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探索

2018-01-22 10:25徐燕糜莉彭诚
文教资料 2018年28期
关键词:课程化入学教育高职院校

徐燕 糜莉 彭诚

摘 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入学教育课程化不仅有利于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更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教育力量、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入学教育 课程化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入学教育方式方法,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能够有效增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一、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内涵

人们通常把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称为课程。课程由课程思想、课程标准要求(期待的结果)、课程内容(教材等)、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共同组成[1]。课程化就是把某方面的教育内容、过程、目的等以课程的要求和标准建设,使得该方面的教育更加科学、规范,更易于开展和推广[2]。入学教育课程化即指高校结合高等教育要求和自身实际,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范整合入学教育内容,建立指导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评价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以课程形式对新生开展教育,以评价教学的方式对入学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以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对教育实施者给予差异化酬金[3]。

二、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必要性

作为大学的“入门”教育,入学教育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入学教育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入学教育课程化有利于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新生的可塑性较强,思想和行为容易接受外界的引导。课程化的入学教育内容明确,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所学专业、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制定生涯规划,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入学教育课程化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高等学校要建立“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实施入学教育课程化,有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可以实现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高工作效率,规避职业倦怠感。

三,课程化的入学教育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实施入学教育课程化,进一步规范、严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教学和科研力量,提升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

(一)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应该根据“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的课程观,按照工作团队专家化、教育内容规范化、教育形式多元化、考核体系科学化的原则,构建科学、规范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1.工作团队专家化。高职院校应整合党委宣传部、思政部、学工处、团委、安全保卫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二级学院的资源,同时借助校友、校外兼职教师等校外力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资源丰富的工作团队。

2.教育内容规范化。高职院校应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把握“95后”、“00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对原有入学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按照模块分类,避免教育内容的重复或者漏缺,使得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更加规范。

3.教育形式多元化。传统集中讲座等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采取实地参观、朋辈交流、网络课堂、户外拓展等多元化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考核体系科学化。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入学教育内容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将入学教育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将第一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及第二课堂的展示等方面有机结合,强化过程考核,合理设置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二)体系构建

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关键是设定入学教育内容。结合近年来学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实际及新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将新生入学教育分为八个模块:文化传承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素质认证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安全法制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表1)。

第一,文化传承教育。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历史、发展概况、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传承学校精神与文化。本模块设置了校园文化讲座、观看学校宣传片、学习校园文化读本及参观校史馆等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校史校情,培养学生知校、爱校的意识。

第二,专业认知教育。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专业思想不稳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本模块包括专业介绍、学习经验交流和参观实训基地及实训室等内容,邀请专业带头人、优秀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参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帮助学生把握专业定位。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必修课程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本模块设置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普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个部分。通过传授心理学应用理论知识及必要的心理健康干预,教会学生如何化解压力、管理情绪、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第四,校纪校规教育。学校规章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引导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文明大学生。本模块安排了學校学生手册的解读和学习,使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违纪处分条例、奖学金评比与管理办法、素质教育考核等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言行。

第五,素质认证教育。素质教育工作重在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本模块包括素质认证教育工作解读、学生社团、团学活动及户外素质拓展等四个方面,利用PU系统记录活动情况、生成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单,作为各级各类评奖评优的依据。

第六,职业规划教育。在目前就业形势下,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两个部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认知环境、明确目标、规划路径、制订计划,树立成才意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

第七,安全与法制教育。新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为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高职院校有责任开展专项安全和法制教育。本模块设置了安全法制知识讲座、红十字救护培训、消防演练等三个方面内容,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为平安的大学生活夯实基础。

第八,军事理论讲座与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讲座和军事技能训练是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军事理论讲座,进行国情和军情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军事技能训练不仅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三)保障措施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职院校制度的支持、人才的支撑、经费的保障及考核方式的匹配。

1.制度支持。高职院校要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内容,统一部署,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2.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要打造新生入学教育的人才资源库,把教学骨干、优秀辅导员、企业兼课教师、优秀校友、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等吸收到人才资源库,充实教育教学队伍,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3.经费保障。高职院校应将新生入学教育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教学的实施、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给予入学教育课程负责教师课时量折算或者工作量补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考核方式匹配。高职院校要将新生入學教育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有助于转变学生观念、提高新生入学教育水平。任课教师可结合教学模块内容,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综合评价分数。

入学教育课程化是新形势下教育形式的创新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教育力量、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卫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12):86-89.

[2]郭智芳,贺利华,施玉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探析[J].北京教育,2015(10):60-62.

[3]张磊.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5):144-146.

[4]张京,边社辉,郑志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运行模式[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7):69-72.

[5]朱玲,黄华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探析[J].企业导报,2015(14):93-94.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探析(课题编号:JYQN201710)。

猜你喜欢
课程化入学教育高职院校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中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