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的创设

2018-01-23 16:08夏文娇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小班创设

夏文娇

摘 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让幼儿将生活中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到活动中来,通过不断地游戏交流、合作、分享让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后有助于小班幼儿将它们运用实践在生活中。

关键词 小班;娃娃家;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053-01

一、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娃娃家游戏对于调整幼儿的情绪情感有很好的作用,在家的氛围中幼儿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娃娃家的游戏材料就是幼儿的玩具。适宜的玩具材料才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快乐,能促进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在创设娃娃家的环境中我们充分考虑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孩子的生活经历、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求和能力。设想在创设小班娃娃家的过程中探索游戏材料的适宜性,探索区域活动娃娃家的指导策略等等一系列有关的问题。

小班幼儿:小班(3—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他们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常把假想当真实、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娃娃家游戏环境:教师为幼儿提供像家一样的游戏环境,布置成有客厅、厨房、卧室等缩小的空间环境,提供娃娃家游戏材料,供幼儿游戏,幼儿模仿成人的一些活动,如:做家务(烧菜、搞卫生等)或休闲(看电视、下棋等)。幼儿在游戏中,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老师协助并帮忙解决问题。

二、娃娃家材料投放时遵循的原则

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破译”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所以,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娃娃家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教师“间接教”生活化的活动,因此,娃娃家材料的投放,就成了教师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能一次性将所需材料全部投放进去,不给孩子一点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去解决难题,让孩子很现成拿起就能使用的,这样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就会减弱,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就会受限,根据教学实践,做好娃娃家材料投放,游戏材料的安全性、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序性的统一。

(一)投放材料要具备安全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初期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吃橡皮泥做的汤圆、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玩具是否对幼儿具有潜在的危险,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避免小和尖锐的玩具。

(二)投放材料要具备趣味性。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动感的,但操作方式相对简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因为这比较符合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而且小班幼儿只满足于操作过程,他们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拼拼、搭搭的操作过程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在乎活动的结果,只是单纯的操作。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老师在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美观,这样在感官上对幼儿就有了一种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去认识和感知。

(三)投放材料要具备真实性。关注每个幼儿对玩具材料的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用品挖掘它们的内含教育价值,让他们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

(四)投放材料要具备有序性。由于小班幼儿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的直接行动的特点。各方面能力还比较弱,这决定了娃娃区是一个由较低水平的初级期向较高水平逐渐发展的活动区域,因此玩具材料的提供应根据幼儿玩的实际情况,随着情节的发展和逐步需要逐步丰富,并以开放的形式出现,给幼儿随意舒适之感,便于自由选用。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玩具材料更适合他们的年龄,他们的游戏水平如何?2-3岁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象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我把“娃娃家”作为小班区域活动的重点。由于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很弱,无论给孩子提供创设了多么好的环境,老师不能偷懶依赖创设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在指导时不能强制和限定幼儿的活动,而要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开展游戏,要注意保护幼儿游戏的天真色彩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

总之,小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特殊时期,十分需要情感的呵护,而且他们喜爱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娃娃家便是他们的好去处,在这里他们能找到家的温暖,能体验充分表达、充分模仿、充分想象的快乐。同时,也能在这种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产生互动,激发社会性行为,从而得到发展。因此,娃娃家既是孩子们情有独钟的好场所,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小班创设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再去小班看看
爸爸的名字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创设未来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小兔跳跳跳》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