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2018-01-23 03:53申雪伟李雯静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6期
关键词:屠宰场屠宰生猪

申雪伟 李雯静 孙 芳

近几年,生猪屠宰行业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集中度有所提高,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个屠宰行业仍存在产能总量过剩、落后产能比重大、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笔者从多年的行业管理经验出发,浅析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和推动屠宰行业发展的措施,以期能对屠宰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行业发展现状

产能过剩。改革开放初期,生猪屠宰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行业管理制度以后,按照一个乡镇一家屠宰场的政府规划,各地屠宰业蓬勃发展,有效解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肉食品消费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肉食品供给渠道、方式的日益宽广,屠宰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利用率低下和小、散、乱屠宰点较多,以及行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发展水平低下。生猪定点屠宰场很多是由解放初期的个体屠宰户发展而来,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发展理念落后,很多地区的屠宰企业长期处于低端无序发展状态。与双汇、雏鹰、众品等大型知名肉品加工企业相比,大部分生猪屠宰企业存在场区设备老化,管理制度涣散,经营范围单一,肉品深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行业转型难。一方面,屠宰场大部分为祖辈相传,是维持生计的主要途径,政府强制关停容易激化地方矛盾。另一方面,受环保、去产能等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屠宰企业面临被关停的风险,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进行升级改造。即便有个别想转型的企业,也由于资金、技术、发展前景等因素而难以成功,同时很多企业的转型涉及企业所有制变更问题,涉及国有资产处置,进一步加大了转型难度。

行业活力低。当前我国主要通过派驻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员等方式对生猪屠宰企业进行管理,驻场人员履行检疫监管一岗双责制,工作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该管理体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屠宰环节的肉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但也产生了诸多弊端。最为明显的是,企业缺乏把控质量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有政府现场监管,自己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过度依赖政府,缺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加上我国实行的分级管理制度,限定不同级别屠宰企业的销售区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行业发展活力低下。

制约行业发展矛盾

行业经营秩序差。屠宰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行业经营秩序差的深层次原因。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不公平竞争严重扰乱了行业经营秩序,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极大挤压了规模化企业的生存空间。打击部分屠宰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的同时,也削弱了整体行业实力,阻碍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步伐。

缺乏政策扶持。政府部门缺乏屠宰企业有偿退出和升级改造的相关政策扶持,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缺少一个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不能有效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企业转型发展。对国内外市场敏锐性差,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缺少升级改造及产业发展前景的专业性指导。致使屠宰企业出现了后续发展乏力,发展前景忧虑,发展途径无经验可借鉴的困境。

缺少行业协会组织。在政府大力倡导“放管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不可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屠宰行业协会作为屠宰场和政府之间高效沟通的纽带,对屠宰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协会组织可以促成各屠宰企业之间达成统一认识,执行统一标准,步调一致地朝同一个方向发展。同时,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言人,可以通过与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向政府提出行业发展合理化建议的同时,也能将政府的各项政策很好地执行下去。

行业发展对策

加强行业清理整顿。对屠宰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行业清理整顿方案,拿出配套扶持政策,推动小型屠宰场(点)有序退出市场。坚决取缔小、散、乱屠宰点,关停扰乱行业经营秩序的非法屠宰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屠宰,淘汰手工屠宰,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行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稳步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通过企业收购、兼并、重组、股份制合作等方式,调减增量、调优存量,大力压减过剩产能,整合形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管理规范高效、抗风险能力强的生猪屠宰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屠宰企业向养殖集中区域布局,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进屠宰场与养殖场、超市对接,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深加工项目,做强企业品牌。

推动标准化创建。按照“科学统筹、全程覆盖、系统全面、风险分析、前瞻开放”原则,引导生猪屠宰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优化工艺流程,完善屠宰过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不同屠宰规模、不同经营模式的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实现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检测科学化、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培育一批标准高、管理严、质量优、品牌响的标准化屠宰企业。

改革监管体制。取消驻场监管制度。实行检疫、检验两检合一,检疫工作由屠宰企业自行组织社会化兽医专业人员实施,政府不再直接参与具体的检疫出证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政府领跑的局面,让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为自身产品担责,切实履行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取消分级制度。提高屠宰企业准入门槛,健全完善屠宰企业准入管理制度,建立畜禽屠宰加工质量管理规范,设立屠宰企业准入条件,不再以规模大小来分级和规定产品销售范围,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猜你喜欢
屠宰场屠宰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东莞2018年减少11家生猪定点屠宰场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法国议会建议屠宰场装监控防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