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和复发性痛风管理》解读

2018-01-23 09:38熊逸凡赵东宝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布司秋水仙碱血尿酸

熊逸凡,赵东宝

痛风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是由于过多的单钠尿酸盐在关节液、肋骨、骨骼、肌腱、滑囊和其他部位沉积引起的疾病,可影响肾脏、心血管、关节等全身多个器官。痛风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美国有3.9%的成年人(>20岁)诊断出痛风,我国近10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痛风发病率为0.86%~2.20%[1-2],给国民的健康、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对痛风和痛风药物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先后已有十几部痛风指南发布,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是美国最大的医师专业协会,2016年11月ACP在网上发布了《美国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和复发性痛风管理》[3],指南旨在面向广大基层医生,采用GRADE方法制定,并纳入了医疗经济学思想,虽仅有4条意见,但高度凝练,并颠覆了既往固有观念,以下对这部指南进行深入解读。

1 急性痛风管理

1.1 推荐1 ACP建议临床医师选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或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等级: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

1.2 推荐2 ACP建议临床医师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等级: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1.3 解读 ACP指南和其他指南一样,认为应当尽早治疗急性痛风。相较其他指南,增加了糖皮质激素作为急性痛风治疗一线用药,并着重推荐了糖皮质激素。

该推荐是基于疗效、不良反应和经济成本三方面的考虑,系统性回顾既往文献,采用Meta分析整合数据,对比了NSAIDs之间、NSAIDs与糖皮质激素、NSAIDs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s,COX-2)抑制剂、NSAIDs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小剂量秋水仙碱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的异同。得出结论,各组之间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方面,小剂量秋水仙碱小于大剂量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约等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小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小于传统NSAIDs,暂时缺乏秋水仙碱与其他药物之间的对比研究;价格方面,布洛芬小于萘普生,萘普生约等于泼尼松龙(30~40 mg/d,5 d),泼尼松龙小于吲哚美辛,吲哚美辛栓小于双氯芬酸,双氯芬酸小于甲强龙(0.5~2.0 mg·kg-1·d-1),甲强龙小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秋水仙碱小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综合以上3个方面,ACP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急性痛风发作的一线用药,其疗效确定,不良反应较少,且价格低廉。而2016年发布的中国痛风指南[4]首推NSAIDs治疗,2016年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 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指南[5]和2017年英国风湿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BSR)指南[6]则首推 NSAIDs和秋水仙碱治疗。

各大指南均认为应根据个体是否具有禁忌证选择急性期用药,且若使用秋水仙碱,均建议小剂量即可(首剂2片,1 h后再服1片)。因为大剂量秋水仙碱既不能增加疗效,还会显著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2 降尿酸治疗管理

2.1 推荐3 ACP不推荐对初发痛风或痛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进行长期降尿酸治疗(等级: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2 推荐3解读 推荐3主要是针对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提出了指导意见,正文中提到了5个方面的问题:(1)降尿酸治疗开始的时机;(2)降尿酸的非药物治疗;(3)降尿酸的药物治疗;(4)痛风患者的达标治疗;(5)降尿酸治疗终止的时机。

2.2.1 降尿酸治疗开始的时机 本指南认为对于复发性痛风患者(≥2次/年)、痛风石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或尿石症患者可以启动降尿酸治疗。这与其他指南大同小异。

2.2.2 降尿酸的非药物治疗 由于目前的相关临床均为低质量证据,因此并未放在4条推荐中,仅作初步探讨。ACP认为饮食控制确实能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未必能改善临床预后。根据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严格的嘌呤限制饮食与普通的饮食控制相比,降尿酸效果无显著差别,也无法证实能够降低痛风发作频率[7]。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有一定降血尿酸疗效,但传统中药,包括中草药和针灸的作用尚不十分确定。总体来说,本指南认为痛风患者进行减重和限酒等普通的非药物控制即可,无需严格的嘌呤限制饮食。而2016年中国指南和2017年BSR指南均明确推荐痛风患者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

2.2.3 降尿酸的药物治疗 基于大量高质量证据,本指南从疗效、不良反应和经济成本3个方面,对比了小剂量非布司他(40或80 mg/d)和别嘌醇、大剂量非布司他(120或240 mg/d)和别嘌醇、小剂量非布司他(40 mg/d)和小剂量非布司他(80 mg/d)之间的异同。疗效方面,小剂量非布司他(80 mg/d)大于小剂量非布司他(40 mg/d),小剂量非布司他(40 mg/d)约等于别嘌醇,别嘌醇大于大剂量非布司他(120或240 mg/d);不良反应方面,由于非布司他面世时间较短,相关资料不全,最常见的是腹痛、腹泻和肌痛。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非布司他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这可能与入组患者的选择有关,尚需长期观察[7]。而别嘌醇不良反应多为皮疹;价格方面,大剂量非布司他(120或240 mg/d) 大于小剂量非布司他(80 mg/d),小剂量非布司他(80 mg/d)大于小剂量非布司他(40 mg/d),小剂量非布司他(40 mg/d)大于别嘌醇,别嘌醇大于丙磺舒。

