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健康体检人群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2018-01-25 09:58杨晓妍唐怀蓉雷亚莉祝愿
西部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成都地区阻肺知晓率

杨晓妍 唐怀蓉 雷亚莉 祝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2.健康管理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防可治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并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这种破坏性肺部疾病对全身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最早的国际经济学评价项目“直面慢阻肺”2003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和欧洲慢阻肺患者直接和间接费用合计每年每人平均5646美金[2];据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和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3];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该病均为第四位死因[4-5]。慢阻肺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均有差异:我国对20245名成人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6];日本18岁以上成人患病率为0.9%[7];法国患病率在1.0%-11.1%[8];波兰40岁以上人群有慢阻肺迹象的占9.3%[9];爱尔兰受影响人群达44万占10%[10]。为了解成都地区人群对慢阻肺知识知晓情况,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6年10月8日~12月20日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期更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疾病预防。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6年10月8日~2016年12月20日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中年满18周岁以上,并愿意配合调查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内容 结合中国人群慢阻肺相关危险因素[11-13],调查问卷的重要内容由体检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慢阻肺相关知识情况两部分组成。体检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慢阻肺的认知情况分为12个问题,见表1。

1.2.2 实施方法 对年满18周岁以上愿意配合调查的体检人群,由本中心技师以问卷方式开展调查,在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技能培训、项目培训、问话技巧培训。统一培训后,对体检人群进行访谈并发放问卷,当场审核后收回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用百分比描述认知情况;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或t检验(计量资料)进行认知情况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慢阻肺的认知情况调查表Table 1 Questionnaire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2 结果

2.1 慢阻肺知晓情况 各问题均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相关知识(P<0.001),其中,除吸烟或被动吸烟、空气污染是发生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及咳痰为慢阻肺的常见症状外,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30%(P<0.001),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的认知情况 [n(×10-2)] Table 2 COPD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注:P1为与知晓率50%比较的P值;P2为与知晓率30%比较的P值

2.2 不同调查对象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2.1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的知晓率 除喘息和胸闷(P=0.400)、气短或呼吸困难(P=0.249)、慢性咳嗽(P=0.150)和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测(P=0.120)外,其他内容男性和女性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知晓率均为男性低于女性,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的知晓率[n(×10-2)] Table 3 Gender-specific awareness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2.2.2 调查对象对慢阻肺认知情况的年龄差异 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对慢阻肺认知情况的年龄差异Table 4 Age difference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2.2.3 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职业差异 不同职业人群各项内容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企业员工最低,见表5。

2.2.4 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文化程度差异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3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561份,收回5561份。其中男2997人,女2564人;年龄19~85岁(44.6±11.2);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下1672人、大专1657人、本科1992人、研究生及以上240人;职业:公务员733人、事业单位员工696人、企业员工1559人、退休1550人,其他1023人。

表5 不同职业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的知晓率[n(×10-2)] Table 5 Vocation-specific awareness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3 讨论

本次调查了5561名成人(19~85岁,均数44.6岁),性别比1.17:1,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员工、退休人员和其他(1.05:1.00:2.24:2.23:1.47)等各种职业,文化程度涵盖从低到高各类别,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成都市户籍人口不分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0.99:1,全省户籍人口不分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1.06:1[14];此次调查成年人男女性别比为1.17:1,由于成都地区男性吸烟率较高[15-16],而吸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之一[8,17-18],本次调查人群是呼吸系统疾病认知调查难得的样本。

表6 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慢阻肺的知晓率[n(×10-2)] Table 6 Education level-specific awareness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调查对象对慢阻肺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均不及50%,且对75%的内容其知晓率不及30%。本次调查对象是到成都市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属于对自身健康状况相对关注的居民,其相关知识知晓率应好于居民总体水平;此外,对成都市社区慢阻肺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占17.6%~47.9%[19]。另一方面,成都地区40 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9.56%,高于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8.2%)[6, 20];对成都地区慢阻肺患病危险因素的城乡对比研究发现,成都地区慢阻肺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且农村患者吸烟率等危险因素水平高于城市[21],可见慢阻肺的健康教育需求巨大。

