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藏医对痛风的认识

2018-01-23 01:4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藏医痛风关节炎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沈阳 110032;2.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西藏 那曲 852000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相关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到软组织、关节、软骨和肾脏等器官组织中所致急性或慢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或肾病变[1]。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因血液中的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间隙内以结晶的方式沉积,并且通过机械性及化学性的刺激而引起的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2]。痛风的自然病史包括四个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3]。

藏医对痛风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现将其整理如下。

1 痛风的病名

藏医认为痛风属血隆病类疾病。不同的藏医对痛风的病名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痛风属于藏医疾病“札奈”的范畴[4]。部分医生参照《四部医典》及参照青海省中藏医管理局主编的《藏医常见病诊疗规范及疗效标准》(试行)认为本病病名为“直合乃”[5],也有音译为“直后乃”[6]、“智合乃”[7]。还有医生依据发病部位命名本病,认为痛风应叫“摘”,其藏语含意为以双肘关节和双脚拇指为主要发病部位的疾病[8]。部分藏医依据病因命名认为痛风是体内血隆偏盛所致的“肢赫”病[9]。痛风性关节炎也有藏医认为属于“知真”范围[10]。“叱乃”是痛风的另一个病名。藏语中“叱”为污垢的意思,“乃”是疾病的意思,即发病部位可形成污垢。顿珠认为在藏医药学中有一种叫“弛”的疾病,“弛”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痛风病基本相同[11]。

2 痛风的病因

藏医对痛风的病因认识比较统一,也接近现代医学的认识。藏医认为痛风是“血隆”失调引发的一种疾病。饮食失调是本病主要病因,包括过食辛辣、油腻食品及过量饮酒;引起血液运行紊乱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本病诱因,如:久坐、熬夜、房劳过度、外伤、剧烈运动等[12]。

3 痛风的分型

藏医根据症状把痛风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及血型4种。据藏医经典《四部医典》记载,隆型痛风主要特征为关节肿胀发青、黑色斑点,伴有皮疹、瘙痒;赤巴型痛风特征为的有关节红肿热痛;培根型痛风无明显临床症状;血型痛风特征为关节发红、绞痛、易化脓;即隆型痛风表现坏血颜色为黑、粗、发红且带有泡沫;赤巴型的为黄稀而脓臭味;培根型的为红灰稠绵[5]。

4 痛风的治疗

藏医对痛风治疗的目的主要有以下4个目的: 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②防止关节炎反复发作;③降低血尿酸,防止尿酸盐在肾脏、关节等处沉积;④防止肾结石形成。藏医对痛风病本着早期诊断、尽早治疗的原则,并注重预防。要做到:①合理饮食,避免高嘌呤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②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心情舒畅,忌情志不遂、大喜大悲等;③调节寒温,注意保暖;④适度运动,强身健体,持之以恒;⑤戒烟酒,慎用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13]。

藏医的对本病的治疗手段也分为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放血治疗几种。

4.1 药物治疗 藏医治疗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内服、外敷两种用法。

4.1.1 内服药物治疗 欧金才仁[8]应用“赖追”加减汤治疗急性关节炎,然后应用“三果汤”过滤血液,再后应用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药物。依据病情的发展、变化来酌情用药,一般服用三果汤、甘露丸、十六味杜鹃丸、石榴精微利尿散、十五味乳鹏丸等辨证给药。

4.1.2 局部药浴疗法 星婕等[14]应用五味甘露药浴汤散、五根散、三味驱黄水散混匀,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足浴桶内,(另取麝香溶入青稞酒中,每次足浴时喷洒于药包上),让患者每日足浴2次, 7 d为一个疗程,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足浴温度及时间。

