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视域下天津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18-01-25 01:28杜丽华沈高峰
天津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杜丽华+沈高峰

摘 要:传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已难以适应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则显著增加。面对形势需要,天津农林高校必须尝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从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天津农林高校办学定位、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应用研究性”课程体系和多途径、多层次打造创新人才平台4个方面探析了天津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8.01.012

Abstract: It wa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costal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while the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innovation ability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acing the situation, Tianj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must try reform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anj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were explor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aper: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concept, the clearly positioning of school running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contents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the optimizing of teaching structure and innovating the course system with applied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multi-approach and multi-level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platform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ostal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mode

天津農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天津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天津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对新形势,天津农林高校必须尝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营造出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培养出适应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为实现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发展提供保障。

1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濒临海湾,处于大都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于大都市,服务于大都市,遵从大都市发展战略,以与城市统筹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技术为特征,具有生产、生态、生活等多功能性和知识、技术、资本高度密集特点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快速运转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1]。具有城乡无边界、功能多元化、高度集约化、市场一体化以及具备准公共产品特性的显著特征[2]。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具备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征,但是又由于沿海地理、地域的特点,又具有区别于内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

天津位于渤海湾,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天津现代农业既具备了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又具备了沿海型农业的特点,是典型的沿海都市型农业。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处在沿海开放地区,依托都市、服务都市,以高科技为支撑,以设施化、工厂化、园区化为标志,以产业一体化经营为手段,以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要目标,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服务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性现代农业[3]。

天津市于2006、2007年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天津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沿海都市型特征的现代农业。

1.1 要素集约性特征

现代农业的集约性特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装备、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改造引领现代农业生产,促进生产要素再聚集和再整合,提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4]。种源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集约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种业的发展,采取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实现良种产业化[4]。设施农业是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和工程技术,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

1.2 可持续发展特征

绿色生态农业以生产绿色产品和营造绿色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特征[5]。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endprint

1.3 高度开放性特征

利用沿海都市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独特的海洋性,以海洋捕捞、养殖、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海洋农业,在发挥传统海水养殖优势的同时,要以深海和远洋捕捞为重点,通过适度捕捞和高效养殖突破捕捞与养殖的技术瓶颈。对海洋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海洋生产能力,加速海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产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都市的区位、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现代农业产品和技术的输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对接能力。

2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需求类型

根据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可知,传统农业人才已难以适应其发展需要。各种复合型人才成为短缺人才类型。

2.1 涉农经济复合型

随着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涉农经济复合型人才成为提高天津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具体包括:专业基础深厚又富有创新能力的涉农科研专业人才;通晓农业科技、擅长农业经营、善于产业管理的涉农经济管理人才;既有农业技能,又懂涉农产品(农、林、牧、渔)深加工技术的农业技能创新型人才;既掌握农业知识,又富有实践经验,能够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产品营销的农业推广人才[6]。

2.2 涉农生态复合型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必须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基础,因此对涉农生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提升。具体包括:风景园林、园艺花卉专业人才,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检验检测人才,农业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及保护人才,农业生物技术人才等。

2.3 涉农服务复合型

适应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开放性特征,涉农服务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将显著增加。具体包括:涉农信息咨询服务、数据化技术服务等涉农信息技术人才,涉农物流人才,涉农会展人才,涉农市场中介与媒体人才,涉农产品标准化检验检测、监督、认证等人才。

3 天津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综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所需人才类型特点发现,传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已难以适应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则显著增加。天津农林高校是天津农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所以天津农林高校必须改革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适合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1 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天津农林高校办学定位

首先,天津农林高校要创新教育理念,要以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统领,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把学生培养成精技术、擅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创新型的现代化农业人才。

其次,天津农林高校办学定位要与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相符合,要根据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以及人才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办学方向,明确办学定位,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使天津农林高校成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天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2 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将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有机融合,强调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7]。基于此,培养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所需的创新人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等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改革,需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目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突出专业性和地方特色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改革还要注重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3 創新“应用研究性”课程体系

“应用研究性”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模式特点,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农业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为原则,以课程体系为载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研究性”课程体系要根据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以及创新型人才特点调整和重组当前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生产(推广)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8],体现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在内容上以夯实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前提,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中,增加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加大双语课程比例,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在形式上要逐渐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小组、小班为单位,开展启发式或讨论式课堂教学。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分值比例,促进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力的提升。

实践教学是“应用研究性”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试验平台、实训基地以及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试验、实习实训、论文设计等方式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走进试验室,走进生产单位,参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3.4 多途径、多层次打造创新人才平台

3.4.1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天津农林高校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投入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天津农学院为例,2016年投资93万元,资助国家级大创项目48项、市级大创项目48项、校级大创项目91项。endprint

3.4.2 建立专门的创新活动中心和创新活动基地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学研究,使学生提前进入專业科研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动手能力。2016年天津农学院“凯立达-天农众创空间”成立并运营,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和创新活动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有24个项目(6位创客和18个创业团队)完成入驻,并顺利毕业。6名学生分别荣获“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奖学金”和“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奖学金”,1个创业项目荣获首届“爱闯杯”天津市大学生创业训练营优秀奖。学生创业团队茶生菌项目获得“首届天津市青年环保公益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铜奖。

3.4.3 加大试验室开放力度 试验室是学生进行试验、实习的必备场所,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大试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试验室学习的机会,便于学生学习和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掌握先进的科研方法。

3.4.4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和科技创新社团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社团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和创业比赛,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天津农学院为例,近几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科技赛事,在2015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3件作品获一等奖,6件作品获二等奖,8件作品获三等奖。2016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天津市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全国第四届大学生“生泰尔”杯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由此形成了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为代表的课外科技赛事为手段,在校园内初步形成人人争创新、人人搞创造、毕业谋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9]。

参考文献:

[1]卢树昌,赵淑杰.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定位探讨[J].农业经济,2009(6):6-7.

[2]方志权,吴方卫.论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J].上海农村经济,2007(9):15-18.

[3]张雅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与功能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6-10.

[4]李瑾,黄学群,孙国兴,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1):76-80.

[5]郑亚勤.关于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人才培养的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14(4):62-64.

[6]张雅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问题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11(2):49-53.

[7]黄进.“三创教育”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16-521.

[8]王立春,马文芝,卢绍娟.基于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背景下“三创一基”人才培养——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581-5582.

[9]刘海学,王玲,朱文碧,等.农林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