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中的运作要素
——以电影《十二怒汉》为例

2018-01-22 15:29王琳琳
法制博览 2018年25期
关键词:英美法评审团证言

王琳琳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700

《十二怒汉》影片从12位身份不同的非法学界人士退席评议开始展开,展现了英美法的评审团制度下评审团在评议阶段的运行过程。而排除合理怀疑的主体就是陪审团。陪审团在评议过程中,要对控辩双方展示出的证据进行判断推理,寻找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或者冲突的地方,然后根据逻辑推理、经验和常识来考量这些疑点,直至可以将这些疑问疑点全部排除或者确信某些疑点无法排除,进而形成内心确信或者产生合理怀疑[1]。在这一个过程中,笔者对“排除合理怀疑”原则的运行印象深刻。使笔者更加想要了解到有什么会排除合理怀疑原则的运行?这些影响要素又是怎么相互作用,使得评审团评议的更公平进行的?所以,观看完电影后,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以下分析:

一、排除合理怀疑的方法

“排除合理怀疑”这一过程所运用的方法叫做证伪方法(Falsify,Fasification),也可以称为否定原则或者证伪原则。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中,陪审团成员进行判断的时候首先需要在控方所列举的有罪证据中不断寻找瑕疵或者纰漏。然后运用逻辑思维检查控方的论证是否足够充分。对于陪审团来说有些辩护律师没有想到的问题,陪审团也会考虑到,从证伪的反向思维中贯彻到底。比如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凶手拿的那把刀就是产生合理怀疑的一个因素,8号陪审员指出既然这种刀在普通小卖部都可以买到,那又如何推断买到这把刀的男孩就一定是凶手了呢?8号评审员就是坚持这一论证的瑕疵。进行了接下来的推理过程。再来看其他两个证人的证言,评审员也分别指出了其中的破绽,比如坡脚老人的行动力不足,近视妇女不带眼镜时候的可见程度……这整个过程,要求评审团成员运用证伪方法来判断控方证据所指向的结论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即运用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假定其不是真的,我们就要运用逻辑思维来推断合理怀疑的正确性,在这一个过程中,评审团所应用的排除合理怀疑的方法就是证伪方法。

二、排除合理怀疑的依据

证伪方法指的是一种逆向的、怀疑式的思维,是解决用什么方法来“排除合理怀疑”的问题。那运用这种方法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探讨这个问题,就要理解什么是经验法则。

经验法则指的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人们归纳出的事物的因果、逻辑等关系或者性质状态的法则或常识。经验主义者往往主张感性认识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就无法得到绝对确定性的知识,这个时候,评审员们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经验就对判断有着重要影响。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基于大多数人的经验法则提出了很多合理性的怀疑,比如跛脚的老人行动能力真的可以证实其证言吗?8号陪审员甚至模拟了老人的行动,证明了15秒走40多米对于跛脚的老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其证言是违背经验法则的。对于那个女士,评审员先是通过她鼻子两旁的凹陷判断出她是近视者,接着根据经验法则提出一个近视者在不带眼镜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清楚的看到60码以外的场景,因此妇女的证言也是与日常经验相悖的。所以对于这两位证人的证言,我们可以看出,在逻辑推理上是正确的,但是在经验上却说不过去,这同样也是合理怀疑产生的依据。其实在真实的庭审过程中,经验法则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一般所谓经验法则,乃指吾人基于日常生活经验所得之定则,而非自我之信念或主观上之推定。”[2]就是说经验法则不能只靠自己的主观臆测,要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理。依据生活中的经验准则,可以找到与逻辑推断相悖的地方,进而有利于案件的公平正义。排除合理怀疑的运行除了证伪方法这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外,还要求裁判者从有着更为丰富的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善于从表面现象中推断出常理性的错误,从而产生合理性怀疑。

三、排除合理怀疑产生的影响因素

我们都知道,英美法中的陪审团成员要选择来自不同的阶层的人组成。所以他们的经验、知识结构、观念意识都是不同的,他们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不同的。那么在这12个人对一个问题的剖析评议过程中,什么影响了其的产生呢?这里可以引入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加以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个人因素,个人的人格因素、素质因素等都是影响问题认识的重要方面。比如同样有儿子的陪审员对于男孩是否为杀人凶手的认知就与没有儿子的陪审员一开始看法不一;善于观察的人与粗枝大叶的人对于妇女鼻子旁因为戴眼镜而产生的凹陷的发觉就不同。基于个人的成长环境,评审员们往往做出从自身心理出发的怀疑;其次是群体心理的影响,群体中的从众心理,登门槛效应等都对12位评审员的判断产生着重要影响。8号评审员就是因为没有从众,而是力排众议的认为男孩无罪,并且一步步开展苏格拉底式的谈话,使得其他11位评审员的判断发生相应的转变。有的时候环境对心理也会产生很多的干扰因素。所以,在评审团制度中,评审员的排除合理怀疑过程中也必须考虑群体、他人、环境等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以《十二怒汉》中的评审员审议过程为入手,简单分析了排除合理怀疑原则的运行要素,在一个小的切入点认识英美法中的评审团制度的运行。我们可以看到排除合理怀疑原则在评审团制度中运行受到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这三个要素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三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运用才可以更好的做出合理怀疑,使得在司法实践中更加合理公正。影片中给我们呈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英美法评审团审理的过程,因为在真实的陪审团裁决过程中,很多是不公开的。在庭审中,法官对陪审团阐明排除合理怀疑的含义,落实宪法中保障人权规定的价值和落实刑事司法保障人权的价值,成为审判通向正义的必经之路。[3]笔者最后还想补充,虽然法律审理过程是客观的,裁决者在进行案件结果的判定的时候,既要注重逻辑和生活经验,也需要石刻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头脑,更需要观察、思考和联想等等。以上综合因素相互的运用,再利用科学的规律,才容易做出结论与事实相符合的最终判断,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猜你喜欢
英美法评审团证言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朱丽安·摩尔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乘风破浪的姐姐3》开启大众评审团征集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Induced Ocean Eddi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试论英美法系法人犯罪的归责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法上的说明义务与民事责任(下)
英美法系对价原则的矛盾性及其解读
英美法系判例制度对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