得苍老枯瘦,但她在非洲大地上怀抱难民儿童的样子,肃穆如圣母。

被观众诟病太瘦、颧骨高、皱纹多的袁泉淡淡地回应,“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

《广岛之恋》中的埃玛妞·丽娃,50多年后出演影片《爱》,岁月飞逝,他捧起她的脸,她皱纹横生皮肤下垂,唯一不变的,是那双眼睛里永恒的爱,自然的老去。

那一刻,仿若时光流转,看的人眼里泛泪,真的信了杜拉斯那句“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世上,美丽的皮囊有很多,能坦然接受自然衰老的有几人?其实,到最后,美所仰赖的,还是体态,和心态。就像连岳所说,好东西都不深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终身学习,特立独行,没一条难理解,可敢于坚持,有力量坚持的人,其实不多。成功的人,终归是源于自律。我们知道青春不会永驻,衰老注定到来,真正美的女人,会坦然接受每一条皱纹。

猜你喜欢
面容银发皱纹
母亲脸上的皱纹
遗忘
皱纹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盲人
真相
“银发雷锋”心系青少年
爱上别人
村里有支银发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