因此ACP认为应根据个体情况和药物禁忌证,选择小剂量非布司他(40或80 mg/d)或别嘌醇治疗。在2016年EULAR指南和2017年BSR指南中首选的降尿酸药物均为别嘌醇。而基于2004-01-01至2013-12-3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收集的533例报告显示,苯溴马隆在我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比例仅为5.25%,其中无肝衰竭事件发生,重度肝损伤占所有肝功能异常事件的10.7%,因此2016年中国发布的痛风指南中除了非布司他和别嘌醇,也推荐苯溴马隆作为一线降尿酸药物。

2.2.4 痛风患者的达标治疗 目前大多数痛风指南[4-6]中提出的血尿酸目标值,均是建立在纯理化环境中尿酸>420 μmol/L时会大量析出的特性而设定的,因此大多数痛风指南目标值设为360 μmol/L,2017年BSR指南甚至提出了300 μmol/L的目标值,认为将尿酸控制在较低水平有助于溶解痛风石。而事实上,人体并非一个纯理化环境,血尿酸不高的患者也会发生痛风,血尿酸很高的患者也可能终生痛风不发作,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多种炎性因子及细胞有关。因此血尿酸是否能够作为痛风发作的预测因子仍然存疑。同时,频繁监测血尿酸的经济成本很高,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ACP提出了“痛风患者应达标治疗,还是缓解症状治疗”的问题,指南中倾向于不进行频繁的血尿酸监测,并且未给降尿酸治疗设置明确目标值。由于缺乏相关的临床试验证据,也并未全盘否定达标治疗。

2.2.5 降尿酸治疗终止的时机 虽然证据仍不足,但有3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停止降尿酸治疗后,急性痛风发作风险可不增高[8-10]。其中一项队列研究认为,无临床症状且每年复查血尿酸保持在<7 mg/dl的患者经过5年治疗后停止降尿酸治疗,痛风复发的风险未明显增高[9]。目前关于何时应停止降尿酸治疗,学界仍无定论。从早先认为降尿酸治疗应终生进行,到现在逐渐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待继续研究。

2.3 推荐4 ACP推荐临床医生在开始降尿酸治疗前,与患者讨论治疗的益处、损害、费用和个人意愿,对于复发性痛风患者还应讨论预防措施(等级: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4 推荐4解读 推荐4明确提出无论何种情况,开始降尿酸之前均应该与患者商讨治疗的益处、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让患者参与决定,而不是由风湿科医生全权决定。

指南推荐在降尿酸治疗期间长期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6 mg/次,2次/d)或小剂量NSAIDs至少8周,能够预防急性痛风发作,但8周后停药易复发,预防性用药6个月后不易复发。本条意见与其他指南类似。

本文无利益冲突。

[1]ZHU Y,PANDYA B J,CHOI H K.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7—2008[J].Arthritis Rheum,2011,63(10):3136-3141.DOI:10.1002/art.30520.

[2]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3):235-248.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3.021.The Consensus of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Chinese Hyperuricemia Related Diseases.Chinese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its related disease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7,56(3):235-248.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3.021.

[3]QASEEM A,HARRIS R P,FORCIEA M A.Management of acute and recurrent gout: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Ann Intern Med,2017,166(1):58-68.DOI:10.7326/M16-0570.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6.11.019.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tation of Rheumatology.2016 guideline for gout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6,55(11):892-899.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6.11.019.

[5]RICHETTE P,DOHERTY M,PASCUAL E,et al.2016 updated EULAR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J].Ann Rheum Dis,2017,76(1):29-42.DOI:10.1136/annrheumdis-2016-209707.

[6]HUI M,CARR A,CAMERON S,et al.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J].Rheumatology(Oxford),2017,56(7):1056-1059.DOI:10.1093/rheumatology/kex150.

[7]HOLLAND R,MCGILL N W.Comprehensive dietary education in treated gout patients does not further improve serum urate[J].Intern Med J,2015,45(2):189-194.DOI:10.1111/imj.12661.

[8]LOEBL W Y,SCOTT J T.Withdrawal of allopurinol in patients with gout[J].Ann Rheum Dis,1974,33(4):304-307.

[9]PEREZ-RUIZ F,HERRERO-BEITES A M,CARMONA L.A twostage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in gout:the “dirty dish” hypothesis[J].Arthritis Rheum,2011,63(12):4002-4006.DOI:10.1002/art.30649.

[10]PEREZ-RUIZ F,ATXOTEGI J,HERNANDO I,et al.Using serum urate levels to determine the period free of gouty symptoms after withdra wal of long-term urate-lowering therapy:a prospective study[J].Arthritis Rheum,2006,55(5):786-790.DOI:10.1002/art.22232.

猜你喜欢
布司秋水仙碱血尿酸
秋水仙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萱草属植物花蕾中的秋水仙碱HPLC测定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