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2018-01-22 12:43王宁茜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策略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物流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物流课程体系不成熟,物流人才实践能力低等问题突出。本文提出全面创新物流人才培养理念、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科学全面的校企合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 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 培养策略

随着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云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物流人才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稀缺资源,尤其是既具有物流专业基础,又具备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正在成为企业的新宠。高校物流专业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物流专业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物流课程不系统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全面分析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突出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能够综合全面提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一、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现状分析

2002年,我国首个物流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实践,各个综合性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当前,我国高校物流教育已经实现了遍地开花,物流教育呈现出全新的格局。

第一,物流教育逐步走向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随着物流本科教育的发展和成熟,物流专业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开展,这标志着我国物流教育逐步走向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业已成为了“香饽饽”。

第二,自学考试成一大主力,校企合作规模不断扩展。在物流本科专业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物流专业自学考试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逐步成为物流人才的重要补充。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物流人才不仅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文化,同时更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因此,在物流行业亟需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当下,很多高校都注重校企合作,力图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全面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的整体素养。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一些公司为解决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新问题,开始依托高校的智力支持,与高校或研究机构联手,共建研发中心,培养适合公司需要的物流人才。

第三,物流学科的合作办学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项目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等都在全面深入进行。总体来看,物流专业虽然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发展时间较短,但在数十年的发展实践中,我国物流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物流专业人才也逐步输送至各个关键岗位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专业能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隨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仍然是市场稀缺资源。高校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当前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物流人才的整体水平。

(一)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积淀,我国高校物流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当前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仍然不成熟,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缺乏科学完善的培养目标。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多数高校更倾向于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的开设比较少。同时,高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缺乏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对于所培养的物流人才到底适不适用社会需求,未来又将投身于哪一种岗位,都缺乏科学严格的论证。可见,在物流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培养体系,部分高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混乱,甚至存在交叉问题,基本上缺少对研究型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基础与关键。但当前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首先,物流课程体系缺乏创新,不少高校仍采用传统的、陈旧的物流课程体系。其次,物流课程理论与实践不匹配。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开展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当前,高校物流课程普遍偏向于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最后,物流教学设施不完善。在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科学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教学的关键与基础。但当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物流实验室,这使得物流教育的实践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三)现代化物流技术培养欠缺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也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的运用,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但与物流行业蓬勃发展与快速转型相反的是,我国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注重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一方面,教师以物流教材为主,缺乏物流教育的创新发展。相比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教材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教师以教材资源为主,很容易使得学生掌握落后于时代的物流技术,这难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高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水平整体不高。校企合作停留在初级层面,并没有就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具体的双向培养的方案。

三、优化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亟需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综合性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应该采用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综合有效地提升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一)全面创新物流人才培养理念

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提升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全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物流专业的发展与实践。高校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阵地,应该抓住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技术类复合型物流人才。同时,我国高校要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积极借鉴国外物流教育的科学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物流行业发展的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复合型的物流人才。与此同时,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还应该积极融入电子商务的理念,培养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二)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在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培养高水平的物流人才,高校应该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物流人才培养实践中,高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和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必须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增加实践操作的课程内容,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实现科学全面的校企合作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除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外,更要积极开展深入校企合作。一方面,高校应该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将物流教学引入实验室、物流一线,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优化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寻求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2+2”的模式,本科教育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后两年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性学习和操作。

参考文献:

[1]邢淋淋,李玉凤.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8).

[2]张丽婷,卢春雪.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J].商业文化,2012(07).

[3]龚顺清.我国物流人才素质和结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温怀德,周微微,邵鸯凤.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经贸导刊,2018(26).

[5]原文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8(11).

(王宁茜,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策略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