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HER2阴性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发生手足综合征与疗效的相关性

2018-01-25 09:48刘金鹏魏辉江静贾奇罗璐魏丹
西部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卡培转移性中位

刘金鹏 魏辉 江静 贾奇 罗璐 魏丹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四科,陕西 咸阳 712000)

乳腺癌化疗方案较多,以蒽环类及紫杉类为主,氟尿嘧啶类作为二线选择,但针对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10年NCCN指南建议,可选择蒽环类、紫杉类、抗代谢类等单药治疗,因相关研究显示联合化疗疗效并不优于单药化疗,而其毒副作用反而更为明显。卡培他滨(CAP)是一种口服5-氟尿嘧啶类抗肿瘤前药,临床上已被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及晚期结肠癌等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同时该药具有口服用药方便、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所以临床使用更为广泛。另有研究显示,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中见伐珠单抗(BEV)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FS和总反应率[10-11],所以本试验采用的治疗方案为CAP-BEV,以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HFS是CAP最为常见的一种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并有研究显示该毒副作用也许在预测含CAP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在接受CAP治疗的患者中HFS的出现可能与改善疗效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2]。另有Kurt等和Azuma等均关于近10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含CAP治疗的两项回顾性研究,其结果也提示HFS的出现与改善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3-14]。同时在一项大型单组预期性MONICA试验[15]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该试验一线采用单药CAP治疗mBC,在患者接受CAP治疗后HFS组中位进展时间(TTP)为9.4个月,而非HFS组TTP为4.7个月(P=0.0542),其中位OS则分别为22.9个月和14.2个月(P=0.0209)。那么在本试验中,我们将观察HFS与CAP-BEV的治疗疗效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HER2阴性LR/mBC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100例,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其中手术标本79例,活检标本21例;年龄32~82岁,其中40例≥60岁,60例<60岁。依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 根据患者活动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制定的评分标准,对所有HER2阴性LR/mBC患者进行评分,其中ECOG PS评分0分65例,1分32例,2分3例;所有入组患者预期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均无化疗相关禁忌症。根据接受CAP-BEV化疗后是否伴随HFS将其分为 HFS组和非HFS组。入选标准:①符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病理分类标准。②签订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齐全,能定期进行随访。排除标准:①3个月以内出现PFS的患者。②既往接受过CAP治疗的复发患者。③HER2阳性的复发或转移性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全或不能定期进行随访者。

1.2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行全身化疗,方案为BEV-CAP,BEV 15mg/kg,1d,CAP 1000mg/m2,2次/日,1~14d,每3周重复,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本试验中在每个化疗周期及化疗终止后28天内出现的副反应将根据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3.0版本进行分级。患者出现Ⅰ级HFS,无需调整剂量。如果患者出现Ⅱ-Ⅲ级HFS,那么CAP治疗先中止,直到HFS好转至0~Ⅰ级,然后将CAP剂量减少至起始剂量的75%;如果再次出现Ⅱ-Ⅲ级HFS,则将剂量减少至起始剂量的50%;如果患者第3次出现HFS,那么CAP将被停用。在本试验分组中,以患者首次出现HFS的严重程度为准,不管后期通过CAP减量、停用或对症处理后HFS消失与否。维生素B6可以用于HFS伴随症状的治疗以及预防性治疗[16-18]。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PFS和OS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FS与HER2阴性LR/mBC患者PFS、OS的关系 HFS组患者PFS及OS均显著长于非HFS组,HFS组的中位PFS为10.70个月,而非HFS组仅5.8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PFS生存曲线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3,P=0.000)(见图1A);同样两组关于OS的生存曲线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4.04,P=0.000),非HFS组的中位OS为14.90个月,而HFS组因其最小生存率(0.604)已大于0.50,未得出具体中位数数值,见图1B。

在HFS组中,Ⅰ级对应的PFS中位时间为9.60个月,Ⅱ级为19.80个月,Ⅲ级为7.60个月,与非HFS组相比,生存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410,P=0.000)(见图2A)。在HFS组中,Ⅰ级、Ⅱ级和Ⅲ级各亚组关于OS的最小生存率分别为0.545、0.733和0.583,均大于0.50,所以未得出具体中位数数值,但其生存曲线均明显高于非HFS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8.667,P=0.000),见图2B。

2.2 随访情况 全组100例,随访时间范围从HER2阴性LR/mBC患者开始接受CAP-BEV治疗后进行随访,截止日期为患者出现死亡的时间或2016年6月30日,最短随访时间6.4个月,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中位时间为17.8个月;失访病例3例,均按死亡计算,2年随访率为97.00%(97/100);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4.00%和39.00%。

图1 两组间关于PFS和OS的生存曲线 Figure 1 Survival curves for PFS and O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图2 各级HFS组间关于PFS和OS的生存曲线Figure 2 Survival curves of PFS and OS between groups of HFS

