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2018-01-24 11:40陈冰蔡雅芸李亭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协同创新适应性

陈冰 蔡雅芸 李亭亭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新生适应性现状,接着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三个问题,如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适应性教育开展的时间较为短促、适应性教育缺乏针对性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加强综合管理、通过专业教师加强学业引导、通过优秀毕业生和新生家长开展朋辈教育。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 协同创新

一、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学新生适应性现状

为了对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学新生适应性現状有一个更为准确、更为全面的认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展开调研。调查对象为2017级本科生,学科涉及文、理、工多种专业,取样男女各半,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学习、生活与交际三个方面。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累计回收455份,其中男学生问卷回收份数为220,女学生问卷回收份数为23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适应性方面,约有36%的男学生认为自己很少主动学习,45%的男学生认为自己会主动学习,19%的男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对学习还比较迷茫,也不知道怎么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而女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2%、51%、17%。在生活适应性上,约有68%的男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较好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32%的男学生认为自己还不太适应学校的生活,而女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差,对应的数值分别为:64%、36%;在交际方面,约有76%的男学生认为自己在交际方面较为游刃有余,24%的男学生认为自己在交际方面较为困难,而女女学生在这方面对应的数值为79%、21%,表现相对较好。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适应性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在内容上较为丰富,涉及校史、校情、心理健康、安全知识、卫生保健、专业导论诸多方面。但适应性教育多为200人以上的年级大课,属于通识教育范畴,但教育形式上较为单一,以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与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不够理想,对大学新生的吸引力不足[1]。

2.适应性教育开展的时间较为短促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开展时间一般都集中在大学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个月进行。然而在较为短暂的时间里,还有大量的活动,如开学典礼、体检、军训等会大大挤占他们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学习的时间。这就使得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时间较为短促,且时间较为碎片化,各项相关工作难以安排到位,不能高效地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作为大学新生必须要接受的一项系统性教育,如果在开展的时间过于短促,往往会导致教育内容缩水与教育方式简化等,所以教育的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对大学新生的帮助自然也较少。

3.适应性教育缺乏针对性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大学新生,是一种普适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年以来改动较少。这种做法对大学新生的共性过于注重,对大学新生的差异性过于忽视。如没有针对不同时期的大学新生开展相应的适应性教育,也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开展相应相应的适应性教育。时代是飞速发展,各种新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同时也带来各种新问题,并且现在的大学新生多为00后,他们与之前的大学新生都有所不同,所以缺乏针对性的适应性教育并不适合他们。

三、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不是某一职能部门的单一任务,而是相关部门的高效联动体系;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不是教师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协同的动态互动。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普遍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依托协同创新理论开展创新路径探索。

1.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加前端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上,应充分发挥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队伍的作用,让他们充当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具体而言,其角色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入校之前就对学生个人信息进行梳理,收集、整理大学新生的困惑及教育需求,帮助新生尽快消除入校的不适应感。

2.通过专业教师强化学业引导核心功能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更愿意寻求谁的帮助时,很多大学新生都选择了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作为一个某一专业的权威,确实更适合帮助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杭州师范大学“综合导师制”的推行便是为了应对新生在学业上的困惑、在职业规划上的迷茫。因为与一般导师相比,综合导师可以为大学新生解决专业上困惑,帮助他树立学业上的信心,作用更为明显[2]。

3.通过优秀毕业生和新生家长开展朋辈教育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杭州师范大学应通过优秀毕业生和新生家长开展朋辈教育。优秀毕业生因为与新生有着一段相同的人生经历,都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生活过,因此更容易成为大学新生的知心朋友,进而更好地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遇到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给他们提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与解决办法。至于新生家长更是与新生关系密切,是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其进行朋辈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钟会娟,翟琳琳.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1):215-217.

[2]王盼盼,范宏民,加依娜·米拉提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74-75.

[3]朱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思考[J].同行,2016(09):485.

[4]岳陈军,张慧.“95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5(36):238-239.

作者简介

陈冰(1985.2—),男,汉族,山东邹城市人,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德育。

蔡雅芸(1992.06—),女,汉族,山东青岛市人,硕士。

李亭亭(1992.02—),女,汉族,山东菏泽市人,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协同创新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