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大班数学活动《排列书》课例研究

2018-01-25 22:10
幼儿100 2018年36期
关键词:山姆积木排序

一、活动背景

《排列书》是一本蕴含按规律排序的数学绘本,故事中的小朋友山姆用玩具、生活用品、图书等物品快乐地玩游戏,玩的就是有规律地排序。故事巧妙地把数学、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情节简单,重点突出,没有刻意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而是把数学的有趣和美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小读者情不自禁地也想玩一玩,做一做。在组织数学集体活动“有趣的排列”时,我们想到了绘本《排列书》。运用绘本《排列书》可以创设一个更具有数学化的情境,把幼儿的目光聚集到有规律排序的场景中,让幼儿在观察山姆的游戏时深受启发,产生对有序排列的学习兴趣,主动认识有规律的排序,并将认识到的排列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动手做中,在与山姆、同伴、教师的互动中提升数学经验。

幼儿对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坛、路灯、彩旗等具有一定的排列顺序的事物给幼儿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在游戏中,部分幼儿也喜欢选择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拼搭活动,美术活动中多数幼儿玩过用简单有规律的图案来装饰物品。基于幼儿的经验,本次教学不仅要让幼儿观察发现绘本中的简单规律,而且要激发幼儿对探究规律的兴趣,乐于排出规律、创新规律,继而启发幼儿将目光投射到自己的生活,关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规律。围绕这样的目标,我们开展了一课三研。最终我们看到,只有以幼儿为本,教学才能更有效、更精彩。

二、活动实践

(一)第一次教学:节奏太快,探究较肤浅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动手排列雪花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排列规则。

3.激励幼儿拓展排列,并尝试创造新的雪花片排列规律。

4.迁移儿童思维模式,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5.转化呈现模式,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呈现排列规律。

活动片段:

1.《排列书》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梅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讲故事。

(3)提问:山姆喜欢玩什么游戏?山姆排得好吗?你能比他排得更漂亮吗?

2.幼儿玩“排一排”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动手排列雪花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排列规则。

总结与反思:

1.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第一次教学活动以故事《排列书》激发兴趣导入,教师讲完故事后,幼儿对观察规律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我误以为听完故事幼儿就能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发现规律,并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虽然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虽然积极动手操作,由于缺少老师的引导,幼儿对于模式的识别概念不清,没有意识到雪花片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对幼儿的学习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怎样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建立模式并扩展模式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2.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模式的识别→模式的复制→模式的扩展→模式的创造→模式的比较与转换→模式的表述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衡量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儿童识别模式后,也就是在获得对某个模式结构认知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述这个模式,即模式表征的多样性。基于幼儿模式认知的一般模式,我们又调整思路,灵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利用故事中的素材帮助幼儿识别模式,有效引导,不断激发兴趣,合理安排,让幼儿始终处于动手操作之中,并迁移经验,拓展更多的排列模式。

(二)第二次教学:容量太大,探究缺少乐趣

1.以游戏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排积木,并表达排列模式规律。

2.鼓励幼儿根据模式规律排列鞋子,并总结排列模式规律。

3.创造新模式规律,以渐增或渐减的规律排列书。

4.迁移儿童思维模式,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活动片段:

1.发现规律。

(1)师:梅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山姆,山姆今天要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师:山姆的家到啦!山姆和妈妈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3)师:山姆带我们来到了他的房间,山姆在房间里玩什么?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有规律地排列积木。

(4)师:哦,你想帮他有规律地排。除了这么排,还可以怎么排呢?你还想怎么排呢?

(5)师:这时妈妈喊道:“山姆,吃午饭啦。”山姆回答:“等一分钟噢!”山姆想:我要排一条路,这样就可以沿着这条路走到餐厅了。积木排完了,一直排到了客厅,他四处望了望,看到了什么?

2.创造规律模式。

师:对!鞋柜里有好多鞋呢!山姆可以排一条有规律的鞋子路。

(激发学生探索如何有规律地排鞋子)

3.学习渐增或渐减排列模式。

师:山姆家有大书和小书,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排列书路的?

师:你能想出跟这个不一样的排列规律吗?

