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2018-01-24 07:14郑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7期
关键词:腺肌症小剂量月经

郑文娟

(辽宁省凌海市中医院妇产科,辽宁 凌海 121200)

在临床中,子宫腺肌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间质与腺体对子宫肌层进行侵入进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1],通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继发性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且质硬,同时存在压痛感。临床中对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经研究相关资料得出[2],米非司酮属于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可作为孕酮受体拮抗剂,同时还能够对皮质激素与孕激素的活性进行抵抗,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方面的治疗中已取得极好的效果。本次主要探究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腺肌症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中,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6岁,年龄均值在(42.52±5.6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病程均值为(3.21±1.37)年。参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31岁,年龄最大65岁,年龄均值为(41.45±5.82)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4年,病程均值在(2.89±1.58)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年龄、病程),经过统计学分析,无可比性,P>0.05。

1.1.1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子宫腺肌症,且符合《妇产科学》[3]中的相关标准:①育龄期妇女,进行性痛经,不伴或伴有经期增长情况,月经量增多;②经B超检查得出子宫形态饱满,但体积增大,肌层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③经妇科检查得出患者经期存在压痛、子宫增大,有局限性突出情况;④对本次用药无禁忌证患者;⑤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患者。

1.1.2 剔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及禁忌证患者;②近期(3个月)服用过对性激素有影响或激素类药物者;③严重肾、肝、心疾病;精神异常,交流不清者;④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05,生产单位: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每日1次,每次服用的剂量在10 mg,由患者月经周期的首日开始服用。

1.2.2 参照组:给予患者达那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093,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每次服用的剂量在200 mg,由患者月经首日至第3日开始服用,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性治疗6个月,其后评定其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①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其中显效: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显著,且月经量减少明显,经B超检查正常;有效:痛经症状有所改善,月经量有所减少,B超检查接近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②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月经量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和t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研究得出,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不及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所示:参照组(n=50):显效患者21例,占比为42.00%,有效患者19例,占比为38.00%,无效患者10例,占比为20.00%,因此总有效例数在4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n=50):23例显效患者,占比为46.00%,25例有效患者,占比为50.00%,2例无效患者,占比为4.00%,总有效例数为4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在96.00%,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

2.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据观察记录可知,研究组50例患者中总计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呕吐,占比为2.00%,1例恶心,占比为2.00%,另有1例患者出现较轻微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00%;参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4例,其中恶心6例,占比为12.00%,头晕3例,占比为6.00%,呕吐3例,占比为6.00%,不明显肝肾功能异常2例,占比为4.00%。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善情况: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得到,治疗前,参照组患者的月经量为(31.57±4.92)mL,研究组为(30.89±5.02)mL,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无可比性;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月经量在(24.16±3.22)mL,参照组患者月经量在(27.16±3.07)mL,研究组患者月经量改善的情况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别较明显,有可比性,P<0.05。

3 讨 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5],子宫腺肌病近些年来的患病率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经期延长、痛经以及月经量增多等,因而常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妇科疾病,进而增加了患者治疗的痛苦。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子宫腺肌病经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所取得的疗效已被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杜爱枝等[6]研究证实米非司酮可对小鼠子宫肌腺病的发病进行有效阻断,尽管尚未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可使病灶得到明显的缩小,促使病灶组织间质细胞不断致密化,进而抑制腺体的分泌,最终使其病变的程度减轻;此外,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其具有合成甾体类激素[7],可起到抗糖皮质激素及抗孕激素的效果;同时米非司酮可作为抗孕酮药物,经与孕酮结合受体进而发挥出孕酮阻断的效果,进而对患者卵巢功能进行抑制,最终萎缩异位的内膜。尽管米非司酮不可同雌激素受体结合,但可抵抗因雌激素诱发的子宫内膜增生,并干扰或控制其生物学活性,使其浸润与生长的能力被抑制。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量亦少于参照组,P<0.05,上述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提示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取得极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迅速改善,用药安全性高,因此建议将其作为子宫腺肌症治疗的理想药物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1]甄小红.小剂量米非司酮、LNG-IUS系统及GnRHa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4):18-21.

[2]任继宏.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89例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831-2832.

[3]尹娟.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7):96-97.

[4]汪珊.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13例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1):129-130.

[5]朱晓萍,刘瑞霞.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5):137-139.

[6]杜爱枝.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20):227.

[7]于志宏.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观察[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68.

猜你喜欢
腺肌症小剂量月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