除慢阻肺症状和早期发现(肺功能检测)外,其余内容男性和女性知晓率均有差异且均为男性低于女性。调查对象在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的易患人群(吸烟或被动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等认知上存在年龄差异,其中“吸烟或被动吸烟”与“空气污染”认知较好者年龄较小,“什么是慢阻肺”及慢阻肺的易患人群(“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方面认知较好者年龄较大。成都地区40-70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年龄段增加等与慢阻肺患病有关[20]。提示需要加强男性人群健康教育,在普遍宣讲慢病知识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内容侧重不同的健康教育材料。不同职业人群在各项内容上的知晓率均有差异且均为企业员工最低,提示健康教育重在进企业,可以联合企业的职工保健或职业卫生与防护相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半数内容的认知存在差异,包括:“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易患人群中的“吸烟或被动吸烟”与“空气污染”,慢阻肺的症状(“咳痰”、“喘息和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以及早期发现(肺功能检测)等。提示需结合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开展慢阻肺的健康教育,包括内容设计及教育形式等,达到健康教育先行,预防疾病关口前移。

4 结论

本文资料显示,慢阻肺的健康教育需求巨大;尤其需要加强男性、企业员工相关知识的宣传,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开展形式各异的慢阻肺健康教育,达到健康教育先行、预防疾病关口前移的目的。

[1]Lopez-Giraldo A, Rodriguez-Roisin R, Agusti 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golden decade.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medicina clinica, 2015, 144(11):507-513.

[2]Halpern MT, Stanford RH, Borker, R. The burden of COPD in the USA: results from the Confronting COPD survey[J].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3, 97: S81-S8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 (2): 67-80.

[4]Barr RG, Celli BR, Mannino DM,etal. Comorbidities, Patient Knowledge, and Disease Management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COPD[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122(4): 348-355.

[5]Hernandez P, Balter MS, Bourbeau J,etal. Canadian practice assessmen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specialist physician perception versus patient reality[J]. canadi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3, 20(2):97-105.

[6]Zhong Nanshan, Wang Chen, Yao Wanzhen,et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7, 176(8): 753-760.

[7]Omori H, Yoshimoto D, Kumar M,etal. Prevalence, aware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PD at-risk status among adults in Japan[J]. expert review of pharmacoeconomics & outcomes research, 2016, 16(4):501-512.

[8]Giraud V, Ameille J, Chinet T. Epidemiology of COPD in France[J]. presse medicale, 2008, 37(3):377-384.

[9]Sliwinski P, Puchalski K.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awareness of Polish society. Report from the public opinion survey by the Polish Respiratory Society and TNS Polska[J]. Pneumonologia i alergologia polska, 2015, 83(1):1-13.

[10] Rajgopall R, Migone C, O'Connor M,etal. A Survey of Lung Health and COPD Awareness amongst Participants at a Mobile Spirometry Clinic[J]. Irish medical journal, 2015, 108(8):246-248.

[11] 李婧辰,张梅,李镒冲,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12): 22-26.

[12] 孙沛,丁毅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5, 25(9): 1324-1327.

[13] 冉丕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综合防治[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 30(1) : 4-5.

[14] 四川统计年鉴2015, http://www.sc.stats.gov.cn/tjcbw/tjnj/2015/index.htm.

[15] 秦方,张静,阮蕾,等. 成都地区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因素调查常见危险因素现状——7288例人群分析[J]. 四川医学, 2002,23 (3): 234-236.

[16] 张继昌,刘兆炜,汪洋,等. 四川省成年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调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4 (3): 18-21.

[17] Mun SY, Hwang YI, Kim JH,etal. Awarenes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urrent smokers: a nationwide survey[J].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5, 30(2):191-197.

[18] Al Omari M, Khassawneh BY, Khader Y,et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adult male cigarettes smoker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Jord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4, 9:753-758.

[19] 胡红霞,曾雪峰,陈锋,等. 成都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现况调查[J]. 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5): 117-118.

[20] 廖晓阳,王伟文,彭大庆,等.成都市城乡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42(9): 1543-1546.

[21] 廖晓阳,彭大庆,王伟文,等. 成都地区COPD患病危险因素的城乡对比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46(2):258-262.

猜你喜欢
成都地区阻肺知晓率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瑞幸咖啡提升品牌忠诚度的策略探析——以成都地区为例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成都地区核桃低效林类型划分及其改造技术
我院及成都地区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