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桂东地区壮族八音现状调查

2018-01-23 15:42赵亚红
北方音乐 2018年19期
关键词:桂东八音贵港

赵亚红

(百色学院附属中学,广西 百色 533099)

前言

广西境内除桂西以外,壮族人口主要聚居于桂中的南宁市、柳州市、来宾市以及位置稍偏东的贵港市等地,玉林、梧州、贺州等桂东地区,大部分人口以汉族为主,因此,笔者及课题组成员调查时,主要在南宁、柳州、来宾、贵港范围内进行,通过田野采风、电话采访、网络联系等方式,对桂中、东地区壮族八音的生存、发展以及传承现状等进行了调查。

一、桂中、桂东地区壮族人口分布

根据南宁市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公告,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南宁市辖区壮族人口353.1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0.55%;柳州2015年常驻人口392.27万人,壮族主要分布在柳江、柳城、融安、鹿寨等县和城区;贵港2015年常驻人口429.37万人,壮族人口占近15%;来宾2016年人口268.5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6%。

项目组分别抽取了南宁邕宁区、武鸣区、上林县,柳州柳江区,来宾忻城县、贵港桂平市等壮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为调查对象,从分布、生存与发展现状等几方面,以实地考查或电话采访的方式对壮族八音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它县区的调查主要通过文献查询、网络联系等方式进行。

二、桂中、桂东地区壮族八音呈“一枝独秀,其余散落”的分布态势

调查发现,桂中、桂东地区的壮族八音呈现“一枝独秀,其余散落”的态势。“一枝独秀”是指南宁市邕宁区壮族八音。壮族八音在南宁市邕宁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蒲庙、那楼、新江、中和等乡镇最为普及,每个行政村都有数支八音队,长年开展演奏活动。目前,邕宁区能演奏八音的乐手300多人[1]。1983年,由邕宁县文化局组建的以蒲庙等乡镇农民为主的百人大型“邕宁壮族八音队”,在原以琐呐为主的吹打乐器基础上,增添了四人齐擂的大鼓及壮家姑娘喜爱吹奏的无孔笛、壮人喜欢唱的壮族山歌“了罗”调、岳鼓舞等,并配以“抬花轿”、背新娘、舞春牛等民族风情表演,更具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邕宁八音队组建以来,多次应邀参加区内外各种迎宾庆典活动。随着壮族八音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邕宁区政府于2010举办第一届“八音节”开始,邕宁壮族八音已逐渐成为邕宁民间艺术的缩影和邕宁知名的文化品牌。

南宁市上林县目前全县拥有较成熟、当地公认的八音队共六支,分布于上林县的大丰镇、白圩镇、明亮镇等村镇,随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交流融合日益紧密,这些八音乐队的族属问题日渐难以划分。南宁武鸣八音,虽然也是壮族南路八音的代表,但其传承和发展与邕宁相比偏弱,多散落在村镇,除了个别人家丧事还有用到八音外,平时人们生活中相对已经比较少见。桂中的柳州、来宾等地,虽然壮族人口较多,但就目前项目组掌握的情况看,壮族八音很少,只有限地散落在一些村镇,平时也很难见到。

桂东地区如玉林、贺州、梧州等人口大部分以汉族为主,玉林八音虽然影响较大,但其主要是汉族八音。贵港壮族人口相对比较集中,本地很多壮族同胞遇到婚丧嫁娶也都有请八音班的传统,因此贵港壮族八音作为壮族八音在桂东的代表当之无愧。贵港壮族八音在桂平市、平南县等都有分布,其与当地汉族八音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除了唢呐和鼓、锣等打击乐外,壮族八音多加入长号和笛子,由于贵港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贵港壮族八音的曲目也受到外来文化和音乐的影响,传承方式一般仍以口传心授为主,活动基本靠民间自发组织,随着年老的艺人不断离世,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三、桂中、桂东地区壮族八音生存与发展现状

(一)除南宁市邕宁区“一枝独秀”起外,桂中、桂东大部分壮族八音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传承发展靠民间艺人自发进行

因桂中、桂东地区面积广阔,短时间内对该地区壮族八音的调查,不可能全都兼顾,只能侧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抽样调查。项目组主要调查了南宁邕宁区、武鸣区、上林县,贵港市桂平市、来宾忻城县、柳州柳江区等,这些县区所处的位置及其音响的区域涵盖了桂中、东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邕宁八音和贵港八音,很具有代表意义,壮族八音生存和发展现状具有普遍性。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桂中、桂东的壮族八音,除邕宁八音一枝独秀外,其他地方如贵港、武鸣、上林等,平时八音乐队主要靠承接部分婚丧嫁娶的商业活动维持生存,乐手大都是上了年级的老人,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请八音班的人家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加之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不愿学习八音演奏,这些地方的八音班大部分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传承主要靠老一代的民间乐手在支撑,而随着他们的离世,这些壮族八音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与此相反,南宁市邕宁八音却呈现出生机与活力,2010年邕宁区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八音节”,并且随着本地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八音在邕宁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与传承,女子八音队,儿童八音队等相继成立并取得较大影响。在乐队编制上不仅规模更大,而且加入了大型乐器甚至现代电声乐器;在演奏曲目上,兼收并蓄,不仅有传统戏曲曲牌、本地山歌、广东音乐,甚至流行歌曲都可以演奏。邕宁八音因为有了创新与发展,更贴近当今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受到广泛欢迎和关注,近几年声名远播。随着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觉醒,对八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研究八音的学者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开始把壮族八音为展示本地的一张文化名片进行打造,对壮族八音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桂中、桂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民族聚居,使得各民族交流融合更为便利,壮族八音与汉族八音界限越来越模糊

桂中、桂东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和谐共处,十分融洽,加之本地区历来是广西重要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文化交流频繁,使得壮族八音与汉族八音的族属辨析更加困难,界限越来越模糊。以上林八音为例,刘敏在其文章《广西上林“壮八音”的族属考辨》中归纳为其一,从乐队人员组成来说,有些成员既有壮族,又有汉族,难以确定这队八音是姓“壮”还是姓“汉”;其二,从演奏曲目来说,有些虽然是壮族的八音班,演奏曲目却有很多的其他民族音乐,有些汉族八音乐队,却演奏很多壮族传统曲牌;其三,从八音乐手的师承来看,壮、汉族互相拜师的例子很多,也较常见。壮、汉八音的族属界限越来越模糊。

三、结语

通过调查,项目组对桂中、桂东壮族八音的整体印象是,这些地区除邕宁八音“一枝独秀”外,其他大多散落在村镇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势微;本地区的壮族八音与汉族八音,以及其他地区的音乐元素交流融合紧密,兼收并蓄,成开放融合态势,族属界限越来越模糊;桂中、桂东地区的壮族八音大多主要靠民间艺人自己传承,基本呈自生自灭的状态,官方介入很少,而邕宁八音在政府、民间各方努力下,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现象都值得继续关注,并为其传承发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猜你喜欢
桂东八音贵港
广西贵港
《八音的秘密》
贵港港美图欣赏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广西贵港:柑橘产业促增收
乡村八音
八音盒有哪“八音”?
我爱我的爸爸
桂东的兴奋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