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探讨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2018-01-23 09:30赵伟男
法制博览 2018年15期
关键词:债务人债权人法律

赵伟男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自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制定实施以来,个人破产制度建设就被广泛讨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个人经济债务纠纷案件频发,致使构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呼声愈发高涨。将个人破产制度纳入法律范畴,有利于推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经济体制稳定性和法制性。同时构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也有利于我国和国际经济法制环境相接轨,还可以对我国《合伙企业法》等相关经济法律条款进行补充,提高我国经济法律体系完善性。

一、我国个人破产制度构建法律背景

(一)我国超前消费人群已经出具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我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已经出具规模,因此我国各大金融机构都纷纷出台个人信用贷款、个人商业贷款等金融服务。伴随这些信用型金融借贷服务发展,我国超前消费人群规模已经出具规模,立法机构也顺应时代发展出台个人信用相关法案,用以规范我国个人信用贷款金融市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市场稳定,我国应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保护金融机构及公民经济利益,规范经济市场发展。

(二)我国缺乏个人财产登记制度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也一直稳居世界前列,而庞大的人口数量为我国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我国虽然根据信贷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市场信用机制建立了一定诚信、信用管理体系,但是实际上,想要从法律角度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必须依托于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公平性和科学性。

其次,为了保护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和公民隐私权利,国有银行同商业银行等商业性质金融机构间,暂时无法就公民个人财产情况进行整理登记。因此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时机可能还不成熟,无法建立完善法律体系,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二、构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重要性

(一)从法律意义上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秩序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国家为了维持市场发展活力,开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个人经营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因此我国个人企业等小微企业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受激烈市场竞争和经营人、经营产品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小微企业都会出现经营不善现象,严重还会走向破产。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个人破产情况逐渐增多,建立个人破产法可以从法律角度保障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权益,避免出现非法索偿等现象,给债务人公平偿债权利,也用法律保护债权人经济利益,避免债务人以破产等为借口拒绝偿债。

(二)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同国际经济法接轨

自我国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以来,与国际经济市场来往越发密切。在国外很多国家经济条款中都建有完善个人破产法律条款,因此在涉及到个人破产相关国际经济纠纷时,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会与国际经济法律体系发生碰撞,且法院审判结果也会受到两国经济法律法规影响产生分歧。

以此为了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同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法规向接轨,我国立法机构应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国际先进个人破产法律体系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体系。

三、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构建概念

首先,个人破产应包含非法人企业破产和消费者破产两种。在我国大部分个人破产现象都表现为消费者破产,但是为了完善个人破产在法律中概念,建立完善个人破产法律制度,还应将非法人企业破产包含在其中。在我国有许多小型、微型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这些企业所有者大多并非企业法人,因此这种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破产并不能纳入企业破产范围,且公司股权为管理者独有,因此属于个人破产。

其次,小型企业、个体商户经营者发生破产也属于个人破产范畴,但经营者概念同消费者相去甚远,因此不属于消费者破产,属于非法人企业所有者破产。

最后,虽然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破产从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个人破产,但是为了建立完善个人破产法律体系,避免法律出现漏洞,还是要在概念上对二者进行区分,精简消费者破产理念。

四、如何从法律角度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

(一)设置法律申请破产申请门槛与合理财产扣押范围

在我国个人破产同企业破产不同,个人破产常常会对债权人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使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特别是我国当前虽然形成一定超前消费规模,但是人民群众对超前消费概念还不够明确,并形成一定消费误区,导致消费者破产现象屡见不鲜,还存在逐渐增多趋势,例如近几年广受社会关注的互联网“裸贷”事件等。大量个人破产情况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情况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危害我国社会团结稳定。

因此我国应从法律角度建立个人破产管理机制,对原有破产对象管理与调控对象进行进一步明确,根据我国国情分成非法人企业所有者与消费者,并根据二者间区别,建立不同破产法律管理程序,并将其与我国现有破产和解制度与有限免租制度相融合,设计一套完善债务清偿制度,完善我国个人制度法律体系构建。

在设置个人破产申请法律门槛时,立法机构考虑我国个人信用监督管理体系与个人财产登记制度,设置一个相对较高破产申请门槛,避免不法分子为逃避债务申请个人破产,同时可以给群众一个心理过渡阶段,让大家能逐渐接受个人破产这一概念。

