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历史意识培养的思考和探究

2018-01-22 00:14王许瑞
学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历史意识初中生

王许瑞

摘 要:新课程标准关于历史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关于历史意识的思考和培养成为教学的一个新亮点。文章从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历时意识两个方面,对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意识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意识;思考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50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历史思维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历史意识,因此,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历史意识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拓展密切相关。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目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都将自己所任科目归为副科,没有意识到历史学习对学生文化素养、社会意识、民族精神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本为本”,成为书本的“复读机”“传话筒”。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应有的思考和探究,对身边的历史文化缺少应有的关注,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碎片化、应试化,缺少历史学习应有的文化性和人文性。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課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历史思维的前提。在教学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将现实和历史连接起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比如,在学习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安排一些有广泛意义的历史活动:可以让学生到家中搜集不同时期的钱币并拍照;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切渠道去了解我国文字的变迁。在学习“封邑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由来和变迁。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去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傲气和傲骨。这样,历史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记忆,不再是冷冰冰的书本知识,而成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有趣的活动和探究。

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切感受到历史就是过去人们的生活,就是在中华大地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比如,当学生看到不同时代的钱币以及上面的文字时,能感受到它们承载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尤其是当学生看到民国的银元时,很自然地联想到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看到的一些场景,仿佛重温了那段历史,让历史鲜活起来。

二、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总会留下很多痕迹,这些痕迹表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历史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将历史和生活联系起来的习惯,进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在学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教师可以将现实中的地名和当时各国的地理区域联系起来,并联系各省的简称或别称。比如,战国时燕国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赵国在现在河北省的南部,到现在河北省还被称为“燕赵大地”。以此为例,让学生结合战国各国的领域去理解“齐鲁大地”——山东,秦国简称“秦”,山西简称“晋”……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有自己的名胜古迹,以及和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化娱乐,这都可以作为教师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教学资源。邢台的历史名人有扁鹊、魏征、宋璟、郭守敬、朱正色等;名胜古迹有将军墓、清风楼、扁鹊庙、朱正色墓等。这些都对丰富历史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穿插这些名人的故事,及这些名胜古迹的由来和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思考,实现历史和生活、历史和显示的联系,让历史学习变得丰富、生动而鲜活。

三、借助课外资源深化学生的历史意识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下,各地都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中不乏大量的历史成分或历史元素。这些都可以成为深化学生历史意识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身边的历史资源来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的习惯,养成以历史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以现代的目光去审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每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营造都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反映某一历史事件或城市的某些历史痕迹,这些都可以成为历史的课程资源。比如,邯郸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那里,教师可以结合现在的地理位置向学生讲述围魏救赵的过程和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事件。邢台在历史上是著名的白瓷生产地,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邢台古代的瓷器,让学生对通过这个历史的承载去感受那段历史的邢台,感受到邢台这个城市在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厚重感受。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寻根祭祖园”,那里详细记载了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近五十年时间里大槐树下发生的18次大规模官方移民,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以此为契机,讲述那段历史变迁及此事对后世的影响。

这些课外课程资源的恰当利用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丰富性和认识的延展性,从而促使历史学习由感性变得理性,由肤浅变得深入,促使学生的历史意识得到深化。

四、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历史意识

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很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巩固学生历史意识的好方法。教师要时常开展多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历史学习的同时,巩固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可借助时代的热点问题,设计多种课外活动。比如,抗战胜利纪念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抗战纪念馆或抗战遗迹;香港回归纪念日让学生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香港历史变迁的论文,观看香港回归的新闻纪实报道录像带,让学生直接了解感受某段历史。

课外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巩固学生的历史意识,促使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历史主义的唯物观,发展历史思维,提升历史学习。而历史意识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促其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认识历史。

参考文献:

[1] 李绍荣.探究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J].中华少年,2017(3).

[2] 谭维平.利用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J].文学教育(中),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意识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小人物 大历史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用课堂小辩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