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发展的助推器
——以丽江两所高校为例

2018-01-24 04:13张海涛
壹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丽江少数民族民族

张海涛

特色是高校的名片,特色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高校数量突飞猛进,从1999年的1942所发展到2016年的2880所(根据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生存,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特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要彰显自身优势,形成竞争力,更需要形成“人无我有”的特色,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

民族地区高校打造独特性的途径很多,比如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等都能打造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把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也是打造特色,凝练内涵的重要途径。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经指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丽江两所高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就要把丽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助推器。

一、丽江拥有独特丰厚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

历史悠久的丽江位于滇西北,早在汉唐时期,就是通往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和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多民族聚居,生活着纳西、彝、傈僳等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藏族、壮族、摩梭人共11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饮食服饰、民风民俗、建筑风貌、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美术、传统工艺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形成了丽江多姿多彩、神奇灿烂的地方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中,有一些文化资源属于人类文化遗存,见证着人类的发展与演化,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显得弥足珍贵。比如:宁蒗泸沽湖畔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母亲在母系家庭中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是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与已经死亡的古文字如苏美尔人的丁头字、中国公元前1300 年的殷商甲骨文以及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玛雅字不同的是纳西东巴文还成体系地、完整地、活态地保存于世,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其他有价值的文化还有很多,比如纳西族东巴画、纳西族热美蹉、白沙细乐、民间文学黑白传说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古乐被称为“天籁之音”,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

丽江还是中国唯一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7月,三江并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2003年8月,纳西族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列为世界记忆遗产。

王振华在《依托区域资源加强地方高校专业内涵建设》一文中说:“地方社会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区域特色。地方高校要改变“千校一面”、“人云亦云”的专业建设状况,彰显服务地方特色,必须有效地获取社会各种资源,才能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校要稳步发展、持续发展、有社会适应力、有比较优势,也必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坐落在这样一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好传承创新民族文化职能,就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丰富学校的内涵。

二、丽江高校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进行特色办学的路径与方法

(一)地方民族文化融入丽江高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利于形成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促进特色人才的培养。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和必由之路。王学成在《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问题》一文中说:“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色彩和办学风格,具体表现为……在所有内容里,最为显性的是专业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是一所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一所高校的特色所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要办出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专业建设好了,基础牢固了,竞争力就提高了,特色就凸现出来了。因此,高质量的专业建设就是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此段论述对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揭示得非常明了。

丽江两所高校共开设有74个专业。其中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等17个教育类专业和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会计等33个非教育类专业;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产品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24个专业。两所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全国其他院校存在雷同重复、千校一面的现象,缺少与丽江民族文化有关的特色专业。

丽江高校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专业建设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创办与丽江民族文化有关的新专业,并加强内涵建设;另一条是在现有专业中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扩充专业内涵,增加专业特色。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截止2015年3月13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可以新开设的专业有民族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绘画、雕塑,这些专业要立足于丽江地方民族文化方向,彰显丽江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15),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新开设的专业有:景区开发与管理、雕刻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玉器设计与工艺、首饰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民族表演艺术、民族美术、民族服装与服饰、民族民居装饰、民族传统技艺、少数民族古籍修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民族传统体育,这些专业本身就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元素,丽江师专设置这些专业要着力挖掘丽江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丽江两所高校也可以在现有专业中开设丽江地方民族文化课程增加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阶段的语文教育专业)可以开设丽江少数民族文学、丽江少数民族语言学、丽江少数民族民俗学、丽江少数民族史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设丽江少数民族风情、丽江景区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产品设计专业(丽江师专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开设丽江工艺品教程、丽江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产业化开发等课程;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设丽江少数民族乐器学、丽江少数民族音乐教程、丽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等课程;舞蹈表演专业可以开设丽江少数民族舞蹈教程、丽江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等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开设丽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程等。

课程是特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课程的基础是教材,课程的实施是教学,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课程实施的条件是课堂和实践基地,课程的保障是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因此,课程建设就是要做好教材的开发编写,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地方民族文化融入丽江高校的课程建设,就是要经过大量田野调查、科学研究,编写一大批丽江少数民族文化教材;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丽江民族文化课程教学;培养一大批最权威的丽江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研究队伍;建设一批服务于传承和创新丽江地方民族文化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具有丽江高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课程评价机制。如果这样的课程建设目标能够实现,必然成为丽江高校办学的特色和亮点。

特色的专业、特色的课程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特色人才。丽江高校可以通过专门招收本市具有会讲本民族方言,了解本民族文化,擅长本民族歌舞,有志于本民族文化事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乃至云南省内同民族的学生,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为目标进行培养;也可以采用短期培训形式,培训当地有一定文化素养,有志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文化人或中小学教师,把他们培养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还可以在校内设置公选课,只要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来学来听。特色人才服务于丽江社会,必然推进丽江民族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二)加强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可以形成丽江高校的人才特色;民族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形成丽江高校科研特色。

丽江高校民族文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培养一大批高校教师成为丽江民族文化的专家和领军人物;二是聘请地方上一些民族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三是聘请一些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文化大师作为兼职教师。

