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整治研究
——来自海门市九个村的调查

2018-01-23 07:36成青青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保洁员人居整治

■成青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海门与上海隔江相望,全市共有3个街道,9个镇,231个村,8023个村民组。今年3月份以来,课题组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调研走访、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查找资料等形式对海门市的孝汉村、大洪村等九个村的环境整治情况作了深入调查。课题组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

近年来,海门市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向纵深推进、良性发展。去年,启动了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治清除农村环境中“脏乱差”现象,整体提升了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今年5月,又出台《海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大力开展“1021”重点工程,即开展“黑臭水体”“扬尘污染”等10项环境专项治理,补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两大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资源循环化利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全市乡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乡村环境越来越整洁,河水越来越干净,4个村入选省“水美村庄”名录。同时,调查发现环境“脏乱差”问题在一些村组还比较突出,与乡村振兴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上偏差、不自觉,管理上弱化、不到位,治理上缺失、不平衡等现象。

(一)生态文明理念不够深入,环保产业培育有待提高

尽管近年治水、治气力度加大,但生态文明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据调查,9个村共有92家工业企业,其中5个村在10家以上,2个村在20家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给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压力。如何处理好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促使其协调发展,是当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调查中有村民反映,个别企业有将工业废水偷排到河里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虽然产品是国家允许或鼓励的,生产排放要求也是达标的,但如何引导企业,从“要我环保”变“我要高标准环保”,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

(二)生活垃圾处理不够及时,村容村貌改观不大

据调查,9个村现有保洁员31名、保洁箱557个。近三年来,保洁员和保洁箱的配备基本没有变化,平均每个保洁员负责18个保洁箱,但每个保洁员的工作量相差较大。有2个村只有1个保洁员,其中一个村,全村有近2500人,区域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只配备了1个保洁员,而且要负责70个保洁箱,显然工作量偏大。据村民反映,有的垃圾箱设置不合理,有的地段垃圾箱偏少,村民处理垃圾不方便;有的垃圾箱清理不彻底、不及时,最多的甚至要3天,散发臭味;还有的是垃圾箱口无遮挡物,造成二次污染。

调查还发现,村容村貌改观不大。有些村部建设硬件设施比较好,但软件设施方面存在短板,有的村部环境本身就存在脏乱差现象,没有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有的村级道路缺乏维修,损坏严重,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路面积水严重。有部分村组缺乏公共照明,有部分村土地存在抛荒现象。

(三)水资源污染不够重视,畜禽养殖业亟需改善

据调查,近三年9个村共拆除了37个养猪场,由于原有基数比较大,现还有养猪场51个,其中1个村就有13个养猪场。村民反映,一些养猪、养鸡等养殖场,有的粪便随意排放,气味难闻,周边群众意见较大;特别处在养猪场边上的泯沟,出现发臭发黑的现象,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在调查的9个村中,据反映政府投资改造的污水管网,大多数农户没有接入,农户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泯沟里;有些污水管网被大型卡车压偏,窨井盖损坏,不能得到及时维修。还有前几年,农村改厕工作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有在油菜秸秆禁烧期,有些村民将秸秆倒入泯沟中,致使泯沟垃圾成堆,泯沟淤塞。

(四)沟河整治不够彻底,农田水利建设迟缓

据统计,9个村共有1条流域性河道、3条二级河道、7条三级河道和37条四级河道。其中耀忠村涉及的二级河道最多,镇西村涉及的四级河道最多,达到10条。调查发现,二级河道环境卫生较好,偶尔有些油污,但三四级河道环境较差,垃圾、违章较多,水质较差。特别对于同一条河道,处在不同的村组,情况也不同,有的很干净,有的却不尽如人意。

