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病人凝血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2018-01-25 09:48马珂王淑平孙文琴张军陈慧芬
西部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难治性妇产科异质性

马珂 王淑平 孙文琴 张军 陈慧芬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检验科, 上海 201204)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救治,除综合治疗外需要大量输血治疗。创伤外科学研究证实,大量输血可导致凝血功能低下性异常,施行成分输血,可改善此种凝血功能异常[1,2]。因孕产妇有生理性凝血保护机制,故一旦发生大出血,即说明机体已存在凝血功能低下[3],此种情况下实施有检验凝血指标指导下的按需成分输血方案,有较好的临床 治疗效果。本研究检索了近十余年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救治中,有关成分输血和常规输血对照研究的文献,筛选提取关于凝血检验指标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国内成分输血救治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方面的病例资料,对比成分输血和常规输血两种方法对病人凝血检验指标的影响结果,为临床成分输血进一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2005年~201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②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病例符合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诊断[4],及/或符合大量输血标准[5]。③干预措施: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常规输血组输注全血或简单地输注红细胞悬液等;成分输血组在检验凝血指标的指导下按需成分输血,检验项目为血常规和凝血四项中的部分或全部项目。④结局指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方式以计数量表的量化性质反映,每个研究均有两组对此三项基线指标的对照结果,且没有统计学差异,P>0.5。⑤论文一般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非对照研究。②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包括两组的基本干预措施不一致、成分输血组做了亚组分组、特殊药物干预(中药、肝素等)。③结局指标不符合纳入标准,包括项目、结果记录格式不符合。④没有两组输血前的基线指标对照结果和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以“产科、产妇、产后”;“成分输血、大出血、大量输血”;“凝血功能、凝血四项、凝血指标”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数据库(Wanfang)、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所有相关文献,再在检索结果中辅以手工检索,最后按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

1.2.2 资料提取 对各数据库检索结果,分别以PDF格式下载,去除重复下载的文献后,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按纳入与排除标准,排除明显无相关性的文献。对于纳入文献,由两名作者分别按照如下流程提取资料:针对每一原始研究,阅读文献全文,提取并记录研究名称、研究类型、第一作者、首次发表时间、报告条目数、两组的干预措施、基线资料比较和结局指标等;分别记录各研究成分输血组和常规输血组的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项指标的具体数值。

1.2.3 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NOS)[6]进行质量评价。由马珂和王淑平2位评价员按照上述标准独立检索、纳入和评价。所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交由第三方陈慧芬仲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Cochrane 国际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 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 可信区间(CI)对结果进行描述。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05 ,I2≤ 50% ,说明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 0.05 ,I2> 50% ,说明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对其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若无法解决或无法判定异质性来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资料结果 计算机初检共检出有关文献428篇,经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最终纳入研究文献8篇[7-14],均为中文文献,共有研究对象445例,其中成分输血组244例;常规输血组201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纳入研究8篇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

2.2 纳入资料分析

2.2.1 成分输血组与常规输血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检验结果的比较 8篇文献中有7篇报道了输血后患者血小板(PLT)检验结果的比较,有1篇未作PLT,各研究之间的同质性检验结果P=0.18,I2=33%,表明7篇文献具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综合检验结果:Z=9.70,加权均数差(MD)值11.24(8.97~13.5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分输血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常规输血组,见图2。

2.2.2 成分输血组与常规输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结果的比较

8篇文献均报道了输血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结果的比较,各研究之间的同质性检验结果P=0.009,I2=63%,表明8篇文献不具同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综合检验结果:Z=6.80,加权均数差(MD)值-2.62(-3.38~-1.8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分输血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值更接近正常值,与常规输血组相比差异显著,见图3。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图2 两组血小板(PLT)检验结果Meta分析森林图Figure 2 The forest map of Meta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LT

图3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结果Meta分析森林图Figure 3 The forest map of Meta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T

2.2.3 成分输血组与常规输血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结果的比较 8篇文献报道了输血后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结果的比较,各研究之间的同质性检验结果P=0.02,I2=60%,表明8篇文献不具同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综合检验结果:Z=5.21,加权均数差(MD)值-4.04(-5.56~-2.5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分输血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更接近正常值,与常规输血组相比差异显著,见图4。

2.3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8篇文献有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类,故采用NOS评分均,结果均在7分以上(见表1),方法学质量较高。

2.3.1 异质性来源分析 分析显示三项结局指标中有两项异质性较高,分析其异质性来源有:①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②纳入的各研究的检验方法和质控标准可能不统一。尝试亚组分层分析:多数亚组仍有较高的异质性,I2>0.5,各亚组合并效应检验与综合检验结果一致,且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各研究的效应方向基本一致。放弃做亚组分析检验,进行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判断该meta分析的可信度。

