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君教授谈古代文学研究

2018-01-23 09:48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学术研究谱系

太原学院院长张瑞君教授4月16日在《光明日报》撰文《古代文学研究反思》,从文学史的撰述、跨学科研究、研究者学术素养等方面总结了现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张瑞君教授认为,在文学史撰述方面,对文学内部发展轨迹的阐述过于概括,文学内部承传流变的规律及形成的动因揭示得不够,内外部关系的论述欠缺,多数是在既定理论模式下的材料填充,撰写模式仍未能摆脱几十年前的窠臼。文学批评史、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在资料收集广度和论述深度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研究者的知识谱系没有大的变革,仍在用经典判断标准来支配、影响自己的判断,没有融入时代内涵。

在文学的跨领域研究方面,部分学者在对相关领域未完全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匆匆上马,与古代文学理论简单挂钩,成果难以令人信服。中西文艺理论的结合亦是如此,西方文艺理论并非古代文学研究者知识谱系的天然基因,研究者未能对西方文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理论内涵作深入思考,生搬硬套,最终使西方文论成为其理论研究的花边与点缀。

在编年史、年谱、作品编年类著作方面,部分研究者缺乏科学求证精神,在考证素养与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关于学术研究的总结上,综述多数成为学术发展的陈述或观点的概括,对研究的缺陷缺乏有深度的论述。多数书评流于情面,不具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对个体文学研究方面,研究者应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其他角色,从不同角度审视,以求对研究对象艺术风格的形成达到深入融通,多数的文学研究者缺乏创作实践,不能从创作角度感受文学作品,研究成果往往是隔靴搔痒。在研究者与读者之间,文学研究者应为时代的读者发声,以期使学术研究与时代共鸣,跟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写作风格方面,理论文章未能体现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文风,不具有好的可读性,不符合时下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

总结学术研究的成就是必要的,能更好地知晓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但发现问题,能够给解决问题理清线索,以留给年轻一代全面超越,这样的话,回首与反思的参照价值就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学术研究谱系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史”的学术研究工作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