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 科学应对 顺势而为
——人机对话测试背景下宁波市初中英语教学的变化与启示

2018-01-25 22:49刘桂蓉陈勤苗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测试素养语言

□刘桂蓉 陈勤苗

(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 315010;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 315010)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中指出,要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1]。而英语学科更强调语言的表达与应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通过不同主体采用口语、笔试,操作、表演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来实现语言习得的教学目标[2]。

为打破传统的“以考代教”的评价模式,促进教、学、评的完整统一,宁波市部分县市区自2013年率先在七、八年级期末文化素质抽测中开始实施英语人机对话测试,并逐步推进各校人机对话测试的常态化,即每个学段的英语成绩均由听说成绩和笔头成绩组成。2017年宁波市又将人机对话测试成绩正式作为保送生成绩的重要依据,2018年正式纳入英语中考成绩,分值为25分。实践证明,人机对话测试改变了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笔试,轻听说测试”的评价误区,让多元化的英语评价更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解实施人机对话测试后宁波市初中英语教学的变化,为进一步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改革提供实践的依据,我们在各试点县市区部分学校进行了人机对话测试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若干教学建议。

一、人机对话测试实施后的教学变化

开展听力口语考试,不仅可以弥补英语评价体系中听说评价的不足,而且也可给予日常教学施以良性“反拨”,从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提升英语素质教育的水平。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实施人机对话测试后,教师课堂授课语言、课堂师生话语比例、课后作业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教师课堂授课语言的变化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能有机渗透目标语言的习得。调查发现,11.76%的教师能始终坚持用英语授课,38.82%的教师能基本用英语授课,49.41%的教师则视课型不同而异。其中,教师普遍反馈在听说课教学中采用全英语的教学比例明显要高一些,而练习课和语法课则采用中英文交互式教学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二)课堂师生话语比例的变化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师生话语最佳比例是3∶7[3],增加学生的话语权不仅体现生本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中,有43.76%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英语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交际平台和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老年教师也已明显关注到课堂上师生话语比例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三)课后作业形式的变化

实施人机对话测试的试点学校教师已经开始将听说作业纳入日常课后作业体系,有67.06%的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听说作业,采用一些目前技术相当不错的练习平台,如口语100等,平台能给予每个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报告。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

学校的英语评价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60.24%的学校在期末考试中增加了人机对话测试,有7.06%的学校在期中考试中也实施人机对话测试,也有31.53%的学校在学期末的学生学业报告单中将英语成绩分为听说成绩和读写成绩,还有个别学校采用网络平台的动态评价作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科学记录依据,形成了动态化的评价体系。

二、人机对话测试实施后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采用人机对话测试,不仅完善英语评价体系,而且试图通过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增强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优化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4],顺应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和家长仅仅把评价改革的意义着眼在学生听说成绩的提升上,而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听说成绩也持不同的意见。

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上机训练的频率越高听说成绩越好。我们还发现,教师对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概念理解比较模糊,而比较强调学生放学后能在家长的支持下多一些平台的听说操练。学校则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听说训练的力度,增加了机房听说训练课,这无形中增加了教与学的负担,与评价改革的本意背道而驰。

三、基于调研结果的教学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层面

2018年宁波市英语中考将人机对话测试成绩正式纳入英语总分,这对于广大英语教师而言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教学挑战,但评价改革的本意则是让教师的日常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展开,减少教师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最终达成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条教学建议。

1.强化语音基础,夯实语言教学

首先,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敲门砖。初中起始年级的语音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可采取自然拼读法借助生动活泼的故事绘本来帮助学生感知发音规律。到了初二、初三年级,教师则可以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学习国际音标,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拼的语音素养,为词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录音材料通过模仿和转述等形式培养学生语音的流利性和韵律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最后,教师也可适时利用信息技术云平台布置有针对性的听说作业,促进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习惯。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话语比例

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常常降低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和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提高。为提供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在大班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用任务或项目推动课堂活动,采取小组合作、同伴互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话语比例,增加学生言语交流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5]。

3.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改进听说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听说能力是语言能力的范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预测、复述、转述、角色扮演、排序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也可利用听力材料的核心语言创设类似或更加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使用目标语言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4.丰富听说作业,开展多元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动态化评价体系,促进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教师在确保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可适时布置听说作业,并能结合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丰富听说作业的形式,提高听说作业检测的效度,真正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6]。同时,终结性评价也可采取笔试和听说测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开展多元化评价。

(二)学校的管理层面

人机对话测试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促进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但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不应增加教学评价的负重,进而增加教与学的负担。

1.规范设置课时,提升日常教学实效

学校不宜额外增加机房每周的人机对话训练课,建议对于个别听说困难的学生进行每个月的集中辅导,形式可以多样化,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

2.加强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听说素养

学校需对教研组提出教研专题的要求,对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教研团队则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和外教工作坊的形式丰富研训资源,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说技能。

3.规范评价制度,完善英语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改变学科的评价体系,在期中或期末学业质量测评中增加人机对话测试,并通过平台建构立体的动态化评价,丰富学生的学业评价报告,从而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

英语考试中增加人机对话测试,旨在完善英语学科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话语比例,增强生本课堂的意识,从而为今后顺利开展中考听说测试、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次调研得到了宁波市各县市区初中英语教研员及初三教师的协助与配合,在此特表感谢!)

猜你喜欢
测试素养语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幽默大测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