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安化边销茶的知识产权与智力精准扶贫研究

2018-01-23 09:00孙志国熊晚珍定光平刘之杨钟儒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马古道标志

孙志国,熊晚珍,定光平,刘之杨,钟儒刚

(湖北科技学院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武陵山片区湘西考察该片区农村扶贫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1],从而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重要国家战略。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迄今共分4批有99个县(区)列入该工程。其中,安化县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茶产业(尤其是边销茶产业),是安化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精确识别安化边销茶的知识产权与智力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的优势,既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国家战略下该县产业扶贫与智力扶贫以及精准扶贫的关键问题,又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湘鄂陕甘线、湘鄂陕川藏线、湘渝陕甘线等茶马古道源头的边销茶文化遗产与茶马古道文化传承的关键问题。

1 我国边销茶与茶马古道概况

边销茶(亦称边茶),因是一种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的特种茶而得名[2-5]。边销茶多为紧压茶(黑砖、茯砖、花砖、湘尖、花卷茶、青砖、米砖、康砖、金尖、康尖等),少量散茶(安化黑毛茶、咸宁老青茶等),除以红茶散茶为原料的米砖是紧压红茶以外,其他边销茶均为黑茶类。边销茶原产地省份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

茶马古道源于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学界对茶马古道的定义尚未统一,较科学的说法:茶马古道,源于边销茶与边疆马互市,以马帮、船帮、骆驼帮等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内地与边疆民族商贸通道以及国际商贸通道,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走廊。茶马古道主要有4条:湘鄂陕甘茶马古道、湘鄂陕康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和鄂豫冀蒙茶马古道。其中,湘鄂陕甘茶马古道,是与丝绸之路汇合的主道,并让茶叶与丝绸、瓷器组成古丝绸之路上3大支柱出口产品。

2 安化边销茶(安化黑茶)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知识产权,特指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6],包括涉农专利、商标[7-8]、版权,以及植物新品种[9]、地理标志[10-12]、农业生物遗传资源[13]与传统知识[14-15]、农业商业秘密等。我国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等新型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起步不久,有待完善,而传统知识这型类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建立专门制度,只能借助其他的保护制度,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等的保护制度。

安化是湖南黑茶发源地,是我国边销茶的重要产区与湘鄂陕甘线等茶马古道的起点,其特色的边销茶有“三砖”(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三湘尖”(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花卷”(十两茶、百两茶、千两茶)以及黑毛茶。

2.1 地理标志权

地理标志,是我国一种新类型的知识产权,为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3大议题之一,是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10-12]。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存在3个系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我国有128种茶类,获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安化县有安化黑茶。该边销茶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安化县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仙溪镇、长塘镇、大福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龙塘乡、小淹镇、滔溪镇、江南镇、田庄乡、东坪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平口镇、渠江镇、南金乡、古楼乡,桃江县的桃花镇、石牛江镇、浮邱山乡、鸬鹚渡镇、大栗港镇、马迹塘镇,赫山区的新市渡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资阳区的新桥河镇共3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我国有255件茶类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安化县有安化茶(绿茶)、安化红、安化红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其中,安化黑茶和安化千两茶是边销茶。

我国有118种茶类,获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其中尚未有安化县的茶类。

安化边销茶已建立了13个地方性标准:《安化黑茶栽培技术规范(DB43/T 657—2011)》《安化黑茶 黑毛茶(DB43/T 659—2011)》《安化黑毛茶加工技术规程(DB43/T 660—2011)》《安化黑茶 黑砖茶(DB43/T 572—2010)》《安化黑茶 茯砖茶(DB43/T 569—2010)》《安化黑茶 花砖茶(DB43/T 570—2010)》《安化黑茶 湘尖茶(DB43/T 571—2010)》《安化黑茶 千两茶(DB43/T 389—2010)》《安化黑茶成品加工技术规程(DB43/T 658—2011)》《安化黑茶通用技术条件(DB43/T 568—2010)》《安化黑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DB43/T 655—2011)》《安化黑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技术规范(DB43/T 654—2011)》《安化黑茶冲泡及饮用方法(DB43/T 656—2011)》等。然而,尚未有安化边销茶的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安化黑茶专用标志使用好于一般的地理标志产品,但远不及武夷岩茶、龙井茶、安溪铁观音等地理标志产品,其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共有21家:安化濂溪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县实验茶场有限公司、安化县天宝仑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县云天阁茶业有限公司、安化信奕福茶业有限公司、安化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友信茶厂、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湖南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安化国津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华茗金湘叶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皇园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分公司、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利源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梅山黑茶有限公司、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碧丹溪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高马二溪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云上茶业有限公司、中茶湖南安化茶厂有限公司。

2.2 农业本地遗传资源

生物遗传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安化县经历了二三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16],有丰富的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安化群体品种[17],其中优良的原产地品种有:安化大叶种[即“云台山种”,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24号(GSCT24)”]、槠叶齐[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26号(GSCT26)”]、高芽齐[即“槠叶齐9号”,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67号(GSCT67)”]、槠叶齐12号[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68号(GSCT68)”]、白毫早[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69号(GSCT69)”]、尖波黄13号[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70号(GSCT70)”]、尖波黄(省级良种)、湘波绿(1)(省级良种)、高桥早(省级良种)、东湖早(省级良种)、安茗早(省级良种)等。