2.3.2 发表偏倚分析 研究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7篇论文,可见两边分布较对称不均,认为存在发表偏倚,见图5。

图4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结果Meta分析森林图
Figure4TheforestmapofMetaanalysisoftestresultsoftwogroupsofAPTT

图5 纳入研究7篇文献结局指标漏斗图Figure 5 The funnel plot of outcome indicators of the seven literatur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针对发表偏倚分析采用失安全系数方法进行评估,应用公式Nfs0.05=(ΣZ/1.64)2-k计算[15],PLT、PT和APTT三项结局指标的Nfs0.05值分别为:186.34、333.79和186.90结果远大于5K+1=41,表明结果受发表偏倚影响甚小,结果可信度高。

2.3.3 敏感性分析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①先后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比较合并效应量的变化。②采用逐一剔除每篇文献的方法,比较剔除前后的合并效应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前后合并效应量均无明显变化,表明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定。

3 讨论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症,对其的诊治抢救总结屡见报道,大出血是指累计出血量超过1000mL;难治性是指生命体征受影响,心率血压意识异常,并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因此而引起恶性循环。创伤外科学研究证实,大量输血可导致凝血功能低下性异常,施行成分输血方案后,理论上此种凝血功能异常有明显的改善,并多有临床试验证实[16,17]。孕产妇属于特殊的生理时期,本存在有凝血功能异常,故产科出血更容易发展成为大出血,乃至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此即为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18,19]。由此可见,孕产期应尽可能避免实施任何有影响凝血功能的诊疗措施,诚然,也包括大量常规方法输血措施,换而言之,就是说对于孕产期病人,成分输血尤为重要[20,21]。近年来,该方面的理论已被广泛接受,并有作者进行了成分血的制备,及不同病情状态下成分输血方案的总结和研究[22-24]。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功能检验指标,其中PLT直接反应血小板数值正常与否,PT和APTT分别是通过检测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功能,反应机体多种凝血因子缺乏与否及其程度。虽然在凝血功能紊乱早期上述三指标多不表现出异常,但当凝血功能紊乱治疗有效时,原已异常改变的此三项指标则迅速出现向良性变化表现,故临床上将此三项做为判断凝血紊乱疗效的常用指标。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治疗后两组血小板(PLT)检验结果比较的综合检验结果:Z=9.70,加权均数差(MD)值11.24(8.97~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的综合检验结果:Z=6.80,加权均数差(MD)值-2.62(-3.38~-1.8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综合检验结果:Z=5.21,加权均数差(MD)值-4.04(-5.5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本文资料显示,有方案计划的成分输血,可促使妇产科大出血病人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迅速缓解,对临床疗效有实质性帮助。但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统一方案的研究结果加以印证。

[1]李春.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5, 14(9): 72-72.

[2]欧海. 大量成分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9): 101-101.

[3]高峰. 孕产妇出血的输血[J]. 新医学, 2009, 40(11): 708-709.

[4]阮海燕, 余美琼.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5, 2(3): 66-68.

[5]董永光. 大量成分输血对患者凝血机制的干预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0): 25-26.

[6]张天嵩 , 钟文昭,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M].1.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 :58-65.

[7]李海冰, 刘志强, 裘佳敏. 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2(8): 924-926.

[8]黄远芹. 成分输血与输全血救治产科DIC先兆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9(24): 167-168.

[9]田杰.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25): 62-58.

[10] 崔海, 李国宏. 成分输血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17): 191-192.

[11] 谢辉霞. 成分输血在异位妊娠出血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的作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2014, 28(5): 48-49.

[12] 黄雨, 王卓. 成分血和全血输注在产科大出血抢救中的效果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增刊1): 82-85.

[13] 张彩丽. 成分输血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5, 2(3): 106-107.

[14] 时慧挺. 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1): 43-46.

[15] 麦劲壮, 李河, 方积乾等. Meta分析中失安全系数的估计[J]. 循证 医 学, 2006, 6(5): 297-303.

[16] 张颖.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5, 13(34): 48-49.

[17] 徐文达, 陶国弟. 成分输血对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11, 46(1): 66-67.

[18] 商树坤.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0): 23-24.

[19] 赵建红, 黄小玲.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 2010, (20): 8-9.

[20] 黄淑清, 董清松. 产科出血并发症及成分输血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4): 119-120.

[21] 刘, 英, 李, 梅. 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出血并发症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6): 52-54.

[22] 王明芳, 付建华. 成分血的制备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5, 42(4): 429-431.

[23] 杨湘玲, 方向东, 孙金燕. 成分血在产后大量出血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 2014, 35(5): 605-607.

[24] 曹艳花, 徐彩临, 周志忠. 成分血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J]. 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4): 103-105.

猜你喜欢
难治性妇产科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