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宴享图创作技法探微

2018-01-24 14:48高纪洋
书画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画像石勾勒壁画

文_高纪洋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后

内容提要:汉代宴享图像创作技法主要是依靠线和面两个元素加以表现,比战国晚期艺术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有明显增强。此类作品充分发挥线的表现力,形式多样,灵动流畅,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从整体艺术风格来讲,带有浪漫的时代印记,富有动感和神韵。

汉代宴享图像主要是以石刻和壁画两种艺术形式呈现,所以其创作技法无法脱离这两种艺术语言特点。汉代宴享图像既是多种技法的灵活运用,又是线与面的巧妙结合,在墓室壁画当中还加入了色彩,形成相得益彰的表达形式。汉代的工匠,在绘制宴享图像时,难以脱离自身所掌握和习惯运用的艺术语言,又根据该表现题材自身需要,运用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

一、充分发挥线的表现力

汉代宴享图像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综合运用了丰富多彩的线条。这些线的风格各异,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有刚有柔,有严谨有粗率,各种不同艺术格调的线条灵活运用,交织在画面上,塑造出充满视觉张力的艺术形象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汉代宴享图像的表现有赖于先秦时期对绘画技法的探索,它的构图、造型、色彩等艺术语言都是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果,宴享图像在东汉晚期发展成熟。这种题材的作品综合了绘画、雕刻、色彩等艺术要素,主要是在线条勾勒出轮廓,安排好构图的基础上,对艺术表现对象进行雕刻或涂色,最终呈现为“拟绘画”或“拟浮雕”两类图像。这种图像除了运用没骨画法外,均着力于发挥线的表现力。这是东西方绘画发展早期的共有特点,并成为此后中国绘画发展中极具特色的地方。原始阶段的绘画往往采用的方法是勾线填色,这种方法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多种载体都有体现。汉代宴享图像将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线描”加以改造,使它具有了一种全新的形态和审美价值。

汉代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还是墓室壁画上的宴享图像,都很难回避线的应用,其差别在于是用阴线去刻画,还是用墨线勾勒。宏大场景中的物象,基本上都是用线条勾勒而成的。即便是剔地手法做成的浅浮雕画像石,其形象的刻画仍然需要用线去完成,靠线条去限定轮廓,展现造型,完善艺术形象。特别要用到线条的地方如车马、人物,它的形象的灵动和气韵的流畅,都要借助于线条才能产生这样的视觉感受。不只是依附于表现艺术形象线条才有价值,它自身的形式美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并且,由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肌理等艺术美。汉代画工经过长期以来获得的对线条的组织安排及质地表现的技巧,准确把握并传达线条的骨、力、气、韵等审美意蕴。有些宴享图像采用的是阴线刻,线条细如丝发,刚劲准确,图像复杂,线条成熟、流利、圆润,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以山东诸城前凉台孙琮墓、长清县孝堂山祠堂壁画为代表。

汉代宴享图像高水平作品用线运动感和节奏感都很强,线条行云流水,潇洒自如,刚劲有力。山东省东平县物资局一号汉墓宴享观舞图,四川中江塔梁子3号崖墓主人宴享图,陕西定边县郝滩乡汉墓的西王母宴乐图,郝滩乡汉墓的西王母宴乐图,画面以线表现各种瑞兽以及仙人,隐现于蜿蜒流动的云纹之中,充满欢乐而神秘的气氛。画面的线条变化多端,丰富多样,流畅而精细,用笔平稳有力。根据画面形象,线条又能够做到流转顿挫而富有节奏感,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线条勾勒的形象涂以颜色,画面绚丽多彩。汉代宴享图像中表现出的线的生命力,已经显露出以线造型的典型特征。汉代艺术家在线条自身的变化之中,寻求线索蕴含的艺术生命,以及它丰富的美学韵味,与自然造化的神妙的最佳契合点,将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精神,以及作者的情感融合在图像之中,表现为汉代宴享图像中富有动感和神韵的线条,以及深具美感的艺术形象,耐人寻味的精妙意境。

汉代墓室壁画宴享图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墨和色作为一种辅助的艺术语言来运用,整幅画面当中线是骨架,决定整个图像的结构和形式。用线组合而成的艺术形象,既有线与线构成的韵律和节奏,又有线条自身的韵味,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宴享图像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遒劲坚挺的线条力度,透过壁画的线条之美呈现出汉代绘画强大的艺术生命。

