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8-01-23 13:36姜威辽宁省北票市章吉营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流行性毒株基因组

文│姜威(辽宁省北票市章吉营动物卫生监督所)

猪流行性腹泻(PED),主要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造成的。具有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为接触性传染疾病。引发该病的病毒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具有起病急骤,传染迅速的特点,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脱水、腹泻、呕吐等,容易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尚在哺乳期的仔猪,其患病率可达到100%,7日龄以下的仔猪的病死率高达80%~100%。

有相关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暴发到目前为止仍然非常严重,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创。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近年来,对PEDV的基因组织结构、流行性病学、检测方法等进行探讨已经成为兽医临床上的主要研究热点。

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基因组织结构

PEDV的基因组织为RNA(单股正链感染性),属于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单股正链RNA的病毒(含包膜),在基因组织的5'端和3'端不仅存在非编码的区域,还有Poly(A)尾巴,而其他基因组所包含的开放性阅读框至少有7个,结构蛋白的编码则有4种,分别包括E(小膜蛋白)、N(核衣壳蛋白)、S(纤突蛋白)、M(膜糖蛋白)以及非结构蛋白3个。其中,基因组的排列一般为5'-复制酶-S-ORF3-M-N-3'。

另外,PEDV内的DNA聚合酶主要是由ORF(2个)组成的,且于5'端和2~3的区域对基因组进行覆盖。基因组的结构蛋白主要是N蛋白、S蛋白、M蛋白、E蛋白,它们分子量的大小分别为20~30kDa、150~220kDa、58kDa、7kDa。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

有相关研究报道,2013年,台湾暴发了大规模的PED,并在2周内导致大量的仔猪发生感染并死亡,经济损失十分严重;2014年,墨西哥、加拿大以及美国等美洲地区的各大城市都陆续爆发了PED,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Lin等兽医临床研究人员对毒株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美国流行的毒株和台湾的18个毒株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截至2014年,在美国的30多个州都开始大面积地暴发PED,重创了8200多个养猪场,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该病发生9个月后,加拿大那安大略省圭尔夫大学动物卫生实验室首次发现并确诊了PED病例:研究人员采用RT-PCR方法对PEDV N基因进行扩增并与S基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和加拿大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9.8%。之后,研究人员又在猪饲料的血浆蛋白粉(添加剂)中检测到了大量的PEDV,从而怀疑血浆蛋白粉是引发PED的主要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想,研究人员针对该病毒展开了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周龄的仔猪都受到了感染,但未表现出显著的症状,因此无法证明加拿大毒株是否和猪饲料中的血浆蛋白粉有联系,故不排除是否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了加拿大PED的发生流行。

三、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检测技术及疫苗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体征症状、流行病学和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十分相似,因此在诊断时,必须根据实验室的临床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以提高确诊率。其中,较为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了胶体金检测技术(GICA)、荧光定量PCR、ELISA方法以及RT-PCR法等。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主要是将荧光基团添加至PCR的反应体系中,并借助荧光信号对PCR的整个变化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最后利用标准曲线定量分析未知模板。该技术不仅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无准确定量、PCR容易发生感染、后续的处理步骤繁杂等的不足,还有效增强了灵敏度和特异性,再加上检测速度较快,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定量标准等优点,使得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PEDV的临床诊断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检测效果。当前,市场上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疫苗分别是灭活菌及弱毒菌。而国内一般是在CV777的基础上采取PEDV灭活苗进行治疗,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四、结语

总之,猪流行性腹泻病具有高发病率及病死率,是传染性极强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而PEDV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病因。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猪流行性腹泻带来的经济损失,必须对PEDV的流行病学、基因组织结构、检测技术等进行探讨,以尽快确诊PEDV,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促进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流行性毒株基因组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