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成效显著

2018-01-23 13:36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会商畜牧业村级

2007年是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转折点,统计监测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并不断加强;这些年的发展,也充分说明了统计监测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发生质的飞跃

1.监测内容从少到多。2008年以前,只有统计年报、季报和价格月报。之后,监测内容不断增加,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一是价格有周报。价格由月报改为周报,时效性更强,监测点数量也由470个监测县增加到500个,同时在价格监测县里面选择了241个点,同时采集主要畜产品的交易量数据。二是生产有月报。生产月报覆盖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和肉羊六大品种,内容涵盖存出栏和周转、成本收益、生产性能、养殖户比重等,监测点范围包括760个固定监测县和1000多个非固定监测县。统计监测对象包括了从小散到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所有类型。三是统计有年报。这个属于保留项目,延续时间比较长,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四是应急有日报。每当碰到异常情况都会及时启动日报,这些年针对所谓的“猪流感”、H7N9、牛羊肉涨价、鸡蛋涨价等,都及时启动了相应日报。

2.监测队伍从小到大。这些年重点打造两支队伍,一支队伍就是统计员队伍。随着监测任务的增加,各地也开始重视这项工作,从临时指派到专人负责,有的地方甚至成立统计监测部门专职专人来做这个事情。监测队伍向下已经延伸至乡镇和村级。目前这支队伍从部级、省级、县级直至村级,从上到下覆盖各个层级,不断壮大。另外一支队伍是专家队伍,监测涉及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和肉羊6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一个专家团队在负责数据的分析工作。

3.分析预警从弱到强。以前整个统计监测工作都弱,其中分析预警环节更弱,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分析预警工作得到了加强。在分析方面,采取专家组会商和生产单位会商相结合,定期会商与临时会商相结合的办法,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种畜禽生产信息、饲料产销信息、畜禽免疫信息、屠宰加工信息,对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每月编写《畜牧业形势分析》。在信息发布和预警方面,不定期向国务院报送专报,并通过中国政府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畜牧业》杂志等渠道向社会发布生产信息,特别是生猪的信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总的来说,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越来越有成效,为各级政府适时出台畜牧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参考信息,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推动统计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历史时期,加之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畜牧业固有的规律,对统计监测工作的依存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统计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2016年开始实施《畜牧业统计监测省县考评管理办法》,各地以此为契机,做好《管理办法》的宣贯和落实工作,提高对统计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配套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强化工作责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以制度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各项统计监测工作扎实开展。

2.加大各项投入,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建立并完善统计监测体系是共同的目标,统计监测数据是省部共享的成果。部里这些年一直在积极争取增加经费,各地也在积极争取统计监测经费投入。同时合理合规灵活地用好现有的监测经费,提高村级信息员补助标准,改善统计员待遇和办公条件等。

3.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统计人员素质建设是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年非常重视理论方面的培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在尝试增加现场观摩学习环节,目的就是增加村级实地开展工作的展示,便于各县乃至各省能够了解实地采集数据的流程以及采集过程中的好方法和好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应用或推广。

4.加强数据分析,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数据是信息的基本来源,而信息的本质要求是对上、对下服务。应用好数据对生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向社会发布信息,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和指导生产,更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希望统计员能够在做好数据采集汇总的同时,开展一些分析工作,为领导和养殖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猜你喜欢
会商畜牧业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映像畜牧业
四川省气象云视频会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气象云会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