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乐团的新《姑苏行》

2018-01-25 04:19亦然
苏州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管弦乐团丝竹苏州人

亦然

苏州人都熟悉《姑苏行》的旋律,苏州电台的开始曲就是这首笛子独奏曲的前奏。

聆听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会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曲交响乐新《姑苏行》启程了。

半个世纪前江先谓作曲并演奏的《姑苏行》一经问世,便以它的婉转清越折服江南,风靡于世。彭家鹏和年轻的乐团新《姑苏行》甫一亮相苏、宁、京舞台,即惊艳天下,万众点赞。

在江南丝竹滋生繁茂的这块土地上,这曲新《姑苏行》给了苏州人很多全新的感受,从容不迫、次第推出的一批民族管弦乐新作,在让我们耳追心驰目眩神迷的同时,也让我们回味、思索和期待。

谁能告诉我,在传统的江南丝竹与新《姑苏行》之间,是一次什么样的呼应与跳跃?我很想穿越那些漫天旋舞的音符,看一看新《姑苏行》的行程究竟集合了一些什么样的风景。

我首先想说的是,新《姑苏行》散发出的那种江南丝竹特有的清新雅健的味儿,那是苏州人都熟悉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每一种地方音乐都有它特有的味儿,那味儿让人们神牵魂绕。记得作曲家金砂曾经绘声绘色地解说过他是如何追寻那味儿的。在歌剧《江姐》的排练过程中,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带着第一代江姐万馥香寻找、捕捉那味儿。在金砂看来,那味儿就是最要紧的音乐之魂。它在谱表之中,又在旋律之外。道可道,非常道。中外艺术史都告诉我们,最要紧的往往都是最难以捉摸的。所以,当我们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已经奉献出来的《烟雨枫桥》等作品中也能感受到那种江南特有的味儿时,一种慰藉乡愁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让我们心生欢喜的还有新《姑苏行》中洋溢着的那一股劲儿。那股劲儿来自《姑苏印象》中对当下苏州社会生活的描摹和赞叹,来自《长歌行》中带有史诗意味的委婉倾诉与表达,来自《庄周梦》里那种现代意识浓郁的人生观照,来自《澳门随想曲》的沧桑感与异域风情。丰富而绚丽的曲目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节目单上纷至沓来,纷至沓来的还有正在这个时代跳跃奔突着的激情。一个成功乐团的生命力表现在哪儿?我想首先应该是指向传统与时代这两个最重要的维度。社会生活在前进,时代在风风火火地往前走,历史的推进中无疑有它深深蕴藏着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在艺术上,往往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勃郁丰沛的劲儿。每个时代都会有它特有的劲儿。我想,新《姑苏行》得到乐迷们的欢迎,也在于它毫不犹豫地与这个时代相伴前行。

一个乐团的成功是要经受磨砺的,从新团到名团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还是充满期待。而且,我们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一种名团范儿。比如乐团以协奏形式与大提琴的合作产生的绮丽效果,比如将民族歌剧与传统昆曲的演唱汇入乐团演奏而带来的耳目一新,都表现出艺术上兼容并蓄的大气。比如乐团将《沃尔塔瓦河》等欧洲音乐经典成功引入民族乐团,在让我们体验既陌生又熟悉的奇异视听之时,又表现出打通中外音乐之间的情感隔膜、将中华民乐推向世界乐坛的可贵努力与不凡抱负。

忽然想起一位已经辞世的苏州老人张子锐,他是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更是蜚声中外的民族乐器改革家。他天才的奉献曾经解决了民族乐团演奏中许多难题和不足,让华乐的声音更谐和、更丰富。我想,如果他在世,会对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问世有多惊喜和兴奋,会对这个年轻的乐团进入世界乐坛之巅怀有多少执著而热切的期望。显然,他老人家正在九霄之上和我们一起聆听着这一曲新《姑苏行》呢。

猜你喜欢
管弦乐团丝竹苏州人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育人交融共享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京津冀巡演回眸
张建霖
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