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职高专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2018-01-22 12:34马瑗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反省师德辅导员

马瑗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已经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总数占到了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2]。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加强高职高专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 高职高专辅导员的师德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高专辅导员,承担着近三百名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相较于本科生,大专生政治修养、思想道德层次、纪律意识和学业水平稍显滞后,在常规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自身角色义务不明确、对学生认识不够全面等问题,具体如下:

1.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3]。辅导员其实身兼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现实中许多辅导员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要么因为身上的行政任务而忽略了教师的身份,要么因兼任思想政治教育课而过于强调教师身份。而事实上不论是哪个身份,自身德行的修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2.自身角色义务不明确

不论是教师还是干部,在工作中想要取得应有的效果都需要有足够的品德做支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师来说,授业、解惑都是其次的,传道才是根本。对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先学会做人,那么他掌握再多的技术知识也是没有用的。而对干部来说,足够的工作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却不是充要条件。“以德服人”是干部实现工作成效的关键。一定的品德水平才是对辅导员这个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辅导员这个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品德方面的忽视是目前高职高专辅导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对学生认识不够全面

大专生与本科生其实并无等级差别,只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可能仅仅是不擅长理论研究而更擅长实践操作。他们主要将凭借自身实力扎根基层,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辅导员作为最接近他们的老师,直接肩负着培养学生品行的重任,应注重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将听其言,观其行,受到辅导员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欲树人,先立德,有德之人才能在社会上长久立足,因此,高职辅导员自身的师德就是立德树人的前提。

二、加强高职高专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把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是在新时代下加强高职高专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根本依循。在大方向的指引下,筆者在一些细节上做如下建议:

1.社会、学校层面

首先,关心关怀。马克思认为,利益是思想的基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学校固然应重视学生的教育管理、生活学习,然而,在一人承担几百名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并且需要承担其他行政事务的情况之下,辅导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应该得到关心关怀。辅导员职业有其特殊性,道德水平、思想觉悟、知识素养相对其他行业都有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作为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应该有奉献精神和博爱精神,但不能将其过分神圣化和盲目拔高,须知辅导员也是普通人,不能将师德建设从其生活中剥离,否认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物质需要。

邓小平曾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6]。”为此,应从学校层面正视辅导员的精神、物质需求,努力提高辅导员的地位,保障他们的物质利益,改善其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每次在关于教育的讲话中,都很关注教师待遇和生活,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7]”,在福建任职时也曾提出“教师节应成为社会尊师重教日。各级领导及全社会都要切切实实为教师办几件实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8]”。他还说:“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9]。”总之,只有设法满足辅导员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职业的体面、尊严和价值,才能为师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加强培训。学校层面宜通过举办讲座、阶段性培训等途径,加强对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理论的学习,使其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之上,积极掌握最新理论政策。通过学习,成长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符合辅导员职业道德要求。如此一来,上文提到的辅导员师德现状两大问题都可得到较好的解决。而从学校层面进行有组织的集体学习,也更利于辅导员系统化提升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

第三,减轻负担。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通常情况下,辅导员除了承担职业定义中的责任义务之外,也肩负着一定甚至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由于人手不足等问题,辅导员也需兼任所带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基本完成不了这些琐碎繁杂的事务,需要加班加点是常有之事,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辅导员实际工作与其工作根本意义的本末倒置。

2.个人层面

一是加强学习。辅导员一定要加强学习,这是提升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尤其在上级进行的统一培训不足的情况下,自身主动的学习成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加深对自身职业的责任义务的认识,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修养,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以在履行教师和干部的职业道德义务的同时,也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看做是幸福和快乐的事,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以坚毅不拔的精神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是主动内省。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要“省察克治”。内省是一种主动的自我反省精神,即对自己内心的审查与省视。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更要坚持这种优秀的习惯,不断在反省中正视自己、提升自己,才有资格去指导学生。首先,善于剖析自己,发现不足及时改正,纵向反省自身。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坚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反省、记录自己的过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对照别人的优缺点,横向反省自身。学习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缺点应该对照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论是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管理上,都要学会及时汲取别人的优点,每天都要坚持不懈地对每一件事情做自我反省,这样坚持下去就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3-27.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7]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8]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N].闽东日报,2015-03-23.

[9]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责任编辑魏家坚

猜你喜欢
反省师德辅导员
致良知与师德
记事簿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见贤思齐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