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究

2018-01-24 17:33王美丽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人生观思政课中华

王美丽

(商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的契合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涵盖约5000年历史中形成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及文学等多种理论形态,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如历史文物、建筑、艺术品等,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

(一)功能相向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印记,是中国之魂。它广泛地探讨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真谛,并渗透于生活的实践中,守护着人的精神家园,陶冶个人情操、净化心灵、生发情感,使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情义、有担当、有大格局的人。作为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重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高远理想和坚定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不难看出,二者关怀生命本身、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功能是一致的。

(二)内容相融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伦理文化资源。这与高校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相互彰显。作为中国优秀传统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仁即“克己复礼为仁”、“爱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蕴含着丰富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理想;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伤感之情;楚辞“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爱国之情;寓言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坚定信念;茶道的礼仪……这些丰富的内容与高校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融相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的契合点,本文尝试从五个角度探寻二者融洽的路径。

(一)思想先行,培养开放联动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二者学科专业不同,但它们在功能、内容、教学规律和教学目的等方面具有相向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渲染,进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我们不能囿于本专业的狭小空间,自我设限。要培养开放的心态,正确认识学科间的不同,吸取其他学科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坚持有利原则,加强研究,积极联动多方,多角度充实和创新教学过程,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打造多维的内容体系

高校思政课以理论课为主,内容深厚枯燥,体系庞大。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横向上跨越中国和世界的19世纪到21世纪,纵向上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另外,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以生动、接地气的内容才能助高校思政课内容“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因此要开发、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如传统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爱国教育、道德观念教育、人生观教育相结合;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相结合;茶文化的人生观;太极文化的中庸观;传统节日和服饰的爱国教育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高校思政课以讲授课为主。理论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讲授法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课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实践。如情景教学法,欣赏影像资料,学生自导自演情景剧;实践教学法,教一套太极动作,泡一壶茶;唱一台京剧,画一幅牡丹图;实践活动法,课外校外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红色基地等等。

(四)“外化”常态化

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德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形。因此,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把思想转化为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量,贡献不同的价值。要注重把高校思政课融入学生的穿衣吃饭、言行举止日常生活,如餐桌文化映射出的家庭伦理,待人接物映射出的集体主义教育、道德观念教育,传统节日映射出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活习惯的培养映射出的信念教育等。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邓小平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但是目前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自身缺乏开放共享理念,传统修养和文化贮备不足,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等等。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教师要加强对二者理论的深度研究,掌握历史与逻辑统一、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性、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积极思考、挖掘二者的契合点。与之同时,要开阔视野,涉猎多个领域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融相通,我们要以开放心态,多方发力,形成联动之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人生观思政课中华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