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

2018-01-22 11:35徐冬靖
南方企业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互联网

徐冬靖

摘 要:网络教育逐渐向高校领域渗透,不仅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产生了冲击,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本文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改进教育路径,谈一谈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互联网;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驱动力,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这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造成了冲击。“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已逐渐成为新常态,这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摆在高校思政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分析如下。

带来的机遇

教育载体得以拓展

互联网视域下的当代高校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微信、微博以及QQ和论坛等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以及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从实践来看,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只局限于教学课堂主阵地,教师、图书馆以及教室等传统授课载体逐渐发生了改变,思政教育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校教育者应当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和平台,结合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系统向学生传授思政內容;学生可通过手机以及电脑等载体来获取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有利于增强感染力

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包容性和放射性,可融合传统行业,而非简单地进行叠加。基于现代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可以实现“1+1大于2”的教育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形态各异,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知识传递场域,其内容更加生动。

面临的挑战

第一,加大了引导难度。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为广阔的思想阵营,思想和内容良莠不齐,而且网络信息表现出隐匿性、虚拟性、扩散性和强烈的渗透性。如果心怀叵测之人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和内容或者故意放大矛盾和宣传消极言论,则必然会对高校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学生思想迷茫、混乱,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理想目标。互联网对学生的舆论宣传产生了影响,冲击了学生的主流意识导向力以及渗透性,而且弱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塑造以及教育功能。

第二,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需要创新改进,教育者的工作压力增大。首先,教师的影响力不断弱化。传统理念下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体。然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学生可利用互联网搜集知识和信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以及依附感减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持续减弱;其次,多媒体操作要求相对较高。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应当具备多媒体操作技能,能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高校思政教育应当进行改革创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网络教育环境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全面认识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性与要求,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全面性。通过转变思政教育模式,重塑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教师应当正视自己的角色,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对其传授知识,转变普适教育,加强个性化教育改革。在互联网视域下应当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并且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内容以及方法和地点,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多元化的渠道。“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搭载现代网络平台,拓展知识来源,观看教学视频,并且利用微信、QQ以及微博等方式来加强思想互动和掌握学生动态。

丰富教育内容,创新融合网络与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和应用,高校应当对思政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在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重点。在当前网络环境和信息爆炸式状态下,学生的选择性更大,网络信息的大量增加使得高校学生难以准确筛选信息。针对这一现象,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万变不离其宗,教学内容仍然是重点和切入点。无论是思政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部分课程信息和实践活动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基于互联网,引入当前的热点时政信息,同时这也是引导高校学生树立价值观和激发他们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组织学生建立网站,介绍典型事迹。

基于校园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党中央政策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且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之中,以此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高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平台的包容性优势,通过加强思政教育;使其能更有效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网络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就业服务、法律援助以及心理疏导平台,从而使其能够成为当前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学生的第二导师,并且引导高校学生形成舆论导向。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尤其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该种情况下,应当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障。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而言,既要具备快速挖掘信息资源以及准确判断的意识与能力,又要能够做到授业有道。为此,应当摆脱以往部分教师单一、落后和陈旧的教学理念,否则会导致思政教育难以有效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政教育难见成效。基于此,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传播网络热点以及新闻时事等方式方法,提高教师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水平,并且优化教师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管理以及投入力度,为建立高水平的思政教师人才队伍提供保障;实践中还应当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参与培训与考核,举办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研讨会,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我国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师资团队,应当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为学生立标杆、树榜样。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当适应并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两者之间要互相结合并非简单叠加,以互联网作为教育教学载体,深度地进行融合。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教育搭载网络优势来打造的新型教育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赖网络平台,否则将会喧宾夺主。因此,应当重塑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探索创新改革新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飞,赵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

[2]黄颖,郑代富.“互联网+”高校教学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3]李宗岩.“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

[4]朱长根,安礼奎,熬丽芳.试析手机媒体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2015(03).

[5]于丽美.“互联网+思政教育”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教学思考: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发展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16).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政教育互联网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