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在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018-01-24 08:54陈波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机械性肠管肠梗阻

陈波

(罗山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信阳 464200)

机械性肠梗阻是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腹膜炎和胃肠出血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2]。治疗本病主要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其中保守治疗通常使用胃肠减压方式,但导管置入的方式与临床疗效有密切的联系[3]。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在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22~70岁,平均(45.66±10.16)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23~69岁,平均(43.62±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入院后予以两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患者呈半卧位,检查胃肠减压装置,将胃管从鼻孔内缓慢插入,插入10 cm左右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给予患者少量温水,帮助胃管顺利进入食管,若患者发生呛咳、呕吐等情况,及时停止插管,将胃管插至预定长度,固定在鼻翼两侧,连接负压装置,确保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予以观察组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在X线的引导下,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利用导丝将导管穿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在前囊中注入15 ml蒸馏水,随着肠道蠕动,反复回抽前囊,使胃内导管呈松弛状态,连接负压引流。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评价指标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变化情况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X线检查示肠管内无明显的积气、积液;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肠管内存在少量的积气、积液;无效:临床症状及肠管内积气、积液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排气、腹痛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排气、腹痛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5例咽部不适,3例肠出血,2例肠穿孔;观察组出现1例咽部不适,2例肠出血。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为炎症性肠病、粘连、肠扭转及异物等,起病急,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4]。导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将梗阻部位积聚的气体和消化液吸出,减轻肠管水肿和肠腔膨胀状况,降低胃肠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5]。

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机械性肠梗阻虽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胃管长度只能到达胃体内,难以将肠梗阻上方液体和气体吸出,胃肠减压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延长,降低治疗效果[6]。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肠梗阻导管在导管前气囊内液体重力和肠道蠕动的作用下,通过肠道到达肠梗阻的近端,将梗阻端的气体和液体不断向外吸出,从而减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患者腹胀和肠腔黏膜水肿状况,进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肠道局部病变情况,提高肠腔壁血液循环功能,达到治疗效果。术前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治疗,能有效改变肠管弯曲和成角,利于胃肠道水肿消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气、腹痛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效果更优,可作为临床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均可改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安全性高。

[1] 田东生,董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938-3939.

[2] 林振吕,郑建涛,张琳,等.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置入在急性麻痹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32-35.

[3] 沈小春,刘海燕,万雪,等.无痛胃镜引导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6):3495-3497.

[4] 朱松山,于培通,李鹏,等.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9):929-931.

[5] 万丽,陈玉梅.督导式护理干预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中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6):714-716.

[6] 唐锐,汪佳明,王颖.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改良胃肠减压及保留灌肠护理[J].护理学报,2016,23(12):52-53.

猜你喜欢
机械性肠管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