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家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1-23 16:08尤贞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尤贞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长久不与父母见面、交流,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而书信自古以来就在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传统的、实质性的东西,更能表达情感、更具仪式感,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感觉亲切、温暖和安全。对于孩子来说,写信时,可以释放压力;收信时,可以愉悦身心;等信时,满心都是希望!亲情家书,带给孩子自信、健康、希望……

关键词 亲情家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042-01

新安县幼教中心有四个分园地处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项目实验园,园里60%为留守儿童。他们生活条件差,又长久不与父母见面、交流,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或个性倔强、自卑冲动,或沉默寡言、抑郁自闭,亲子疏离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人不容忽视。为了改变现状,抚慰留守孩子伤痕累累的幼小心灵,项目园的全体老师做了多种努力,其中,亲情家书,也是功不可没。

一、促进交流,稳定情绪

书信自古以来就在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通信事业怎么发达,这种古老的书信方式永远都不会失传,这是传统的、实质性的东西,更能表达情感、更具仪式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能给受信人以亲切感,从对方的文字或画面里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因此,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通过书信沟通交流。随着一封封亲情家书的传递,不仅加强了孩子和父母表情达意、互通有无,而且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从父母的信中感受到踏实和安全,促进了稳定健康情绪的培养。

二、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亲情家书,也是送给孩子的一份可以随时品读、长久保存的珍贵礼物。肖复兴说:“想象那种由信件连缀起来的漫长岁月,一种由信件流淌而出的心底倾诉,含温带热,可触可摸,是那样的让人感动而羡慕。”

每个孩子每月收到父母的信息,听着老师或长辈读信,能感受到父母虽然人在外地,但心却时刻牵挂自己,心理上也会多一份安慰,多一份平和,对父母背井离乡的无奈也会多一份理解,更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亲人。

留守儿童亲情家书工作开展四年来,园里留守儿童的状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家积极、健康,能主动寻找快乐,对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知道父母打工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不管在哪里,他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小朋友给父母的信由原来的“妈妈,我想你”变成了“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他们更加愿意帮助别人,乐意讲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给别人听,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对爷爷奶奶也少了任性与胡闹,还会体贴,关心他们,养成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和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三、抚慰心灵,释放压力

写信,也给了长久思想封闭的孩子一个宣泄压力的渠道。一封有质感的书信,给人真实的感受。写信的时候孩子是开心的,他们很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画下来,把感情倾注于文字或图画,虽然只有歪歪扭扭的几个文字或几个并不美观的图画,但对于父母来说,“见字如面”,仿佛听到了孩子天籁般的童音,看到了孩子的笑脸!激动、惊喜,亲情之门如同开闸的洪水急泄而下,思念孩子、急欲见到孩子的心情势不可挡,同时也多了份安心,知道孩子一切都好!有的迫不及待地回信,有的急匆匆返乡去看看孩子。

无论哪种情况,对远离父母的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奖赏,知道自己和别人一样,也是有人疼,有人爱的!亲情家书,是一条传递爱的纽带,呼唤着亲情,激发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感,舒展着幼儿的身心!

四、阳光心态,树立自信

亲情家书,带给孩子自信。一封用心写下的信,带给孩子的是更有温度的爱!期待书信、阅读文字的同时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和感动。收到来信,听着老师念信时他们的小脸上满是开心与幸福。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写的:悦悦,你在家里还好吗?爸爸妈妈想你了,也非常愛你!原以为外出打工,可以给你好的生活,好的物质条件,但爸爸妈妈错了,给你什么都换不回你开心快乐的童年……书信,带着温暖,带着不可替代的亲切,并让幼儿看到阳光,树立自信,升腾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随着一封封亲情家书千万里的互诉衷肠,有一部分家长带着孩子迁移到打工的地方上学,原本双留守的家庭也有部分让妈妈回到家乡陪伴孩子。亲情家书,撑起留守孩子心中的一片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教基研[2018]636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心灵有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读本[J].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美】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3]李中莹.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M].中国华侨出版社.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