总结与反思:

1.第二次教学活动我们将绘本故事《排列书》贯穿于活动中,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故事情节中的积木、鞋子、汽车、书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探索各种规律的形式。通过故事中杂乱的积木和幼儿有规律排列的积木进行比较,让幼儿感知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发现有序的事物会更美,通过感知鞋子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发现、总结规律,从大小、颜色、形状、方向等各方面来进行排列,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ABAB,ABBABB,…

2.此次活动遵循了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在排列中有规律可循,并创造出了不同排列规律,但是渐增渐减的知识点容量大,对大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几个幼儿能完成渐增或渐减的排列。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此活动在设计时,幼儿在刚刚建立一种新的模式之后,立即挑战新的难度不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3.本次活动中省略了利用身体、动作呈现排列,我们发现幼儿只停留在排序上,并且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幼儿并没有迁移到生活中,忽视了儿童模式学习中迁移性思维的发展。活学活用,大胆发展,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这些都是幼儿5-6岁发展的特点,应多帮助他们创设情景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第三次教学:以幼儿为本,探究活动更精彩

1.以游戏激发兴趣,排积木,并表述排列模式规律。

2.鼓励幼儿根据模式规律,排列鞋子,并总结排列模式规律。

3.创造新模式规律,小组合作,排列书。

4.帮助幼儿迁移思维模式,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5.转化表征模式,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呈现排列。

活动片段:

1.小组合作,用三种不同的材料排列。

(1)师:这一条汽车路一直延伸到了书房,山姆看到书架上有许多书……山姆家有三种书,(出示书)一种大书、一种中等的书、一种小书。

从标准定义可以看出,t_source只是针对能够响应从帧的源设备的要求,但是RPT并不在此范围内。标准中关于RPT的性能要求描述详见IEC 61375-3-1-2012中的5.3.1章节。其中,与本文所描述问题相关的标准中的第一条,从字面上理解为,RPT能够识别数据帧的初始方向并能保持稳定时间T_ST=2.0 μs,即RPT在从A侧向B侧转发数据帧结束后的2.0 μs时间内将无法转发B侧发来的数据帧。这正是本文中描述的列车通信故障所处的工况:主设备BA与从设备D3分别位于RPT的A、B两侧,中继器从A侧接受了主帧转发到B侧,然后又将B侧发来的从帧转发到A侧。

鼓励幼儿小组合作,探究如何有规律地排列大书、中等的书和小书。

(2)师:刚才小朋友们用汽车帮山姆排了各种有规律的汽车路,现在你们想用书来继续排有规律的书路吗?

教师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分享交流。

2.发现故事里的规律。

师:我们小朋友帮助山姆排了这么多有规律的路,其实这个故事里面也藏着一个规律呢!山姆喜欢玩排一排的游戏,他在房间里排积木,妈妈喊:“山姆,吃午饭了!”山姆说:“等一分钟哦!”妈妈喊:“山姆吃午饭了!”山姆说:“哦,来了!”妈妈喊……

3.利用身体进行模式表征。

(1)师:小朋友,你们能到前面来排一条有规律的队伍吗?(男女男女)除了男女男女还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创新思维,利用身体、动作排列造型。

总结与反思:

1.本次活动安排循序渐进,难度逐层加深,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排序,到根据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来排序;从两种物品的排序到三种物品并且有合作的排序;从平面的图片排序到立体的身体动作排序,无一不遵循以幼儿为本的活动设计。

2.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合作探究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次活动中让幼儿探索排列大、中、小不同的书,不仅锻炼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而且通过合作的力量,排列也有了创新,ABCABC,AABCCAABCC,ABBCABBC,…幼儿通过模式的创造→模式的比较与转换→模式的表述与交流,不仅体验了数学活动中的趣味性,更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3.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创造出各种排列规律,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独立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很快掌握用身体动作表现有序的排列,当排列不完整时,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联系生活,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的顺序和规律,如马路边的路灯和大树、美丽的舞蹈造型、家里用的拼木地板等。这对孩子们的排列活动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激励着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探寻排列的无处不在,不断探索更多有趣的排列。

三、成长感悟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幼儿教育,要遵循规律,善于等待,让幼儿充分地沐浴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美妙。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幼儿的排列模式的学习途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活动方案应从幼儿的生活兴趣中挖掘教育素材,注重与生活紧密结合,教育从生活中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来。

2.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活动是否流畅,是否有效果。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3.把握教学难点,灵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帮助幼儿寻找故事中更为抽象内隐的模式规律。本次活动将数学中的模式与生活巧妙融合起来,帮助儿童理解对模式进行多元表征的方法和途径,增强运用多元表征的意识。

4.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当,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幼儿为本,跟随幼儿的步伐,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排序规则,但不剥夺幼儿自主探索排序方法的空间,让幼儿自主迁移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大胆实践。

总之,本次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排列规律,发展求异思维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以幼儿为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幼儿的探究更精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生动而有效。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宽、更高的发展。

猜你喜欢
山姆积木排序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作者简介
星钻积木
恐怖排序
糊涂的维修工
节日排序
山姆农场
猜猜我有多爱你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