3 讨论

经本研究显示,针对HER2阴性LR/mBC患者,一线接受CAP-BEV治疗时,HFS的出现将提示患者会获得更长的PFS和OS。首先经Kaplan-Meier方法检测可见HFS组患者的PFS及OS生存曲线均明显高于非HFS组,表明使用CAP后如患者出现HFS则其PFS及OS将明显大于未出现HFS的患者。其次考虑到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HFS时,经进一步分析可见Ⅰ级、Ⅱ级和Ⅲ级HFS患者的PFS、OS生存曲线均高于非HFS组,但其中Ⅰ、Ⅲ级HFS患者的PFS、OS生存曲线存在交叉现象,Ⅰ、Ⅱ级HFS患者的OS生存曲线几乎重叠,所以HFS自身严重程度与CAP-BEV治疗疗效之间不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至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出现Ⅱ级HFS时其体内药物有效浓度与患者自身耐受性之间保持了较好的平衡性,从而使PFS得到最佳延长,相应地OS也得到延长;本试验中各级HFS组患者样本量较少;没有考虑到HFS组各亚组间关于ECOG、激素受体状态、转移情况等基本特征所产生的差异;一部分患者因难以耐受HFS而停药后或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后所采取的后续治疗方案不同等有关。

但总的来讲,HFS组患者的中位PFS及OS均大于非HFS组,而其中发生Ⅱ级HFS患者的中位PFS、OS最长。同样,我国秦鑫添等[19]人对39例使用CAP双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HFS的出现预示着治疗的客观效率将增大,有改善疾病控制的趋势。同时Kaufmann M等[15]在一项大型单组预期性MONICA试验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该试验一线采用单药CAP治疗mBC,在患者接受CAP治疗后,HFS组的中位TTP为9.4个月,而非HFS组中位TTP为4.7个月(P=0.0542),其中位OS则分别为22.9个月和14.2个月(P=0.0209)。特别是2015年Zielinski C等[20]分析了TURANDOT试验中随机分入BEV-CAP组的277名HER2阴性LR/mBC患者,其中154名患者出现了HFS,经多因素分析可见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了44%,死亡风险下降了56%,OS的延长与HFS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HFS的出现预示着患者的预后将明显优于未出现HFS的患者,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当HER2阴性LR/mBC患者接受CAP-BEV治疗时,如果患者出现HFS毒副作用,尤其是Ⅱ级HFS时,则该患者的PFS、OS将明显优于未出现HFS患者。在临床上,也提供一个潜在的治疗信号,不但有利于患者建立继续接受治疗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调整。

[1]Figueiredo Junior AG, Forones NM. Study on adherence to capecitabine among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Arquivos DeGastroenterologia,2014,51(3):186-191.

[2]Kamal AH, Camacho F, Anderson R,etal.Similar survival with single-agent capecitabine or taxanein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2012,134(1):371-378.

[3]兰柯,李文翰,徐子森,等.卡培他滨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4):425-429.

[4]郑晓辉,赵振营,史桂玲,等.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24(1):1-5.

[5]王小松,谢宁,杨小红,等.联合或单独应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322-6324.

[6]王红丽.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1):148-149.

[7]闫石,孟庆威,蔡莉.卡培他滨与铂类在晚期乳腺癌一线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1):42-47.

[8]林志明,杨旭初.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6):88-89.

[9]汪颖,贾卫娟,饶南燕,等.含卡培他滨方案一线或后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15):1006-1010.

[10] Miles D, Cameron D, Bondarenko I,etal.First results from the double-blind placebo(PL)-controlled randomised phase III MERiDiAN trial prospectively evaluating plasma(p)VEGF-A in patients(pts) receiving first-line paclitaxel(PAC) ± bevacizumab(BV) for HER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 [J]. Eur J Cancer,2015, 51(3): 287-295.

[11] Robert NJ, Diéras V, Glaspy J,etal.RIBBON-1: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of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2011,29(10): 1252-1260.

[12] Taguchi T, Nakayama T, Masuda N, et al. Study of low-dose capecitabine monotherap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Chemotherapy,2010,56(2): 166-170.

[13] Kurt M, Aksoy S, Guler N.Could the hand-foot syndrome after capecitabine treatment b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Acta Oncol,2009,45(5): 625-626.

[14] Azuma Y, Hata K, Sai K,etal.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and-foot syndrome and efficacy of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Biol Pharm Bull,2012,35(5):717-724.

[15] Kaufmann M, Maass N, Costa SD,etal.First-line therapy with moderate dose capecitabine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s safe and active: results of the MONICA trial[J]. Eur J Cancer,2010,46(18): 3184-3191.

[16] 方学辉,吴倩,韩雪梅,等.大剂量维生素B6预防卡培他滨所致的手足综合征[J]. 肿瘤,2010,30(12):1081-1082.

[17] 陈文晟,刘晓燕,金川,等.大剂量维生素B6预防卡培他滨所至手足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1):61-62.

[18] 利友琼,杨清儒,梁炳荣.应用希罗达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8):134-135.

[19] 秦鑫添,王希成,李玉齐,等.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发生手足综合征与疗效的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2):221-223.

[20] Zielinski C,Lang I,Beslija S,etal.Predictive role of hand-foot syndrome in patients receiving first-line capecitabine plus bevacizumab for HER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5,114(2):229-240.

猜你喜欢
卡培转移性中位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的影响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