参考企业破产程序,在申请个人破产后,法院应对申请人拥有全部财产进行核查并进行合理扣押。为了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完善性和合理性考虑,保护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合法权益,应由法院就财产临时管理人进行任命,并参考债权人意见,选出财产管理人进行长期管理。对于债务人扣押财产,除居住必须面积及生活用品之外,高档家具、车等都属于合理扣押范围。

(二)建立债务调整制度与有限免责制度,补充个人破产制度

为了完善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完善性,我国应将债务调整、延期偿还制度作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立法核心,并利用有限免责制度对个人破产者进行严格审查与控制,防止债务人利用个人破产法律的免责机制逃避债务,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利益纠纷,避免造成市场金融秩序混乱。

根据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应采取许可免责制度,由法院对债务人情况进行判断,确实其是够能获得免责。这样一来,个人破产法律除了能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之外,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维护债权人权益。

从债务人角度来说,个人破产免责制度可以帮助降低找债务人经济负担,提高破产程序运行效率和个人破产申请动力。而债务调整制度,可以将为我国信用监督管理体系提供发展前提,让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系统。

(三)在个人破产法律体系内建立人格破产制度,限制个人债权人消费

人格破产制度主要是针对非法人企业所有者,要求其为企业破产承担主要责任,并禁止其在某些行业从业资格,限制其再次担任公司领导管理工作。限制消费债权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债权人利用个人破产法律制度逃避偿债责任,因此禁止其高档宾馆等高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其所使用豪华轿车及住宅等高端产品都应进行财产扣押,以示对债权人的惩罚,并通过这两项制度保证债务人权利。

例如,立法机构可以规定,个人破产申请者在偿债期间每月收入应在扣除合理生活必须费用后,其余充做偿债资金;在偿债期间,不能出入如夜总会、高档酒店等高消费场所,不能自费进行出国旅行,因公出国或处境时应事先争取债务人同意,告知债务人去向,并与债务人约定返回时间,如期返回;债权人应避免再次借债和投资,且债务人有权定期对债权人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债权人应避免专业性强且富有法律义务的工作,如律师、金融师、企业法人或是企业管理者等。法院也应在互联网中将个人破产者信息进行公示,让大众对其进行监督,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专业单位在招聘时,也应对应聘者进行仔细考核。对于违反上述规定且情景十分恶劣的个人破产申请者,债务人可以根据个人破产管理法律体系,向法院提出诉讼,追究债权人刑事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对债权人进行惩罚,防止其利用个人破产法律逃避偿债责任,还可以保障债务人合法经济利益,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法律体系接轨,健全我国经济法律体系。

五、总结

为了建立完善经济法律管理体系,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应从法律角度构建完善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并根据我国国情,将个人破产分成非法人企业所有者破产和消费者破产两种。并提高个人破产申请门槛,建立完善破产免责审核机制和债务调整机制,并对个人破产申请者专业从业资格与消费进行限制,合理扣押个人破产申请者财产,避免个人破产申请者利用破产程序逃避偿债责任,同时通过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保护债务人合法经济权益。

[ 参 考 文 献 ]

[1]权萌.个人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研究——探寻惩戒与保护的平衡点[J].法制与社会,2018(06):34-36.

[2]丁灿榕.论P2P网贷平台高管个人破产制度的引进——基于法国商法典的借鉴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6(11):43-46.

[3]何隽铭.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应自商个人破产制度始[J].新余学院学报,2017,22(04):48-52.

[4]李帅.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进路——以对个人破产“条件不成熟论”的批判而展开[J].商业研究,2016(03):186-192.

[5]陈育,赵海程,姚艳.个人信用与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关系的分析——兼论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现实意义[J].财经科学,2009(08):1-9.

猜你喜欢
债务人债权人法律
主债务人对债权人有抵销权时保护保证人的两种模式及其选择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恶意串通与债权人撤销权解释论的三维意蕴
浅析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债权人放弃破产拍卖 玩具反斗城有望复活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认缴出资制的问题与未来改进——以债权人保护为视角
破产抵销权的法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