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内隐情绪调节机制

2018-01-24 16:29陈乙嘉岳鹏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控制组被试者测验

陈乙嘉 岳鹏飞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问题提出

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胡宏伟等〔2〕研究表明身体健康、家庭关系和洽、社会关系良好的老年人更不易有负性情绪。姚远等〔3〕认为情绪稳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情绪不稳定的老年人。莫书亮等〔4〕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被动情绪调节策略只与悲伤情绪体验有关。解登峰等〔5〕研究表明坚持锻炼有助于老年人良好情绪的培养。

内隐情绪通常指一种阈下的,不被个体主观所意识到的情绪状态,往往能引发个人思想或行为上的改变〔6〕。内隐情绪难以直接观测,一般采用反应时法、脑电等间接方法测量。Mauss等〔7〕研究显示,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与其内隐态度的积极程度呈正相关。刘俊升等〔8〕也认为积极内隐态度个体能够自动化调节负性情绪,而消极内隐态度个体则未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很好地控制。以上实验被试者都是青年群体,本文拟分析其结论是否也适用于老年群体。

1 实验一:青年组实验

1.1对象 在校大学生57人,其中男36人,女21人。年龄19~23岁,平均(21.3±1.2)岁。均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识字。实验结束后每人得到一份小奖品。

1.2测定内隐情绪态度 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R-IAT),参照Mauss等〔9〕和刘俊升等〔8〕的实验流程,并结合被试特点进行修正。对IAT中目标词项做了修改,呈现结果属于情绪控制的词项为:克制、忍耐、冷静、忍让、容忍、约束;属于情绪表达的词项为:发泄、释放、表达、显露、倾诉、激动;属于积极态度的词项为:光荣、珍贵、舒服、美丽、健康、优秀;属于消极态度的词项为:悲惨、可怕、残忍、恶心、羞耻、丑陋。实验共分为七轮,其中1、2、3、5、6轮为练习部分,4、7轮为实验部分。把第4轮数据命名为相容部分,第7轮数据命名为不相容部分。为抵消顺序效应,将半数被试实验部分的分类项进行倒换。最终计算为了得到更为真实的结果,3和6轮数据也参与计算〔10〕。

1.3情绪唤醒 采用序列递减任务唤醒被试者负面情绪。任务要求为从1 000依次递减7,被试者需将数字写在纸上,并做到没有出错,如有错误或涂改,则从头开始计算。指导语为:下面你将完成一项数字递减任务。多数大学生都能快速完成,且很少出错。实验结束后的随机采访中,被试者均表示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无聊、愤怒、沮丧等。

1.4情绪投射测验 被试者给呈现的图片打分,获得当下的情绪状态。图片选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共30张,皆为中性图片。实验指导语为:一会儿在电脑的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些图片,你的任务是迅速判断自己看完图片后的心情。9个选项,其中9代表兴奋程度高,1代表平静程度高。看到这个场景:觉得兴奋、眼前一亮、令人敏感、刺激、激动代表兴奋程度高;觉得放松、平静、提不起精神、迟钝、昏昏欲睡代表平静程度高。

1.5实验程序 被试者逐个进行内隐情绪调节态度测验。在宣布实验开始后,由被试者依照电脑指示自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由主试提供纸笔,被试继续完成序列递减任务。随后进行情绪投射测验,由计算机记录实验数据。

1.6预处理 剔除第一部分数据正确率低于80%的被试;删除反应时小于300 ms或大于10 000 ms的数据;删除每轮第一个数据;对分类错误项数据进行矫正,即用本轮数据的平均数加上600 ms作为该项的反应时。将所有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对3、4轮与6、7轮转换后数据进行t检验。

1.7结果 最终得到有效被试33人,其中男21人,女11人。用相容部分数据减去不相容部分数据,结果为负为情绪控制组(19人),结果为正为情绪表达组(14人)。采用D值计算IAT效应,被试者D值(情绪表达:0.47±0.27,情绪控制:-0.7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投射测验结果表明,两组兴奋度打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控制组(4.42分)与标准参数(1.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绪表达组(5.02分)与标准参数(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实验二:老年组实验

2.1对象 城镇或农村老年人42人,其中男25人,女17人。60~80岁,平均(65.6±5.2)岁。均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识字。实验结束后每人得到一份小奖品。

2.2测定内隐情绪态度 同实验一1.2部分。

2.3情绪唤醒 采用观看负性影像材料的方式,观看《黑太阳731》的71∶12~73∶05片段。以往实验证明负性影像能够引起被试者的消极情绪〔11~13〕,而在实验结束后的随机采访中,被试者也普遍表示感觉到了压抑或愤怒。实验指导语为:接下来你将观看一段影片,多数人在观看结束后都表现出压抑、愤怒或悲伤。

2.4情绪投射测验 同实验一1.4部分。

2.5实验程序 让被试逐个进行内隐情绪调节态度测验。在每个施测阶段开始前除字面指导语外,会由主试再进行一次口头指导,随后由被试自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由主试播放情绪唤醒影像片段,影片结束后进行情绪投射测验,由计算机记录实验数据。

2.6预处理 同1.6,但剔除第一部分数据正确率低于60%的被试。最终得到有效被试31人,其中男18人,女13人。情绪控制组17人,情绪表达组14人,两组D值(-0.50±0.32、0.4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投射测验结果表明,两组兴奋度打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表达组与情绪控制组兴奋度分值(5.58、5.73分)与标准参数(1.4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组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的预期一样。然而,情绪表达组的实验结果却与预期相悖。猜想:(1)老年人阈下情绪刺激的知觉能力产生了衰退;(2)老年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针对1,事后随机采访了多个被试者,均表示有较为强烈的负性情绪产生;此外,也有研究证明,老年人对阈下刺激消极属性有很好的感知能力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14〕。针对2,学界有较多证据予以支持〔15~17〕,但也有研究认为老年人并没有比青年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18〕。综合上述文献,为了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假设,对比了青年组和老年组中情绪控制组和情绪表达组的差异,结果证明了本文猜想2“老年人更能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是成立的。同时也证明,内隐态度并不是影响老年人情绪调节的最重要因素。相对于青年大学生,老年人在面对负性情绪时更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猜你喜欢
控制组被试者测验
德西效应
给商品起名字
德西效应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