4.1.3 藏药外涂法 外涂消肿止痛是藏医治疗痛风的一大特色。常用石榴、三果、缩砂、桂皮、干姜、荜茇、乳白香青、肉桂、木香、 哇夏嘎、蔓荆子、竹黄、水菖蒲、铁垢、甘松制成膏剂涂于患处能医治一切痛风证。芝麻油、茜草、安息香、蜂蜜、马藺子煎煮,制成膏剂,外敷也能治疗痛风证。赤巴、血型痛风,药用悬钩子、茜草、甘草、檀香、小糵、侧柏叶、水豆、有爪石斛、白糖制成膏剂冷敷。水菖蒲、烟絮、广木香、姜黄、二黄制成膏剂,能除培根、隆型痛风症[13]。

4.2 针灸疗法 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藏医多用针灸、火针、火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迅速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藏医针灸多选用阿是穴为主穴,配合曲池、三阴交、血海、太溪、阴陵泉、阳陵泉、商丘等辨证取穴[14]。依据病情选择深刺、浅刺的方法,刺后可适度放血以迅速减轻症状[15]。

4.3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藏医治疗痛风最具特色的疗法。藏医放血不仅用于迅速缓解急性关节炎症状,还有排血毒、预防关节炎复发的作用。藏医放血的刀具和器具、放血前的处理、放血后处理、放血后止血药物应用均独具藏医特色。藏医认为放血前服用分离汤(如三果饮)可以将坏血和正常血液分离,没有服用分离汤直接采取放血,会耗损正常血液,遗留弊病。放血前适度饮酒有利于坏血排出。帝玛尔的《澄清谬误》就有记载:“施放血之前进薄酒等容易运化于血管的饮食,饱食后向阳烤火促使消化,待消化后血管饱满时,施术放血。”藏医对放血后的护理要点也非常注意。放血术后要卧床休息,禁止食用寒性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当日禁白天睡觉,1~3日内禁饮酒[10]。

旦正项秀[5]将八味红花止血散、熊胆粉、藏红花、藏香、藏糖、措耙等药物作为痛风患者放血后的止血药,将以上药物外敷放血刀伤口上包扎12 h即可止血。

4.3.1 阿是穴放血 阿是穴放血是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最常用的办法。常规消毒后用斜刃刀避开血管和神经,反复点刺阿是穴,再留罐5~15 min以便增加放血量;放血后在刀伤口上敷特制止血藏药包扎12 h即可。火针对痛风脉、解溪脉、风湿脉、阿是穴、大肠脉、十二关节大脉、近鼓脉、黄水脉等脉位施飞刺血可以排血毒。

4.3.2 “直合脉”放血疗法 旦正项秀[5]采用“直合脉”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放血前口服“三果汤”3日;使体内正常血液与坏血分离,并使坏血聚集于“直合脉”周围,再对患者患侧“直合脉”进行静脉放血,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和病情差异决定单次放血量,一般约80 mL/次,病情严重者适当加大放血量。但单次放血一般不超过120 mL。痛风患者“直合脉”放血治疗后短期止痛效果明显,配合藏药内服治疗(如十五味贝琼散、二十五味儿茶丸、血骚普清散、十八味党参丸口服治疗15日)具有稳定疗效的辅助作用,一般无不良反应。

4.3.3 “摘杂”放血疗法 欧金才仁[8]采用“摘杂”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放血的部位是痛风穴,即在消肿时大拇指上能够看到一根血管,藏医称之为“摘杂”。如果找不到此脉,在“龙杂”或“瑟晓”放血也有相同效果。放血时也采用吸角疗法可加大坏血的外流力度,同样依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而定确定放血量。

5 小结

高原地区痛风发病率较高,藏医对痛风的认识具有独到之处。藏医不仅仅认识到痛风发病基础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即“血隆”失调,而且认识到关节炎是“隆邪”逆行,堵塞血液循环脉道而引发。

藏医治疗痛风方法与中医有相似之处。但放血疗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放血之前的预处理,放血之后的后续手段都体现了藏医特色。

猜你喜欢
藏医痛风关节炎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痛风的治疗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