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甜玉米促早高效栽培技术

2018-01-23 23:14赵福成王桂跃谭禾平韩海亮楼肖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穴盘吐丝甜玉米

赵福成,王桂跃,谭禾平,韩海亮,包 斐,楼肖成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浙江 东阳 322100)

甜玉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粮、经、饲、蔬四位一体的重要作物[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甜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但甜玉米货架期短,采收后不及时销售或加工,品质下降快。目前浙江地区甜玉米主要集中在3月底—4月初播种,导致6—7月份大量集中上市,供过于求,价格低廉,种植户效益低下[3-4]。针对甜玉米上市期过于集中、效益不稳等问题,开展促早栽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促早栽培就是在外界气温还未达到播种要求时,采用地膜、小拱棚和大棚等保温设施,来满足甜玉米播种发芽所需的基本温度要求[5]。促早栽培能够使甜玉米提早在5月中旬—6月初上市,从而错开销售高峰,供应春夏淡季市场。2015—2017年我们采用大棚+小拱棚和地膜覆盖,1月20—25日播种,5月18日前后上市,产量达到12 t·hm-2以上,销售价12~15元·kg-1,产值超15万元·hm-2,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甜玉米春季促早栽培关键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1 选用优质早熟品种

选用甜度高,皮薄渣少,果穗大小均匀一致,植株高度适中,生育期在75~80 d,品质好,且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推荐黄白双色甜玉米品种金银208和白色品种雪甜7401,该两品种均具有爽脆性好、甜度高、皮薄无渣、汁多、口感极好、生育期短的特点。

2 育苗

2.1 播种前准备

早春甜玉米促早生产,多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方式。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温室(大棚)作为育苗场所,提前整平土地建好苗床,准备好育苗基质和穴盘。

2.2 种子晾晒

播种前1~2 d,选择晴天晾晒种子2~3 h,可增强种子的酶活力,显著提高发芽率,提早1~2 d出苗。

2.3 适时播种

优质早熟甜玉米,多为温带型品种,耐高温能力差,宜选保护地促早栽培。浙江省内大棚+小拱棚和地膜覆盖促早栽培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仅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上旬播种。可采用分批播种,以延长供应期。

2.4 穴盘育苗

应选择疏松、保肥水的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或采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按3∶1体积配比的基质,选用50孔或72孔的塑料穴盘,将基质洒水后混匀,装盘压实刮平,松紧度适宜,采用人工播种,每穴播1粒,上面覆盖基质厚0.5~1.0 cm,浇透水。

2.5 苗床管理

当苗床温度低于10 ℃时,在大棚内宜搭小拱棚或在大棚膜外覆盖保温材料,当苗床5 cm深地温低于8 ℃时,应用电热辅助增温;当棚内温度高于30 ℃时,需揭膜通风,先打开大棚前后膜和侧膜,后揭小拱棚侧膜,最后整个小拱棚撤膜;移栽前3~4 d,白天揭开前后膜和侧膜,晚上盖上,通风炼苗。苗床内水分采取前促后控,前期保持基质湿润,出苗后适当控水,当表层基质发白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反复喷淋浇水。

3 移栽

3.1 整地施肥

整地前撒施商品有机肥15~30 t·hm-2,深耕20~25 cm,细耙,起畦,畦宽100~120 cm,沟宽20~30 cm,在畦中间开沟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均为16%)750 kg·hm-2,并盖好地膜。

3.2 适时移栽

当苗龄22~25 d、达3叶1心时,选择晴天移栽,每畦2行,大棚促早栽培移栽4.2万~4.8万株·hm-2,其他栽培方式种植4.8万~5.25万株·hm-2。移栽后浇定植水,但定植水不可多浇。

4 田间管理

4.1 浇施苗肥

移栽的苗成活后,苗龄在4~5叶时,用75 kg·hm-2尿素溶于水浇施作苗肥。

4.2 去除分蘖

优质甜玉米具有分蘖特性,在6~8叶时,及时去除所有分蘖。

4.3 早施穗肥

在8~10叶期(喇叭口期)施穗肥,用300~375 kg·hm-2尿素,地膜覆盖的田块施肥时,在株间打洞,施肥后覆土。

4.4 辅助授粉

促早大棚栽培由于棚内通风不良,且无昆虫自然传粉,玉米果穗吐丝时需在上午9:00—11: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果穗商品品质和产量。2个人在大棚的两头沿甜玉米垄间拉一根绳子,绳子在植株的雄花部分摇动植株,使得花粉飞扬,促进授粉。

4.5 病虫害防治

春季促早栽培病虫害发生较轻,主要病虫害为玉米纹枯病、小斑病、玉米螟和蚜虫等,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6~8叶期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可喷施25%嘧菌酯悬浮液1 500倍液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玉米螟、小斑病及纹枯病。大棚栽培易发生蚜虫,在蚜虫发生初期应及时喷施25%噻虫嗪5 000倍液防治蚜虫。甜玉米吐丝至采收时间较短,吐丝后严禁用药,以确保鲜果穗质量和食用安全。

5 适时采收

鲜果穗一般在吐丝后20~25 d采收,应结合果穗外观分批采收。此时果穗花丝变深褐色,籽粒充分膨大饱满、色泽鲜亮,压挤时呈乳浆。应连苞叶一起采收,采收后宜摊放在阴凉通风处,尽快上市,以保证果穗品质和口感。

参考文献:

[1]赵福成, 景立权, 陆大雷, 等. 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J]. 核农学报, 2014, 28(12):2230-2237.

[2]甘阳英, 万忠, 刘蔚楠, 等. 2014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42(11):11-15.

[3]颜韶兵, 邹宜静, 严百元, 等. 温带型甜玉米新品种金银208[J]. 农村百事通, 2017 (2): 101-102.

[4]王桂跃, 赵福成, 谭禾平, 等. 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主要种植模式[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10):1553-1556.

[5]夏国绵, 程湘虹, 王伟, 等. 鲜食大豆高效促早栽培技术[J]. 现代种业, 2005(5):98.

猜你喜欢
穴盘吐丝甜玉米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关节式蔬菜育苗穴盘播后自动摆放机设计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蔬菜穴盘投放式摆盘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园艺作物穴盘育苗技术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小蚕儿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