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工匠受重用

2018-01-22 09:39
创造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部公家石匠

永乐年间,江苏无锡有位石匠叫陆祥,石刻手艺精湛,参与了紫禁城建设工程,设计并雕琢了天安门前的华表,主持修建了金水桥。由此步步高升,从普通石匠一路做到了工部侍郎。

如果只有老陆一人发达,倒也不能说明什么,难得的是青云之上的工匠还有很多。据《五杂俎》记载,明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也参与了紫禁城建设,和陆祥一样,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弇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这些工匠以普通手艺人身份迈入公家公务员序列,甚至担任了很高官职,按说都应该感谢开国皇帝朱元璋。老朱在公元1393年诏令,“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等项艺术之人,礼部务要备知,以备取用”。相当于在全国范围弄了个技术人员后备干部清单,随后又制定了相应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政策。自此,开启了大明王朝工匠职业生涯的春天。

比之明朝,宋朝工匠的境遇就要差许多。宋朝的国营手工业作坊对工匠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律住在营房。虽然名义上是雇佣关系,但基本丧失了人身自由。而且劳动强度大,待遇还特别差。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工匠“不堪其苦,往往厌倦工役,将身逃走”。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官员不只克扣工匠的工资,还经常假公济私,挑选工匠到自己家干私活。都去干私活了,公家的差怎么交呢?只能保量不保质,凑个数应付检查。

反观金朝,据《翠微北征录》记载,所用军用武器上都刻有监造官的姓名和生产日期,如有质量问题耽误了使用,即按所刻名字抓人,该判刑的判刑,该杀头的杀头,所以“器具一一如法”,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其实,老祖宗的《礼记》早有提醒:“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说白了就是产品实名制,谁生产谁负责到底。但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大宋朝视而不见,反倒被金人学了去,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猜你喜欢
工部公家石匠
小型物流公司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要维护正常良好的政商关系
五彩湾工部龙
石匠破案
石匠的智慧
石匠
试论二十世纪前期滇东汉村公家与会牌的职能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
麻石匠(外一篇)
“有我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