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01-23 16:08毛国锋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数学

毛国锋

摘 要 “学贵有疑,小疑是小进,大疑而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 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1.1,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32-01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理解、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焦虑情绪。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是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也要保护这种热情,加以鼓励。

比如使用“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了不起”、“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响亮点就更好了”、“别紧张慢慢说”、“你们觉得他的想法好吗?”等一些商量、鼓励的语气与学生对话。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师生间的共识、共享、共进就达成了。

二、注重引导,让学生会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积极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开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

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的角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只要将角的一边与某整刻度对齐,再看另一边与第一条边之间所夹的度数就可以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而且要创设条件,提供质疑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针对学生不会问的现象,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提的好?如:讲一位数乘法估算时,有位同学提出估算896×3时,把896看成900来估算的结果接近准确数,但如果不是896而是856呢?也看成900来估算,相差这么多,已经很不准确了,还有意义吗?等等,只要提出好的问题我就给予肯定,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会提问题。

三、探索活动,让学生乐问

(一)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在知识应用中,使学生找到问题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只有在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去发现问题。例如:学习“有趣的图形”,教师创设了闯关练习,通过“我说你想”、“连一连”、“找一找”、“说一说”的游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操作、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認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问题解决”就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激励性、现实性和开放性、探索性和发展性的问题,是优化“问题解决”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创新的动因。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