二、线与面的巧妙结合

汉代宴享图像主要使用了画像石和墓室壁画两种艺术语言,它们都有各自多样的表现技法,宴享图像就是两种形式语言的灵活运用。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分为“拟绘画的”和“拟浮雕的”两类[1],这一观点由滕固先生首先提出,影响较为深远。俞伟超在滕固所做的两大分类基础上,分为六种技法。[2]杨伯达参照《营造法式》中“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华,三曰减地平笈,四曰素平”的记载,将雕刻法分为七种。[3]李发林在《略谈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及其分期》中将雕刻技法分为八种,后来又在《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问题补谈》一文中增补为九种。[4][5]信立祥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中,把画像石雕刻技法归纳为“线刻”和“浮雕”两大类,在每一大类之下,又分若干小类。[6]对此问题发表观点的专家,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总结出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名称,甚至同一种雕刻技法名字也有差异。分类及命名复杂化的背后,却推动了人们对于雕刻技法的深入探究,各种观点的碰撞促使研究的深化。总的来讲,现在学界公认的权威说法为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六种。汉代墓室壁画的绘制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墨线勾勒为主,随类平涂各种颜色,笔迹肆意多变。汉代的宴享图像,基本上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灵活运用了各种技法。

出土于沂南北寨的画像石宴享图综合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以减地平雕兼阴线刻的数量居多。这种刻法先是铲去一层背景,保留要刻画的形象,凸起薄薄的一层,在凸起的部分雕刻细细的线,以表现出细节,线的运用灵动、自由而活泼,背景则较为粗放。也有相似的雕刻技法,先在磨平的石头上用阴线刻画艺术形象,然后将轮廓外的背景铲低,从而使物象凸起一定的厚度,这种方法也有的称为平凸刻、减地平面阳刻。这种方法一般在物象之外的背景遗留不规则铲印,实质上图像为浅浮雕,但又增加了刻画局部的线刻。这不像高浮雕一样铲地较深,物象浮起的厚度非常高,也不同于高浮雕局部的凹凸起伏和明显的层次,二者在立体感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各种雕刻方法的选用,与所在的建筑部位也有较大关系,目的在于用完美的雕刻和细腻的线刻,与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显示出画工精湛的艺术水平,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最佳结合。曲阜城关镇旧县村庭院人物画像,雕刻技法则为深剔地平面线刻,剔地较深。这种技法一般用于画面物象较多,但轮廓外面积小的情况。

汉代墓室壁画种宴享图像,表现技法主要是勾线与填色。一般程序为,先用红色的线起稿,然后用墨线勾勒轮廓,再往轮廓内填充不同的颜色,或者用色彩涂刷表现对象的造型,然后勾线并刻画细部。所用色彩除了沿用之前的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等颜色之外,还加入了赭石、褐色、青色、绿色、橙色等,使得画面的色彩对比性明显增强,呈现出华丽多彩的效果。如洛阳朱村墓主人宴享图,该图以流畅、平稳的线条勾出,在线的勾勒上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宴享人物和舞蹈人物用流畅的线条勾出,人物形象优美,造型准确。有些宴享图像在轮廓的基础上,人物面部和服饰等细部加以晕染,使画面形象更富有层次感,细节变化也比平涂要丰富,人物也显得厚重。此外也出现了与没骨法相近的涂色方法,步骤是先用颜色在一定的形象轮廓捏上色而不勾线,这种画法在河南堰师辛村汉墓壁画中有不少地方体现出来。如此壁画墓中所描绘的人物场景,左下角一个袒胸露乳的人,左右有人搀扶才能站稳,其他人则正在宴饮和游戏,右下角有非常醒目的两坛酒,暗示出画面表现对象的主题。这幅壁画人物及器具都直接上色而没有用线勾勒,这样就突出了色彩的丰富、热烈。所涂颜色的浓淡关系显示出很强的表现性,整幅作品色彩沉稳,搭配合理,人物飘逸自然,画风粗犷率真,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从汉代宴享图像中线的整体艺术风貌来看,相较于战国晚期艺术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有明显增强,汉代人对线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是把汉代宴享图像放置到中国美术史的背景下去看,会发现无论是线条还是造型上,它并不是非常成熟,尤其是加入墨和色两大因素之后,更会显示出壁画中的宴享图像仍然处于中国绘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比后世的宴享图像艺术水平还是低一些,线条仍然显示出质朴的特色。从汉代艺术的时代风貌来讲,宴享图像不可避免地要带有浪漫灵动的时代印记。宴享图像中飞扬的线条表现出浑厚质朴的风格、深沉雄大的汉代气象,以它的力量和气势把“气韵生动”注入墓室壁画,诠释了汉代的美学风格。

猜你喜欢
画像石勾勒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壁画上的数学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灯具的非常规表达——以光感塑造情境用线条勾勒独特性
北朝、隋唐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