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开拓铸成效 砥砺奋进书华章
——昆明市妇联10年小额信贷成效

2018-01-22 12:07陈辞霍强董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
创造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额昆明市妇女

陈辞 霍强 董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积极响应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城乡妇女就业创业、支持妇女自主创业、自谋职业。2006年至2016年,昆明市妇联累计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30681人、18.98亿元,带动就业人数61727人;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4078人、2.8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0850人;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97户、3.2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7669人。10年来,昆明市妇联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用风雨兼程的豪情、敢于创新的勇气、实干苦干的执着,主动克服困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各项举措、狠抓政策落实,为广大劳动者尤其是妇女创业者提供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在扩大就业、促进创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抒写了一段精彩华章。

一、全面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1.妇女就业创业渠道逐渐拓宽,再就业能力逐步增强。除从事传统的餐饮、文印、服装销售、家政服务等行业外,还以养殖、花卉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食品加工和销售等行业为主。不少妇女利用贷款兴办教育培训、婴幼儿护理、 民族手工业、珠宝加工等新兴产业;少数妇女涉足诸如市政工程这样男性主导性较强的行业,更有部分妇女依托某一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民营企业家。

2.妇女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地位稳步提高。小额担保贷款为有创业愿望的妇女提供了创业条件,改善了妇女的经济状况。经济地位的提升,赋予了妇女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增强了妇女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小额贷款政策的倍增效益。如创办云南省首家专业婴儿游泳机构——昆明阳光宝贝母婴护理中心的女企业家马睿,昆明市妇联累计为其提供的贷款239万元,为近100名职工提供就业岗位。马睿本人也被授予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的光荣称号,2011年被推选为“昆明市政协委员”和“优秀创业指导老师”,2012年荣获了“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和“全国创业先进个人”。

3.妇女自身素质大幅提升,自身发展能力进一步拓展。昆明市各级妇联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抓手,有针对地开展面向贷款户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帮助她们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创业项目,增强她们的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参加过“昆明市妇联优秀女企业家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的女性表示,从清华回来之后,自己不仅进一步掌握了企业管理的相关理念,而且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更为清晰。更重要的是,“清华研修班”使她们对自身价值和自身发展有了全新的定义,对女性气质和修养的塑造和培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有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贷款对象逐渐扩大,社会活力得到激发。创业担保贷款自实施以来,贷款对象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自主择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扩大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类人员,贷款额度也逐步提升。自2016年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以来,其最高额度从最初的3万元增至10万元。2006年,全昆明市共有229人累计获得失业担保贷款500万元,带动595人就业;2016年,全市共有2537人获得失业担保贷款23452.5万元,带动就业7056人。

2.中小企业长足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大部分企业将小额贷款用于添置设备、扩建厂房、扩大规模。作为区域经济保持长期活力的源泉,中小企业的这一做法,有利于发挥其自身的规模效应,对促进就业起到辐射拉动作用。2006年至2016年,昆明全市共有197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获得妇联扶持的3.2709亿元贷款,吸纳7669人就业。

3.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力得到培育。昆明市妇联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契机,以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为依托,扶持农村妇女发展林果蔬菜种植、生猪家禽养殖、都市农庄、旅游开发,借助“互联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促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如富民县妇联努力搭建城乡妇女创就业平台,充分运用小额担保贷款的杠杆效应,近5年来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个,新增线上商贸企业8户,涌现出一大批带头示范效应好、社会影响力高、经济发展贡献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

三、全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妇女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改善

1.宣传活动丰富多样,政策知晓度不断提升。昆明市妇联将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政策和规定编制成宣传册,在人口密集的街道、企业、社区和商业区进行发放;各县(区)妇联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组织网络优势,利用赶街天 、“三下乡”到乡(镇)进行摆摊宣传,设立政策咨询台,为广大创业人员解答各项政策法规。各级妇联通过网站、电视台、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三农通”等媒介进行推广,使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借助如女性专场招聘会等各种特色活动的契机进行集中宣传,提升政策的知晓度。此外,已经受益的创业贷款妇女、参加过培训的妇女,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把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普及到广大的创业妇女当中。经过10年的努力,全市已经形成宣传先行、典型引路、培训与贷款相结合,扶持一片、带动一片的工作格局。

2.培树典型措施有力,政策影响力不断扩大。昆明市各级妇联在实施贷款过程中,不断挖掘、培育创业先进典型与“妇女创业先进示范基地”,大力宣扬广大创业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充分调动蕴藏在广大妇女中的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环境。通过建立健全妇女创业人才库,定期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评比表彰。如晋宁区先后涌现出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全国“双学双比能手”郭凤仙、下岗失业后成功创业的全国“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带头人范春梅等。

3.就业培训成效显著,政策后续效应不断显现。从2006年至2016年,昆明市妇联共举办16期“巾帼创新业带头人”培训班,每期100人,共推选350名优秀女企业家参加“昆明市妇联优秀女企业家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通过培训,失业、失地妇女的各种技能得到提升,创业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各级妇联还积极搭建创业指导平台,做到每月一个新主题的创业人员“一对一”帮扶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相关行业创业人员组织起来,使其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切实为服务对象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切实提升了妇女自身素质,政策后续效应不断显现。

四、全方位提升妇联组织的服务能力,妇联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

1.妇联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妇女工作新格局逐步构建。在实施小额担保贷款的过程中,妇联从宣传、动员、入户调查、征求意见、培训、立项、实施、贷后跟踪回访、评估、回收等,都要全过程参与、服务和管理。经过10年的努力,昆明市各级妇联在组织架构健全、制度章程规范、沟通协调有力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妇联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例如,昆明市各级妇联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由妇联主席担任组长,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席任副组长,构建起了由市、县(市)区妇联主导、乡镇街道妇联参与运作的工作机构,实现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纵向到底”。又如,全市各级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研判小额贷款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承办银行、财政局、劳动就业部门帮助解决,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社会化工作能力。

2.妇联服务群众能力的进一步强化,妇联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10年来,昆明市各级妇联充分运用小额贷款担保这一惠民政策,大力推行便民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坚持“既办成好事,又规避风险”的原则,确保操作办法和程序公开透明,为劳动者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昆明市妇联用服务凝聚妇女,用服务感化妇女,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交汇点上开展工作,打造了一批党政支持、妇女欢迎、社会认可的工作品牌,培树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妇女典型,扩大了服务妇女发展的空间和领域,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支持,提升了妇联组织的公信力。通过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妇联组织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妇联贴近基层、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纽带优势得到发挥。

3.妇联服务群众的维度进一步拓宽,妇联的服务功能不断充实。昆明市各级妇联通过政策宣传、贷款动员、入户调查、技能培训、贷款实施、贷后跟踪回访等工作的开展,密切了妇联与贷款户的联系,提升了群众对妇联的认可度、信任度,促进了妇联其他服务事项(例如妇女维权、家庭工作等)的开展,进一步拓宽了妇联组织的工作维度,妇联服务功能不断充实。例如,晋宁县妇联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充分挖掘“最美家庭”典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实到家庭、活跃在家庭、见效于家庭,以好的家风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小额昆明市妇女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昆明市延安医院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当代妇女的工作
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研究—实务中的探索和发现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