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建知识网络,优化高三复习课堂

2018-01-23 16:08朱桂平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复习高三

朱桂平

摘 要 高三复习课中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的几种方法进行了论述,具体有概念图法、列表比较法、图文结合法、韦恩图法和流程图法,通过巧妙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知识网;复习;高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147-02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能像蚂蚁,单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肚子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培根强调的“既采集又整理”,就是提示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高三复习课通过知识再现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提升综合运用的能力。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复习课的一大特点。高三教师在认真研究考纲、大纲和教材之下,将生物学基础知识重新编排、整理归纳,逐步建立一个点实、线清、面广和体全的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将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下面谈几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一、概念图法

所谓“概念图”,是指一种用节点表示概念、并用附加说明的连接线段指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形,两个概念之间用适当连接用语形成有意义的命题。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认知科学证明,结构有助于长时间记忆,有助于概括理解,有助于难问题的解决。而概念图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把知识高度浓缩,并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概括,对已知或未知的知识进行层次排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理解生物概念和现象的综合整体性知识框架,建构丰富、完备的生物知识网络,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策略。

例如,高三复习“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内容时,以“化合物”一词为核心,逐步引出元素、有机物、无机物等相关概念(如图1所示)。通过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便于感性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概念网络图能直观反映与核心概念有关的包括从属概念、并列概念等的完整体系,理顺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自主构建概念的知识体系,完成概念整合化。据实践分析,大多数学生做题时由于众多的概念纠缠在一起,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导致答题频频出错,通过概念图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串联,这对学生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十分有益。

二、图文结合法

图形、图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运用图表的形式记载和描述生物学知识是生命科学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广东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而在每一年生物高考中也有大量的图文转换和图表转换题。这种题型不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更因为图表曲线中能够隐含相当多的文字叙述未提及的信息,于是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考查学生能力的目标,因而成为考试的一个热门题型。图形、图表既能直观、形象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等,又能高度概括、浓缩知识,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在高三复习课中可加强渗透图形图表的解读,并结合当中隐含的文字信息,同样地,图形图表也可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加速思维的发展。图文结合,相辅相成,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一课,作为代谢活动中物质与能量转换的经典案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中的“软肋”。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形的直观性,配合关键文字的解释(即图文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在4种不同光照条件——黑暗、弱光、光补偿点及充足光照时,探讨CO2和O2的来源与去向如何?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大小怎样?教师可呈现以下图解(如图2所示)并结合关键文字:

①黑暗(只进行呼吸作用);

②弱光(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③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④充足光照(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通过上述知识的理解,再用数学坐标曲线方法分析有关知识来对学生理性思維的进一步考察。提示思考:若要用曲线图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那么:(1)如何设定横纵坐标?(2)曲线的起点应代表什么?位置如何?(3)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曲线趋势如何?(4)尝试画出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规律的曲线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读图绘图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解答习题,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曲线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图表曲线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时,既要分析各变量之间关系的结合点,又要指明各关系曲线图的特殊性,使学生准确领会各关系的真正涵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列表比较法

比较是人脑确定事物的相似点与相异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人类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有一个比较的过程。生物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既互相联系,又各不相同,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各自的规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比它们的组成和活动规律,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才能抓住其特点,认识其本质,并为抽象和概括提供可能。在辨析相近、相似内容时,最实用的方法莫过于列表对比法。列表比较是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方法。利用表格表征,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明确它们的异同点,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形成对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进行有效地类比编码和对比编码记忆。例如,关于DNA复制、转录、翻译可以采取下面的表格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通过表格罗列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时间、场所、模板等方面的差异,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比较,这样既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又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巩固知识,举一反三。如若长期训练,还能促进高三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的提高。

四、韦恩图法

韦恩图,也叫文氏图,即用一条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在数学中常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由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提出,他是第一个想到用这样的图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试题中,韦恩图的应用不胜枚举,使用韦恩图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隶属、交叉)和事物性质之间的异同。韦恩图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能非常形象地表示出相关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在高三对课本知识复习归纳中的应用通过韦恩图的展现,学生对课本中的相关概念,特别是相互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长久。

例如,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最基本元素为C,因为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基本元素C、H、O、N,它们在生物体中含量最多;主要元素C、H、O、N、P、S,它们的含量大约占生物体含量的97%;大量元素是指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如图3所示)。

五、流程图法

流程图是由一些图框和流程线组成的,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流程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流程图常用来描述事物的起始、发展、终结等过程。它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個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由于它推理过程清晰、直观且逻辑性强,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复杂系统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使学生对事情的操作步骤和顺序产生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规范化思维。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流程图,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合理地处理好细节与整体性教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教师可以创设不同形式的流程图,为学生构建一个可视化的思维支架和清晰脉络。例如,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教师可尝试使用流程图教学的方法。如图4所示,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流程图。

在使用流程图时,先帮助学生了解整体过程,再讨论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流程图进行高度概括,从而达到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记忆深刻的效果。此外,在生物教学中,实验众多,利用流程图能既简明扼要又能突出各步骤的重点,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利用流程图把先后步骤及有关细节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在高三复习课中,知识网络相当于“珍珠链”中的“线”,类似于动物体中的“骨骼”,好比是一本书中的“目录”,就像爬山路上的“阶梯”,起到引领学生思维、升华学生能力的作用。构建知识网络的实施方法也是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前把知识网络中重点概念挖空,编成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堂上以板书的形式由师生互动交流逐步完成,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在课后自主构建,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但不管哪一种做法,作为高三一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人,要形成知识体系,呈现教学内容,应该首先要研读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和调整,既要能走得进教材,又要能跳得出教材,读出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备而来,顺势开导,把一个个知识点逐步展开,分成许多小问题,既能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概括出知识的重点,有意识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横向发展,形成知识体系,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猜你喜欢
复习高三
高三·共鸣篇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