高校是人才汇聚之所,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分子,可以称得上是本地方的学术精英。丽江高校的教师如果以本土厚重的民族文化为依托,以对丽江地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与学习热情,全面学习研究地方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积极接受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地方民族文化培训,和交流就会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第一实践者、传承者、创新者。尤其是本地出身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更要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大师。目前,丽江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何守伦、胡文明、和春云、康厚良、段剑源 、杨鸿荣、杨林军、潘宏义、刘春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中青年学术队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对丽江民族文化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这支队伍的民族文化层次水平和影响力要进一步提高,人员规模要进一步扩大,真正成为丽江高校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一面旗帜,一个人才队伍特色品牌。丽江一些民族文化机构的专家、文化名人走入课堂或讲堂,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给丽江高校的学生授课或者搞讲座也是丽江高校的人才特色。丽江有大量的民族文化专家和名人,如音乐民俗学家、大研纳西古乐会会长宣科,摩梭文化研究会曹建平会长、直尔巴车副会长,著名的纳西族音乐演奏家杨曾烈老师,丽江纳西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玉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和华璋老师,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专家赵世红、李静生、李英等等,他们在民族文化领域各有建树,把他们请到丽江高校搞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教育,必然取得很好的效果。除了丽江民族文化专家、文化名人以外,丽江的一些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文化技艺大师也是丽江高校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一定很高,或者可能根本就没读过书,但是他们通过手口相传,掌握和承载着一些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精湛技艺,丽江高校要对这些民族文化的民间精英进行分类指导,综合考虑其个人文化道德品质、责任心、身体状况、技艺水平、语言表达、与人沟通、课堂教学等多方面的能力,理性选聘合适人选走入大学课堂进行教学,并要经常对其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定期帮助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使其成为合格的兼职教师。

与高校独特的人才优势相联系的,高校还有较强的科研优势。丽江高校植根于独特的东巴文化、摩梭文化、边屯文化、他留文化等民族文化沃土之中,开展东巴文化、摩梭文化、边屯文化、他留文化等地方民族文化的特色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丽江高校已经建有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丽江摩梭人手工编织工艺传承研究中心这样的学术科研平台,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地方民族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下一步,在学校更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条件下,对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必将有助于区域民族文化研究品牌的打造和形成。

(三)地方民族文化融入丽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校园特色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存在的标志、大学本质的反映、大学传统的体现、大学特色的折射”,“一所大学真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是它的文化及其品位”。大学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延续。大学文化往往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大学生的精神产生影响,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神境界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

而特色校园文化是高校最为显著的特色,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校园特色精神文化、特色物质文化、特色行为文化、特色制度文化。丽江两所高校有深厚的地方民族文化土壤,受着丽江地域文化的浸润、熏陶,有足够的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关键是对地方民族文化做好扬弃,取精华,舍糟粕,择善而用。纳西民族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儒雅好学,天雨流芳(读书去吧)的学习精神,摩梭人家庭成员亲切和睦、尊老爱幼、礼让为先、宽怀谦恭的社会风尚等都可以融入到丽江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天雨流芳”凝练为学生的求学精神;“和而不同”凝练为专家学者的学术精神;“礼让为先、宽怀谦恭”凝练为丽江高校人的人格精神;“与自然和谐相处”凝练为丽江高校人的生态精神。发掘更多的积极正面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凝练为校园文化精神,就形成了丽江高校特色精神文化;丽江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服饰、建筑、生产生活器物器具等,形成特有的物质文化。丽江高校利用这些特有的物质文化资源,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一是校园建筑要体现出民族风格,环境规划、绿化美化要融入民族元素。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校园就具备了这个特点,环境优美,古朴典雅,校园建筑具有纳西族和白族风格,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获得了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和“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二是开展丽江少数民族图书馆、丽江少数民族博物馆、丽江少数民族体育馆、丽江少数民族风情园、丽江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三馆两园”建设,努力把大学校园变为丽江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三是通过塑造少数民族文化名人塑像,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和宣传橱窗、网络视频、文字或图案的民族文化标识等信息载体,积极宣传丽江地方民族文化。丽江两所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经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校内外民族文化专家的讲坛、讲座,美术作品、手工艺作品展演活动,篝火晚会、迎新晚会、欢送毕业生晚会、毕业演出和各种节日主题演出、艺术表演交流活动,民族文化主题的各种比赛、品味丽江文化等活动都已经成为校园行动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在进一步行动文化建设中还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大力拓展民族文化活动形式。除了以上的形式外,还可以在校园内过民族节日,开展民族礼俗活动等等;二是加大与地方民族文化团体的交流。学生民族文化社团可以到地方上演出、参加比赛,地方上民族文化团体可以到校内表演、研讨交流;三是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活动品牌。丽江师专民族打跳课间操已成为该校的民族文化活动的的品牌,但是质量、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纳西特色要更加浓厚,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丽江两所高校要着力打造类似的文化活动品牌,代表学校的文化特色。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丽江高校制定各个专业和教师在传承创新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制度措施和评价机制,要合理规划、统筹布局丽江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形成制度文化特色。

(四)民族文化书籍、文献有利于建成特色图书馆。

丽江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各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地理文献、历史资料等都是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源。仅东巴古籍文献现存世就3万余卷,不同内容的有1000多种,内容涵盖纳西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古代纳西社会的百科全书,2003年8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宝贵的民族文化文献有的珍藏于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有的珍藏于寺院或文化人的书斋,还有的散落于民间等等。丽江高校要把民族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搞好特色馆藏建设。一是要加强纸质文献的收集、采购。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补充缺藏和漏藏的文献;二是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利用录音和摄像设备,将散落于民间没有形成文字的宝贵文献记录、录制下来,及时抢救保护整理保存。三是加强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建设民族文化特色数据库。丽江两所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民族文化文献,但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到我有他无,他有我优的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工作要做。

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瑰宝为高校的特色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文化根基,各民族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内涵建设,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必定能在全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丽江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云南·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