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到沧桑长安

2018-01-22 12:32贺泽劲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城墙古都秦腔

贺泽劲

西安,宛若一部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强汉盛唐,中国人最引为自豪的两个强势时期,都是以西安为舞台。汉朝,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而出,把东方文化的神秘与灿烂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敞开了胸怀迎接取经归来的唐三藏和纷至沓来的遣唐使。

一千二百多年前,这座古城沐浴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其实,西安也堪称集历史的“宠爱”于一身,历史留给西安太多的荣耀。从一百余万年前的灞河边蓝田猿人燃起的火光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曙光;站在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文化遗址上,可以一窥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并不少,可我认为西安是最有历史感的,无处不在的古意古韵不经意地就散发出一种让游人肃然起敬的气质。悠久、博大、古朴、典雅,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形容词都可加在西安的头上,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概括,唯有“厚重”这个词最适合。西安太厚重了:它见证了周文王创建都城,秦始皇一统天下,西汉盛世“文景之治”,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唐太宗“贞观之治”,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登基;这里萦绕着汉赋唐诗的吟咏唱和,回响过金戈铁马的杀伐号角,也演绎过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

小住几日,总感觉有什么如影随形,躲也躲不掉——那便是古城墙。

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到守土一方的城池,不管是出于对安居乐业的渴望,还是内敛民族性格的表达,中国历史上不知修建了多少城墙,也不知有多少城墙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轰然坍塌在岁月的长河中。西安是幸运的,它的古城墙几乎完好如初地保存下来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傍晚时沿着城墙根散步,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气息和古老文明所具有的源源活力。从幽暗高大的城门洞穿过,则是一种更为奇特的体验——仿佛从这里便可径直走进秦时明月汉时关。

对于城墙,我向来没有太好的印象,总觉得它虽然坚固,却也意味着固步自封的保守,虽然高大恢宏,却难掩龟缩退守的心态。可西安的城墙,改变了我的看法。

西安的古城墙是一道用秦砖汉瓦堆砌出的历史,它并不是固步自封的标志,它看似封闭,实际上却无所不包,有如被历史内涵赋予的独特开放、恢宏包容的胸襟。沿那些洞开的城门望去,我仿佛看到了张骞的驼队从这里缓缓走向未知的西域,看到了鉴真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更看到了络绎不绝的胡商和遣唐使从城门鱼贯而入……直到一串自行车铃声打断我的沉思,我才从历史回到了现实。再仰望古城墙,那些威武雄壮的角楼、敌楼,似乎仍在向苍穹展示着古都的气度。

西安人大都引古城墙为傲,谈起古城墙就如数家珍。游人眼中的惊奇,对于他们则是生活。静默地屹立的古城墙,有如这座城市的巨大脉管,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相连,从历史中迄逦而出,延伸到西安人的现代生活,延伸到西安人的灵魂之中,成为他们的文化之根。每天上班下班、买菜、接送小孩都穿梭在城墙之间;在城墙根下晒太阳、吼秦腔,爬上城墙吹吹埙、望望月……日子就这么过着,古城墙也就默默地守望着。

登上古城墙,走一走,望一望,摸一摸墙体,便仿佛触及了宠辱不惊的沉稳豁达,感受到了皇天后土的苍茫,便有了把酒临风、纵横古今的豪情。西安既是一个可以缅怀汉唐盛世的城市,又是一个可以排遣眼下烦恼的去处。在西安,似乎没谁有资格说“郁闷”。当地人都喜欢到城墙上或城墙边走走,因为即使碰到心烦气躁之事,看到古城墙便能心闲气定。

西安的厚重,不只是在秦砖汉瓦上能感受到,在从周秦汉唐一路走来的西安人身上更能感受到。西安人堪称大西北人的豪爽和洒脱的集大成者,他们身上有着典型的关中人性格,可以说是陕西人的缩影。

千余年皇城根下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使得厚重成了西安人代代相传的遗传基因。西安人初看起来有些生冷硬倔,其实是面冷心暖,他们用耿直坦率、纯朴热情为古都增添了一道風景线。因为有耿直硬倔的西安人,西安就成了一座很难被外来时尚影响的城市。尽管小资、摇滚、酒吧等时尚潮流也可在西安粉墨登场,但其影响大都只是“水过地皮湿”。西安人依然尊重历史,钟情文物字画,依然讲究传统礼仪,推崇本地文化名人。汉民族史上的三个重大的盛世时期,都是西安拉开序幕。西安人的祖先对繁华喧嚣已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便练就了“弃美艳、绝浮华”的沉稳大度,也为后世子孙划下了一条返朴归真的道路。在西安,很难弄清谁是引车卖浆者的子弟,谁是皇室贵胄后裔,似乎哪家的祖先都与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有关联,于是,“贵族气息”在西安只能表现得非常平民、非常大众。

在西安,也很难弄清到底谁是文化人,因为碰到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教授还是卖凉皮的老太太,言行举止都不经意地流露出汉风唐韵,骨子里都有着千年古都熏陶的文化传承。游人弄不清有多少博大精深的“大隐”隐于市,只能感叹一声“西安,真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喝西凤、吃泡馍、吼秦腔”被概括成了“关中人的形象”,当然,这也是游人必不可少的当地体验。性烈醇厚的西凤酒,劲道味重的大碗泡馍,街市上都随处可见。烈酒好面,在北方并不罕见,唯有这秦腔是关中汉所独有的特征。“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听秦腔、吼秦腔至今仍是西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和兵马俑一样,秦腔也可被视为陕西的象征。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且极夸张,唱腔慷慨激昂、强烈急促、苍劲悲壮,有如号啕。有一种说法是,西安这座城市皇陵遍地,阴气太重,而秦腔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阳刚之气,正可用来冲淡几千年郁积的阴气,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刚柔并济之功。

喝了西北的烈酒,嚼过关中的馍,再听那高亢的秦腔,便觉得这种说法有几分道理。甘肃许多地方也盛行秦腔,我们一路上也听过不少,但在西安听秦腔,感觉格外大气苍凉。不知是不是因为千年古都独具悲怆历史,而个体生命面对厚重历史更多的是茫然且无奈,人们唯有将情绪投射到秦腔,才好释放那语言难以表达的洞彻历史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古城墙古都秦腔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晋阳古城墙遗址勘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