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守护孤岛18年

2018-01-25 10:31
中国工人 2018年1期
关键词:吴起木船孤岛

18年里,不论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雪,余家军划着小木船,每日来往于东西两岛之间为村民看病。这条木船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水上120”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大别山深处,有一个名叫响洪甸的水库,1400多平方公里,山水相连,河汊纵横。

水库的深处,有一个被称为“海岛”的孤岛。孤岛的东岛岸边,常年停靠着一个船屋,外面挂着“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的牌子。

39岁的余家军是船屋的主人,也是齐山村唯一的村医。18年来,余家军无怨无悔地守着这条船,守着这座岛,守护着岛上200多名村民的健康。

在库区长大的余家军感触最深的,就是乡亲们看病难。以前没有卫生站的时候,村民看个感冒都要往镇里卫生院跑,来回要走几十公里山路,划两三个小时的船,如果遇上急病往往会被耽搁。

余家军读初中时,有个乡亲被毒蛇咬伤了,由于村里没医生,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送医途中咽气。这件事让他下决心要学医。卫校毕业前,老父亲被查出癌症。临终前,父亲拉着余家军的手说:“军子,回来吧,这里需要一个医生。”

1999年从六安卫校毕业后,余家军回到齐山村,和妻子吴起娇把家安到了船上,取名“海岛卫生站”。

从此,他坚守孤岛18年。

如今的这间卫生站是2013年底新装修的,约70平方米的船屋被隔成了6间小房间,其中4间被用作接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剩下两间作为卧室和厨房。

大船前面泊着的一条小木船,已陈旧不堪。18年里,不论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雪,余家军划着小木船,每日来往于东西两岛之间为村民看病。这条木船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水上120”。

船上没有灯,夜里出门行医,只能用手电筒照亮水路。2008年一天夜里出诊,路上遇到了大雾,水面一片漆黑,打开手电能见度不足1米,船一下撞到了山上,余家军差点掉进水里。

在村里,居民都亲切地喊余家军“军子”。“军子是好医生,这么多年了,对我们尽心尽力,大伙都相信他。”村民詹龙祥说。

孤岛深处,下了船,沿着狭窄的土路往山上走500米便是詹龙祥家。詹龙祥的父亲今年92岁,患有高血压20多年,余家军18年来每周都会上门为他检查身体。近些年,老人的记性越来越差,但一见到余家军便滔滔不绝:“军子,前几天我丢了50元钱。”“我这腿越来越沉,迈不动了。”……

余家军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来不收上门费,只收个药钱,遇到特困户他还免药费。对于村民的病情,余家军几乎烂熟于心,谁有何种病史,不用病例档案,他随口就能说得出。

“我老伴的病就是被军子发现的,不然人早没了。”村民刘伟青说。2013年,余家军去给岛上妇女翟玉云开降压药,“她想从几张钱里拿出一张10元给我,就这个简单的动作,她拿了半分钟。”余家军怀疑翟玉云可能还有其它病症。最终,翟玉云被确诊为脑胶质瘤,及时得到了手术治疗。

2012年开始,余家军获得过很多荣誉,但这并没有明显改变他的生活条件。2016年以来,根据国家《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金寨县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与余家军签约的贫困户共176人、有偿签约55人,他每年都要为签约户提供2到6次上门服务,包括量血压、测血糖、心率、尿液等项目。

“目前卫生站一年收入大约在1万元左右,主要是药品零差率补助和公共卫生补助。”余家军说,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妻子吴起娇种植茶叶,一年大约在2万元左右,生活并不富裕。

看到岛上其他年轻人陆续迁出小岛,吴起娇笑着说:“不是没有机会出去,但是他放不下岛上的乡亲,舍不下船上的卫生站。”

猜你喜欢
吴起木船孤岛
木船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友谊的小木船
孤岛(外一首)
孤岛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植物爱好
家庭不是追求成功的铺路石
小木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