安化大叶种,是我国的宝贵物质财富,列为全国21个优良群体茶树品种之一,是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物质基础,有“安化黑茶的芯片之称”。该品种的特征与特性为: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或黄绿,富光泽,叶面隆起或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中等;花冠直径3.6~3.9 cm,花瓣5~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4裂;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50 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22.6%、儿茶素总量14.4%、咖啡因4.1%;在山区生态条件下,制绿茶品质亦佳也是良好的黑茶原料。

安化黑茶属外来微生物后发酵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能形成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纤维酶、果胶酶等,不但可形成红茶素类多酚,还可水解出更多的可食纤维,茶多糖和肽类物质。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湘尖茶等后发酵的微生物群落,也是重要的农业生物遗传资源。

2.3 传统知识

广义的传统知识[14-15],主要包含生物遗传资源、狭义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等,其种类包括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知识、医药知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语言元素(如名称、地理标志和符号),以及其他未固定的文化财产。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和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开发和利用,将传统知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为加强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部组织开展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公布了12个传统茶业农业系统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其中,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已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安化云台山古茶园与黑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安化边销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属传统知识,也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并开展了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工作。迄今有7个县(区)列入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区),21个县(区)列入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区)。然而,安化有丰富的传统知识资源,尤其是在边销茶方面,理应申报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

2.4 商标权

安化县有1 600多件商标,其中涉及茶这种商品的有68件,并有2件中国驰名商标:“安化黑茶及图”(安化县茶叶协会注册);“白沙溪BAISHAXI”(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注册)。

2.5 专利权

全国涉及“黑茶”的国家专利416件,同时涉及“安化”和“黑茶”的国家专利398件,其中,发明专利329件,实用新型57件,外观设计12件。

安化县拥有涉及茶的国家专利267件,其中,发明专利150件,实用新型77件,外观设计40件。

2.6 植物新品种权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是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两个部门来进行的,分别负责农业、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有两套系统: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系统、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系统。2008年茶组[CamelliaL. SectionThea(L.) Dyer]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七批)以来,已有茶组农业植物新品种148种受到了保护。目前,已有山茶属林业植物新品种13种受到了保护。然而,安化边销茶相关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尚未很好地启动。

3 安化边销茶的传统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3.1 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

收集与整理安化边销茶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加强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建立安化边销茶的国家标准,推行地理标志的专用标志合法使用,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培育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结合生物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以及茶文化遗产等的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

3.2 传承传统知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收集与整理安化边销茶相关的传统知识,加强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知识传承,联合我国其他黑茶生产相关的企业与地区,联合申报黑茶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安化云台山古茶园与黑茶文化系统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3 加强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促进安化边销茶农业科技创新

保护当地传统茶叶品种以及后发酵的微生物群落等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安化边销茶中高端产品以及保健品等新产品研发,申请相关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创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与农业推广创新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为特征、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模式的开放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安化边销茶农业科技创新。

3.4 推进安化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创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

作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安化县理应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升全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并创建以安化边销茶为主题的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

3.5 树立茶马古道的起点形象,联合创建“茶马古道”新的国家旅游线

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下安化边销茶相关的文化旅游与乡镇旅游以及农业旅游,延伸边销茶产业,加强安化边销茶和湘鄂陕甘茶马古道起点的宣传,开展重温古丝绸之路茶香的活动,树立茶马古道的起点形象,联合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边销茶原产地,共同创建“茶马古道”新的国家旅游线,从源头传承茶马古道文化,并共同申报“茶马古道”世界线性文化遗产。

3.6 构建边销茶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推进智力精准扶贫工作

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知识传承以及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区域品牌,推进“互联网+边销茶”,发展安化边销茶电商,开发“一带一路”市场,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下边销茶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并从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智力资源(包括知识、科技、信息、创意、管理、脑力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开发利用与知识经济发展等的角度,大力推进基于知识产权、农业科技、信息化等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农业科技扶贫、电商扶贫、“互联网+”扶贫等智力精准扶贫的新途径与新模式。

[1] 符晓鸣. 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重要指示精神[N]. 团结报,2013-11-08(1).

[2] 边销茶项目课题组. 边销茶: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第一期工程[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 孙志国,定光平,何岳球,等. 我国边销茶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湖南农业科学,2012(21):132-136.

[4] 孙志国,定光平,谢毅,等. 羊楼洞砖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J].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74-1477.

[5] 张庆安,李鸿毅. 边销茶产销状况及政策建议[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1):67-74.

[6] 宋敏. 农业知识产权[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 隋月娟. 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 江苏商论,2005(5):66-68.

[8] 孙志国,熊晚珍,刘之杨,等. 武陵山片区特产的中国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双重保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73-17875, 17878.

[9] 孙炜琳.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0] 吕苏榆. 地理标志保护研究:基于农业区域品牌化发展视角的思考[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1]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 湖北武陵山区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2(5):145-148.

[12] 孙志国,王树婷,熊晚珍,等. 湖南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21-125.

[13] 俞金香. 三农议题中农业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农业遗传资源权的确立为核心[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4] 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5] 孙志国,殷瑰姣,戴光忠,等. 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区传统知识保存[J]. 江西农业学报,2014(12):130-133, 137.

[16]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 湖南茶文化[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17] 陈宗懋. 中国茶叶大辞典[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茶马古道标志
走古道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马古道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