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

2018-01-25 13:01广豪
现代苏州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孔夫子苏州人青梅

文 广豪

苏州人喜欢聊吃,聊的还和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聊的是色香味,苏州不一样,除了这三观感受,必须聊的是吃饭的尺度和做菜的究竟。一句话,谈什么是苏帮菜那算入门,谈怎么做菜只算匠人,聊为什么如此做菜才是行家。

苏帮菜追求极致,极致这词两说,一说是奢侈,一说是庸俗。怎么看待这极致,是聊吃食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要么看做官府铺张的排场,要么当成地主老财家的趣味。而这极致的态度里,苏州人还有个核心看法,那就是不时不食。鲁迅说,中国的根抵全在道教。而苏帮菜的根抵就在这不时不食,将这个核心主张掰扯开了,或许你就能进入苏帮菜的境界。

说起来,我和好些人讨教过不时不食了。每逢大会小会,美食研究者总是抬出这四字真言,大致意思是苏州人一到节令,就要吃这个节令的东西。其实这也就是一句废话,春江水暖鸭先知。古人没反季节的菜食,不吃时令东西,吃什么呢。所以对于不时不食,这样的解释必定是误读。

不时不食,话是孔子说的,《论语》里可通篇没一个字废话。孔子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情而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每一个不字,都有说不的道理。

第一个层面来看,孔子是个吃饭按时的人。 “不时,不食。”不在饭点儿的时候不进食。进食还很有讲究:“割不正,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做饭别太心急,否则厨子肉切得太薄或者太厚,切厚了,里面不熟,切薄了,外面焦。不熟容易拉肚子,焦了容易致癌,这些常识现已人所共知。孔子对健康的慎重,不是病了要请名医,吃好药,而体现在平时慎饮食上。所以一个地方对饮食的精细化程度越高,其实也意味着文化水准越高,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健康有着很好的预判性。

第二个层面,不时不食之“时”,我觉得这里不是指吃的时令,而是指吃的时机,对于时机的把握,不管是做人还是做菜都得讲究。孔夫子既然对一道菜的体悟都这么好,还害怕治不好国家吗。所以中国话叫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认识时机,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得机得势,待时而食,是承接天地能量。不时而食,那是惹火上身,自找麻烦。比如苏州人讲明前茶最好,盖因清明天地最纯净,积累一冬的阴气慢慢地在消失,明前茶就贵在阴阳调和。为什么苏州人一过冬喜吃酱猪肉,因为里面有一项重要配料红曲,能疏通血管,软化经脉。为什么春天要咬青梅,喝青梅酒,因为能去除瘟疫,防病杀菌。而夏末要吃莲子鸭,因为莲子中的钙、磷和钾含量非常丰富,还有生物碱。鸭肉还可以除秋燥,年纪大的人吃了能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当然,高明的厨子一定还要能讲出挑几两干莲子,几岁的老鸭子,这些都近乎中医拿脉点穴的手艺了。

时也,运也,势也。理解了这几点,你就知道孔夫子左不吃,右不食是有道理的。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都不简简单单地满足,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孔子愿意不厌其烦地追求更加细致的生活,这才是生活的品质。所以苏州人对饮食的讲究,不是追求生活的奢侈,而是要追求生活的节制,这才是不时不食的真义啊。

猜你喜欢
孔夫子苏州人青梅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孔夫子的《防疫三字经》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下
圈里事儿
张建霖
夏季养颜“青梅酒”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自制青梅酒,生津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