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2018-01-23 16:08范华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太阳文本

范华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阅读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如何有效进行有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成学生在合作中共享,在交流中提升,把阅读变成享受成了我探索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091-01

阅读是学生在教師的指导帮助下,主动构建、主动拥有的过程。需要教师创造性解读文本、解读学生;需要学生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我们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根据学情,因学定教,努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正确地解读文本,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是上好阅读课的首要任务。一篇文章,从欣赏、学习、教学等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课前我们就得以三重身份去研读文本。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尽情地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欣赏文章,领略体会文章所展现出的语言文字之美;作为学生,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把自己当做学生去读文章,找出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最后作为老师,从教学的角度去解读文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

二、倡导自主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倡导他们自主学习。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学会拼音后,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注音把句子读通读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阅读品味文章。

三、教学方法多样,合理有效使用

有效的阅读教学讲究方法,但不能盲目不合时宜的使用。当前,教学方法千变万化,通过实践,我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时,最为有实效性的几种方法有: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生动、美丽的情境,会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情境的创设,可能是一幅画,也是一首歌,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把学生带到文章表达的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让学生带上小鸟的头饰,在教室里飞呀,飞呀,寻找着,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分别扮演树根、门先生以及小姑娘跟小鸟对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验了小鸟焦急的心情,被它兑现承诺,不辞辛苦的精神所打动。

(二)设计补白,增强有效阅读。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空白,这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有人说:“‘补白,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凸显着创造和生成,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补白式文本解读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带进一个更广远的天地。”

我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重视文本的留白处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如教学《太阳是大家的》时:“在别的国家里,也有快乐的小朋友,也有小树和鲜花。我知道,此时,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训练:①为什么别的国家的小朋友也在等太阳、盼太阳呢?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太阳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别的国家的小朋友,所以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分享太阳的光明和温暖。②太阳在别的国家里会做些什么呢?咱们也当回小诗人来写一写吧。这样的写话是在学生已经意识到世界万物都需要太阳的情况下,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应友好相处。这样的“留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分享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更是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借助多媒体,提升阅读效果。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成了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效率,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开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恰当地运用合适的媒体,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整体的优势,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化、主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我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去品读潮来时的壮观,借助课件中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知内容,领会情感,积累语言。将“水天相接”、“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词句的理解在课件的有效辅助下直观化,形象化,帮助了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大大提升了阅读效果。教学《搭石》时,将图片和音乐整合,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以诗歌的句式出示,边读边想象画面,视听的双重冲击,给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协调有序地走搭石时的美感和韵律。

(四)以读促想,引起情感共鸣。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展开大胆的想象;在朗读中,学会分享表达。“有感情地读”是阅读的又一目标,它不仅仅是建立在“正确、流利地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在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之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受各自的知识沉淀和各自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影响,对文本的内在情感地理解也自然各不相同。只有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才能引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太阳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