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18-01-23 16:08林华明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林华明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思維导图方式,以图导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整理整合概括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深度理解文本内容,最后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52-02

纵观近几年来高中语文试卷,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分值越来越高。儒敏教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语文考纲做了如下发言:“语文加大力度考查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2017年的高考考纲修订内容明确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仅仅要关注语文知识的识记,更要关注在语文阅读活动中阅读速度的提高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就有必要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把思维导图和高中语文阅读相结合,将思维导图优势融入到阅读教学,以图导读,这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性分析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开始时它是作为一种新的记笔记的方法出现的,和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往往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能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其次,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此外,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训练,可提升学生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人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并对问题加以延伸,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阅读素养。

二、以图导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简析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延长学生的知识记忆时间,把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将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以图导读,享受图解语文的乐趣。

以图导读,应用与大脑神经的自然结构和大脑完整欲望相符合的思维导图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之中,引发的是全脑思维:既调动左脑思考的语言文字、逻辑关系、词汇等,又调动右脑思考的图像、想象、色彩、空间、顺序和整体等,把传统阅读过程中单向而且乏味的文字性思维变为更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更能防止大脑因感觉单调无聊而产生思维中止的图形性思维,变隐性的阅读理解过程为显性的、可直接观察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使文章的拓展性和层次性变得直观。思维导图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利于引发更多自主的发现,促使学生能主动提出新问题,主动进行阅读思考,自觉加速读写知识的迁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思想者”,从自主阅读到集体合作学习、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以图导读,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学生能用粗略地看懂,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文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给学生指点一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所理解的课文内容进行绘制,此时思维导图的介入是最佳的阅读方式。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你见过池塘里的荷叶荷花吗?月下的荷花又是怎样呢?以此问题,引导学生描绘自己眼中的月下荷塘。在学生描绘完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而后抛出话题:散文大师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又是如何?以此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同学们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眼中的月下荷塘与朱自清的月下荷塘进行比较、碰撞,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段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是得不到发展,可见思维与动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图导读,正契合这点。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生活经验的不断增长,学生能绘制的东西也不断增多,学生思维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三)以图导读,将专项阅读训练进行到底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考试中,很多同学都是像看小说一样把试题中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结果看过了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出要领。我们完全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些试题画一张小型思维导图,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部分的关联上对这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恰恰是最常考查的重点。之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仔细阅读相对应的段落。这样做题看似比常规做题多出一个环节——画导图,但实际上却节约了不少时间,因为在以导图为引领的前提下,你无需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会少很多。更重要的是,有思维导图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你做题的命中率。所以,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除了运用于课堂学习活动,专项阅读训练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新高考模式下,以图导读能更快地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学生的阅读素养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因为要绘制阅读思维导图,第一步是浏览文章,在大脑中确定文章的中心和基本的结构,在这个框架里面,将研究这篇文章的信息综合起来。其次,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是阅读研究的过程,是由“文”到“意”的过程,随着思维导图的修改与完善,阅读就一步步走向成功。当然,在训练初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教师要先作示范,告诉学生怎样确立主题关键词,如何将思维速射,如何使用图象与色彩等,然后再让学生试着绘制。在专项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读文本,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水平,在不同层面尝试发现和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如:①开头结尾的关系,②段落间的关系,③文章线索和伏笔,④写作顺序及详略安排,⑤描写方法,⑥修辞手法,⑦构思特色,⑧表达方式,⑨表现手法……学生从多个方面剖析所阅读的文章,或了解文章内容,或串起文章的主线,或认识文章的各个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并逐一记在阅读思维导图上。

以图导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专题阅读训练,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贯穿全文的脉络,进而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关键性语句的作用。

(四)以图导读延长学生的记时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作为学生复习的帮助方式,对某个阶段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温故”,为日后语文学习中的“知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师说》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在学习中所涉及到的文言知识进行分系列绘制,构建课内文言文知识体系图。学生在复习文言文时,可以根据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浮现出知识脉络。所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简单明了,可靠、长效。

综上所述,科学地创新运用思维导图于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以图导读,借助思维导图,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能力水平差异和学习需求差异,在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理解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体验,每个学生都将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图解语文的乐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

基金项目:“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立项批准号FJJKXB17-225。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