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治疗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2018-01-24 05:31保文莉邱良武毛健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患肢肌力下肢

保文莉 邱良武 毛健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 昆明 650500)

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非常容易出现骨折,造成患者行动不便,甚至影响生活〔1〕。老年患者骨折一旦发生,其生理特点及代谢功能决定了恢复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如何尽快恢复其患肢功能将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骨折康复治疗主要是极大限度提升患者的患肢康复,为患肢功能恢复提供支持。老年患者下肢较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情况比较常见,若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引起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后续生活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残疾〔2〕。因此,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选取合理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其肢体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45例,年龄60~82〔平均(69.8±10.4)〕岁,女35例,年龄61~81〔平均(70.1±9.8)〕岁,致伤因素:走路绊倒致伤18例,重物压伤19例,交通事故致伤32例,高处跌落致伤10例,其他因素致伤1例;对照组80例,男42例,年龄60~81〔平均(69.7±10.2)〕岁,女38例,年龄61~83〔平均(70.2±10.7)〕岁,致伤因素:走路绊倒致伤17例,重物压伤18例,交通事故致伤30例,高处跌落致伤13例,其他因素致伤2例。两组年龄、性别、致伤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入选标准:①精神意识清楚;②无其他严重性疾病;③患者知晓并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其他精神疾病、并发症者;②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者;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无运动能力者。

1.2方法 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疗法,对照组只进行早期运动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最终治疗效果。

1.2.1早期运动康复疗法 根据老年患者下肢骨折不同的部位选择进行肌力收缩锻炼,直腿抬高而不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非卧床期间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练习;在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坐起,并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背曲踝关节,绷紧腿部10 s再放松,再绷紧如此循环,每次运动做12次,5次/d。术后2 d患者即可借助机械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幅度30°~50°,每次活动时间为0.5 h左右。术后2 w开始进行下肢屈伸练习,并依靠拐杖适当行走。在患者肌力达到0~1级时,帮助其借助外力进行被动运动;若患者患肢肌力在2~3级以上时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患者肌力≥4级进行抗阻力练习,另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设计单关节、多关节、单方向、多方向及不同体位的运动治疗方案。X射线检查骨折处有大量骨痂时才可负重行走,在肢体功能没有完全康复前不能进行长跑运动或负重的剧烈运动。

1.2.2物理康复疗法 物理康复疗法主要采用早期物理康复疗法和恢复期物理康复疗法两种,治疗中根据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决定使用康复疗法的时期和强度〔3〕。早期物理康复疗法根据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实际情况选择。①温热法:在伤者48 h之后使用温热盐水对局部进行湿敷,促使局部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②红外线照射疗法:在术后骨折处石膏开窗位置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促进患肢血液循环30 min/次。③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该方法用于骨折疼痛或者消肿之后有骨痂形成阶段治疗,促进骨折愈合,20 min/次。④超声波疗法:1次/d,5 min/次,10次/疗程,坚持3个疗程。恢复期物理康复疗法主要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或进行关节松动术使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肌肉训练强度逐步增加,恢复肌力并使肌肉产生适度疲劳,继续配合红外线、音频及超声波疗法等进行物理康复治疗。此时是骨痂已经形成的后期治疗,骨折端相对稳定,但局部存在着轻微疼痛、肿胀,此时患者外固定装置已全部解除,但内固定仍然存在,患者肢体还未达到完全康复和最佳状态〔4〕。因此要密切注意软组织粘连、关节活动受限或阴冷天气出现患肢局部不适等问题。

1.3观察指标

1.3.1骨折愈合时间 针对实验对象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采集患者骨折痊愈情况进行统计评价。

1.3.2并发症发生率 针对患者骨折术后康复期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的调查,其中早期并发症主要观察休克、周围组织损伤、血管损伤;晚期并发症主要观察压力性溃疡、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

1.3.3疗效评价 针对患者进行优、良、差3个等级疗效评价。优:患者骨折部位康复较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到以前水平;良:患者骨折部位康复良好,偶有并发症出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以前水平;差:患者骨折部位康复较差,伴有严重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

1.3.4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治疗效果、医疗技术、自我感觉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质量及整体感受等方面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且<8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2±0.3)个月,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3±0.5)个月,t=1.534,P=0.127〕。

2.2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6例(7.50%)出现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为休克2例,周围组织损伤1例,血管损伤1例;晚期并发症为压力性溃疡1例,感染1例。对照组有14例(17.50%)出现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为休克3例,周围组织损伤2例,血管损伤3例,晚期并发症为压力性溃疡3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57,P=0.03)。

2.3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3.75%(优57例,良18例,差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2.50%(优41例,良25例,差14例,χ2=6.05,P=0.01)。

2.4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2.50%(满意55例,一般19例,差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满意42例,一般23例,差15例,χ2=5.55,P=0.01)。

3 讨 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若长时间不运动或者固定不动非常容易引起肌肉系统疾病,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5〕。本研究显示尽早开展骨折患肢功能性锻炼是有益的,可以促进骨内血液循环,推动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患者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从而避免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以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骨折患者固定2个月之后,其肌容积将减少一半,6个月之后即可观察到肌纤维出现变性,随即纤维组织和脂肪量增加,残存的肌纤维横断面积可减少43%以上〔6〕。通过早期运动疗法可以对骨折的断端产生应力刺激作用,这也是促进新生骨痂再塑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与毛容秋等〔7〕针对骨折康复疗法的效果一致。单一地采用早期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新陈代谢及骨骼各方面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等原因,且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而结合物理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应是帮助患者获取更佳治疗效果的必然措施〔8〕。本实验中早期物理疗法采用阴极直流电对骨折区从皮肤缺口处导入小量直流电,加速了骨折部位的愈合,其疗效机制是阴极下高碱、低氧、膜通透性增高使血液循环改善,加强了机体的物质代谢,使老年患者肌肉营养得到改善,从而对骨折愈合形成了有利于的环境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帮助老年骨折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使恢复期缩短,而物理疗法则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刺激骨痂生长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采用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是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治疗的最佳途径。

1张园园,冯洁惠,韩 英,等.早期运动疗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34-6.

2刘秉柱.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3;19(34):41-2.

3蓝惠珍.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的护理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16-7.

4梁少琴,傅晓芸,周志贤.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5;(5):486-8.

5陈一冰.早期介入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4;(5):27-9.

6褚瑰翔,易小琴.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8):13-4.

7毛容秋,容国安,龙耀斌.康复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48-9.

8王 奎.推拿加物理康复疗法治疗腰腿痛289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7):60-2.

猜你喜欢
患肢肌力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