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代讲,引领学生真实体验
——《晏子使楚》教学谈

2018-01-25 06:12邱蒙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楚王晏子楚国

邱蒙蒙

“分角色表演”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情境或者人物形象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或者生动形象表演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之后,经常会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表演,这种学习课文的方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与运用中感知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揣摩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的分角色表演常常流于形式,草草收场,只是表面上的气氛热烈一些,根本没有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充分表明了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仍然停留在浅层。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分角色表演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能够为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服务呢?笔者反复琢磨了《晏子使楚》一课,经过多次试教以后,逐渐把握了角色表演在这一课中的妙用,从而演绎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教学片段一】

师:初读课文以后,你们知道晏子与楚王第一次交锋的原因和结果吗?

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却让晏子从旁边的洞里进入。晏子说那个洞是狗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如果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的话,晏子就从那个洞里进去。结果,楚王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进去。

(师相机出示城门与狗洞的图片)

师:那我们就来演一演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可以加上一些自己想象的语言。(同桌两个互相演一演)

生:(楚人)来者何人?

生:(晏子)齐国晏子。

生:(楚人)你不能从这里进去,(故意偷笑)你得从那个地方进去。(不屑地指一指旁边的狗洞)

生:(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晏子一脸认真,也不生气)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里进去。(然后非常自然地说)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极有耐心地等待)

生:表演(略)。

一、融入角色,唤醒学生对文中人物的亲切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既不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过多干涉,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维空间,如此才能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之中,顺利地接受新知的学习。角色表演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好方法。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楚国高大的城墙与旁边矮小的狗洞,让学生有了鲜明的对比。然后,我又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于是,在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在表演楚国人的时候故意表现出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表演晏子的学生故意用夸张的语气来讥讽楚国是狗国……就这样,学生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晏子的聪明和机智,也因此喜欢上了晏子,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片段二】

师:哪组同学来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生:表演(略)。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他们的表演?

生:我觉得表演楚国人的这个同学演得像极了,你瞧他明明知道是晏子到了,还故意把头高高一抬,摆出瞧不起人的样子。

生:我觉得表演晏子的同学演得也很好,你瞧:“这个是狗洞……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不卑不亢,反击得多么有力,让人大呼快哉。

师: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

生:因为晏子是齐国的使者,到了楚国以后基本的礼貌还是应该有的。如果他那样说的话,就把楚王得罪了,对自己的国家不利。

师:由此可见,晏子的回答怎样?

生:非常有智慧。

……

二、品评角色,激发学生品味语言的兴奋感

学生是非常喜欢表演的,但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的时候只是让学生演一演就算完事,那么,在学生下次进行表演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积极踊跃了。因此,在以表演为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演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品头论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还可以把学生的表演与文本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学生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也就不再是浅层的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关于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楚王虽然没有露面,但是,明里暗里都已经隐含着楚王知道晏子到了,想给晏子一个“下马威”,效果如何呢?从学生入木三分的表演中就可以明白了。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就是让学生演,学生评,并且抓住关键词句带领学生品味,从而使学生在表演品评中对晏子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层层深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角色表演在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在对人物角色的揣摩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解读文本,把角色演得生动逼真,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学片段三】

师:晏子与楚王交锋了三个回合,楚国败了三个回合,自此以后,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自此以后楚王对晏子尊重了起来。

师:你能想到楚王再次见到晏子以后是如何表现的吗?他又是如何尊重晏子的呢?(鼓励学生创造性表演)

生:(楚王大开城门,并且亲自前去迎接,一边走,一边说)“里面请,里面请”……

生:(楚王)赐座,赐上座!

生:(楚王)一路辛苦,先喝杯茶吧!

……

三、延展角色,拓展言语表现的空间感

在习作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习作的需求与动力,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不会有多好。在分角色表演中也是这样,如果学生缺乏一种把要扮演的角色演好、演活的心理,演出来的作品也自然会缺少让人看下去的欲望。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依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想表现自己表演技能的心理,我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鼓励学生延续文本内容,创编故事。这样教学,源于文本,又创编文本,先编一编,再演一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收获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人教版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孔子拜师》《渔夫的故事》《将相和》等,教师都可以采取让学生先演一演,再写一写或者编一编的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就是从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在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一下晏子与楚王再次见面的场景,先编一编,再演一演。这样的教学不仅顺应了学生的阅读天性,还可以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令人回味无穷。

“以演代讲”是可以引导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体验文中人物角色形象的有效方式,也是可以使教学更具有活力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引导学生真正揣摩文本,品味语言,体验角色,创编文本,让学生真正能演会编,在角色表演中学习语文,运用语言,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楚王晏子楚国
晏子不辱使命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楚王失弓新编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晏子使楚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