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对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18-01-24 12:01周全波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

周全波

摘要:指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恶劣的生态环境、水土破坏对当地生态的修复和保护造成了很多困难,但在多年的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环境治理下,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修复。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基本概况、干热河谷的成因、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保护措施等出发,探讨和评价了森林资源保护对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5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16-02

1 金沙江干热河谷基本概况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指这些地区的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干热河谷地区一般有充足的光热资源、炎热少雨,由于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通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河谷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对当地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必须积极加以治理。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个省,在这三省中,又主要集中于金沙江、怒江、元江、南盘江一带,尤以金沙江的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最为严峻。

金沙江干热河谷面积大约4000多万亩,环亘川、藏、滇三省,从青海玉延伸到四川宜宾,全长超过2300km,云南部分位于云南的北部、西北部、东北部边缘,主要在金沙江流域。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区域内高山峡谷,是青藏高原东部的过渡区,较多荒山荒地、土层稀薄,大多是裸露的红壤,土壤中含有砾石,保水性能差,植被覆盖率低,不足5%,气候湿热,干湿分明,年降水量989.1mm,夏秋雨水多,冬春少,夏秋降水几乎占到了全年降水的80%以上,河谷地区湿热,积温高,蒸发量远大于蓄积量,总体看来,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另外,该地区很早就发现了很多矿产,人类的采矿活动十分频繁。

2 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成因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总结起来,主要是北回归线附近,热量充足;季风气候,降雨较多而不平衡;高原河谷的地势,焚风效应;水热不平衡;土壤质量不好,森林覆盖率十分低;河谷坡地退化,人类露天采矿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等,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破坏,给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区域内不仅旱灾、风灾、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特别频繁,而且水土流失、泥石流十分严重。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气候系统,对当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对长江水源的保养、中下游水土流失的治理也具有重要影响,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治理十分迫切。

3 金沙江干热河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尤其是干热河谷主要集中区,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具有重要影响的西南地区,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是包含在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的治理项目中的。我国对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的治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20世纪50—60年代,从林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治理,以增加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为主要手段,通过培育思茅松、云南松等当地树种,大量增加森林资源。

(2)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进行造林试验,增加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探索出灌草结合的造林模式,种植了黄荆、柳坡、苦刺等许多适应性较好的乡土植被。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引入了气候学、土壤学、植被学、植物区系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并将之与树种筛选、引进、造林技术研究等结合起来,探索出了“树种筛选、容器育苗、提前预整地和雨季初期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对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

(4) 21世纪初至今,将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与当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树立了植被恢复和当地社会经济长远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这一阶段,将植被恢复与当地的资源培育、利用相结合起来,将土地改革于土地保护利用集合起来,景观恢复和林业经济结合起来,进行多元化的恢复,这一时期,高价值、多用途的树种得到较多引进种植,植被恢复更注重科学性和层次性,分类恢复、节水灌溉、定向培育植被的集约经营得到较广泛的运用。

4 森林资源保护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影响

森林是地球的肺,对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改善局部气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的长期探索和努力,为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以森林资源建设为主体的生态恢复手段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效益。金沙江干热河谷是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的重要部分,这些有益的影响同样体现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恢复效益上,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4.1 保护水资源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其水流的稳定性,充足性,不仅关系着金沙江流域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对流域内自然植被、鸟兽虫鱼等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十分重要。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氣候湿热,降雨季节性明显,土壤稀薄,砾石多,保水性能差,蒸发强烈,水资源的保持以及土壤水分的保持都很不利,再者,长江上游水源的减少、或是季节性的洪水,也直接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灌溉、农业生产生活等用水,以森林资源建设为主生态恢复措施,极大地增加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增强发了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对水资源的保持和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4.2 保持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因气候和地形的原因,具有极大的垂直气候性,大多是肥力较低的红壤、赤红壤、燥红土,酸碱不平衡,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较低,不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以植树造林、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环境恢复体系,森林建设中灌、乔、草相结合,根据气候和树种特性合理的建设树种群落、配置树种,种植了很多比如苦刺、刺槐、银合欢、思茅松、云南松、余甘子等,灌、乔、草良好结合的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固定、疏松,植物种植对土壤呼吸的改善、有机质的增加等,都对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利用十分有利。植物根系固结了土壤,减少了降雨对土壤的冲刷力,对于土壤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河流的含泥沙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4.3 固碳、制氧、净化环境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十分湿热,蒸发强烈,光照、热量充足,空气中的含碳量、含氧量对当地的生物生长、气候调节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大量的进行森林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促进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的固碳制氧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常年湿热,整体气温偏高,而且由于露天采矿等人类活动频繁,难免造成粉尘、空气中矿物质增多等各类污染,通过森林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植物本身的吸附功能能够清除空气中的一些垃圾,光合作用过程中也会消耗一些不良物质,所以对净化当地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4.4 调节局部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具有调节局部气候功能,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等措施,森林资源大面积增加,植被对当地的水、空气、土壤、植被等产生影响,这些变化,导致区域气候也会跟着变化,不过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多,对此的体会不是很深,也影响不大,但局部气候的改善,对气候内的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5 结语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是我國西南干热河谷中非常典型的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不仅对金沙江流域内的自然气候、生态、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也关系着长江中上游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所以意义十分重大。进行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成因、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方案,并探讨了以森林资源建设为主的治理方案带来的各项生态效益,文章的研究对我国其他地区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的参考和启示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石雷,梁英扬,邓疆,印度黄檀适生区的气候因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

[2]樊毅,周芸,邹玥,等,西南干热河谷降水蒸发变化趋势分析[J],人民长江,2010,41(1).

[3]李昆,刘方炎,杨振寅,等,中国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11(4):55~60.

[4]吴云飞,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2).

[5]2hang J,Zhong Y,Wang D,et al.Climate change and causes in theYuanmou dry-hot valley of Yunnan,China[J]. Journal of AridEnvi-ronment,2002,51(1).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
云南东川区烧房沟“7?31”弃渣型泥石流成灾机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配网防雷现状分析与治理措施探究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关于雾霾危害与治理的思考
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