调查发现,9个村的每个村都有三四条泯沟。有些泯沟已经淤塞,杂草丛生,垃圾较多,水量较小,农业生产用水不方便。有些泯沟虽然经过组织清理,但不很彻底,有时为了应付检查,临时突击一下,不能常态化。特别有些沟河倒塌严重,有些村民自行将垃圾倒入其中,进行填埋处理。有些泯沟,通过打坝用于汽车通行,最多的一条泯沟有6条坝,造成水系严重不畅。有的沟河边违章搭建严重,水上圈养较多,网簖现象严重,需要打捞比较困难。

二、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长期以来,只注重现代农业量的扩张,对生态环境的提升、环境整治的效率则相对低下。

(一)重视程度不高,花的精力不够

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不但要反复抓,更要抓反复。过去,环境整治的重点放在城市,而对农村环境整治重视程度不高,花的精力也不够。主要没有真正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没有放到突出的位置,环境整治缺乏应有的韧劲和狠劲。有时为了应付考核检查,搞突击,走过场,致使农村环境整治出现“雨过地皮湿”现象,没能形成强有力的整治合力和成效,甚至步入“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

(二)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处理不当

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大多因当地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造成的人为污染。一方面,有的村民环保知识、法律缺乏,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的村民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考虑自己的多,而关心他人的少。更有一种对他人要求高,而对自己要求低。比如在垃圾处理上随心所欲,乱扔乱丢现象比较普遍,有时也难于制止。

(三)污染治理不力,资金投入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环境整治与城市环境整治相比,不管是整治的力度,还是投入的资金,都显得不很相称,主要表现设施陈旧、技术落后、人员老化等。在整治过程中,上面推一下,下面就动一下,上面不推,依旧原样。特别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直受到村级经济的制约而很难做深做到位。比如一些沟河需要治理,苦于没有资金,迟迟得不到疏浚,河水逐渐发黑变质。还有拆迁后大量建筑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复垦延缓。特别在这次调查中,村民反映养殖场的粪污治理,时好时差,对环境影响较大。

(四)机制不夠完善,监督不尽到位

实现农村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建管并举”的长效机制。但就目前情况,农村环境整治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的力度还不大,有的不能动真碰硬,有的睁一眼闭一眼。还有对于一些保洁员不负责任的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缺乏应有的奖惩考核机制。为了能使这次调查卓有成效,课题组将调查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交办函的形式交至9个村,让他们即知即改。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对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

(一)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今年2月,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当前,必须要营造声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强化各项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模式,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环境治理体制。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投入,而且要每个村民都要积极投身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村民富,更要环境美,这样受益的不只是当下自己,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二)加强农村环境规划,制订健全村规民约

要将村居规划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农村环境整治是很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自身的财力和特点,排出突出的问题,制定治理规划,落实责任要求,采取专门的措施,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一点点地抓,久久为功,最终才能取得成效。要将农村环境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要将惩奖具体细则合理化,优化农村环境保护资源的整合,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

(三)明确整治主攻方向,强化落实目标责任

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更新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加快推进和普及机械化、自动化。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要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推进厕所革命。要提升村容村貌,加大村级道路建设,推进村组绿化、完善公共照明,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要配备完善管理设施,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提高保洁效率。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和考核,做好河面有害漂浮物和河坡生活垃圾的清理。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是基础,常态保持是关键。要逐步实现从被动式突击整治向常态化管护转变,从镇村“行政式”管理向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管护模式转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镇村要统筹相关资金渠道,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所需的资金。要采取有效举措,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要改造设施陈旧、工艺落后的垃圾收集站、中转站及垃圾池、垃圾箱等,按照服务半径70米的要求合理配置垃圾收集桶。农村环境整治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比如新增垃圾桶,并做到垃圾每日清运干净;对沟河不定期保洁,制订实施河长制,对沟河内网簖、拦网等进行清理;拆除或改造不达标排污养殖户,特别是养猪、养鸡等养殖场和养殖户,更要严格要求和监督。

猜你喜欢
保洁员人居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保洁员受伤,保洁公司该不该兜底剩余损失?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难过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服务农民工 关爱保洁员
——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开展 “五个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