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18-01-24 08:54沈晓艳杨璐张雪芳赵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沈晓艳 杨璐 张雪芳 赵丹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急诊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通过某些诱发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官腔发生阻塞,最终出现心肌缺血坏死的现象[1-2]。其主要诱发因素包括过度劳累、暴饮暴食、过激等,该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若不及时抢救,将造成患者死亡,而“抢救时间窗”在挽救濒死心肌方面起到关键作用[3]。本研究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5~79岁,平均(62.17±8.24)岁;梗死部位:下后壁12例,前间壁与广泛前壁24例,高侧壁9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3~78岁,平均(60.75±8.08)岁;梗死部位:下后壁13例,前间壁与广泛前壁22例,高侧壁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肺梗死、血液系统疾病、外周血管形成血栓等患者;②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1.3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抽血检查、吸氧、处理并发症等,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遵医嘱用药等。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护士、护师组成,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路径相关内容、急救技能、模拟、护理行为等,保证每位成员了解急诊护理路径实质。②建立患者档案: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其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针对其资料进行专业评估,并建立个人档案;护士长负责带领组员向科室专家征询意见,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对护理程序的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路径内容。③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a.分诊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急诊分诊,护士3 min内按照初评、检查、评估的顺序边看、边问、边分诊,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迅速进入急诊护理路径,遵循先抢救、后挂号的原则,开启绿色通道,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内,并通知医生。b.协助诊断。首先要抢救患者,小组成员将心电图进行描记和上传,随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吸氧、重症监护,为除颤做好准备工作,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完成心肌梗死患者血标本采集工作。c.转运。患者进入急诊30 min内完成术前备皮、排尿、更换衣物、护理评估等准备工作,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等情绪,转运过程中动作缓慢、避免发生碰撞,最后完成工作交接。d.救治过程。在手术过程中,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保持语速缓慢、言语温和、态度亲切,了解其感受与想法,并给予安慰和鼓励,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减轻其应激反应,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4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抢救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急诊停留、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康复指标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和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有突发性疼痛、心肌急性损伤、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会伴有四肢无力、胸闷、喘息等症状,尤其发作心绞痛时最为严重且频繁,患者需高度警惕,该情况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5-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在清晨感到疼痛,且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久,严重时会让患者产生濒死感,甚至导致患者发生休克或者急性心力衰竭[7-8]。一旦发病,需立即送往医院急救,以免延误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急诊停留、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合理、科学的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为救治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和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说明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加快康复进程,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改善护患关系。急诊护理路径属于高效、经济、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作用是有效提高现代化医学护理的计划性与预见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急诊护理路径主要以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横轴,护理内容为纵轴,内容包括入院接待、分诊、接诊、协助诊断、转运、救治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确保抢救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最终使患者在“抢救时间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9-12]。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缩短其抢救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改善护患关系。

[1] 武国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21):2681-2683.

[2] 王晓莉,张丽萍,张小芹,等.PDCA循环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6,35(s1):53-54.

[3]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4-25.

[5] 冯雪瑶,刘莉,赵京涛,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PPCI对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2):1007-1010.

[6] 刘青.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601-1603.

[7] 刘迪.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及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7-9.

[8] 文建英,陈朝琼,张会文.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207-208.

[9] 王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4(3):325-326.

[10] 田兰松.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075-2077,2160.

[11] 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8):1272-1274.

[12] 黄玉凤.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2):97-98,101.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