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差异研究

2018-01-25 09:25安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统绘画差异

安迪

摘 要: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文章就焦点透视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关键词:焦点透视;传统绘画;差异

构图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画家为了彰显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及蕴含的效果,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的人物关系的处理,将局部形象构成整体。在整个过程中,几何透视、视觉透视、晕光处理以及焦点透视等透视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中国画逐步在文化演变中衍生出散点透视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在自身文化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焦点透视的表现形式。两种不同的透视观念源自于中西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意识。文章就此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两种绘画的透视差异分析了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传统绘画差异的形成原因

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西传统绘画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地域环境各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源于大陆,这是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内陆,拥有宽阔的陆地资源。中国文化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包含隐喻的内涵,主张含蓄的意境美,这就大大增加了其中的神秘感。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艺术富有抒情的含义,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弱化外观为主,同时烘托理想与情操,体现文化修养。西方临近海洋,海岛之间往往是广袤的大海,西方的文化也大多发源于海洋文明,零星分布的岛屿加剧了人们的距离感。相隔较远的岛屿会使居民生活不方便,唯有借助交通工具方可进行日常的交往,这种环境就形成了依赖并且包容的文化本质,所以西方文化相比于中国文化较为开放,更能够融合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在与其他文化对抗融合的过程中,个性的扩张塑造了文化的本源。就此而言,西方文化大多是明喻的,在整体上注重空间表现,关注细节的刻画,强调局部的美感与色彩的变化。

(二)发展进程的差异

中国艺术的诞生,大概始于旧石器时代。地球上的生物不断进化,在原始社会出现了人类的祖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人类经验的逐渐增长,于是在改进实物的过程中,艺术就不知不觉地诞生了。之后,青铜器、陶器的出现更让绘画的范畴得到扩展,从当初单一的记事功能中脱离出来,成为人们欣赏美的一部分。但客观地说,虽然从美术朦胧的诞生期到此期间极为漫长,绘画形式却并未取得快速发展,依然是符号般的绘画。在中国画形成初期,即汉魏前后,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人物画为主。这是因为此时佛教传入,玄学兴起,上层阶级为了政治需要,注重人的伦理道德,于是画家主要通过人物的描绘来展现其精神风貌。到隋唐时,国富民强,文人为了表达其志向,用一些绘画的形式托物言志,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一定的地位。这时,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画的需求都相应提高,各种类型的画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五代两宋时,因其统治者的原因,绘画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以山水花鸟画最为突出。元明清时期也同样继承了传统的风格,但在用墨上有所突破,内容的选择上却没有多大的改变。概括地讲,中国画早期以人物画为主,随后就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

与中国传统绘画一样,西方绘画的起源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据考证,公元前18000年左右,西方就有壁画的创作。人们猜测那是为巫术而绘制的,从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西方壁画比中国新石器时的作品要逼真得多,或许因为如此,西方绘画的写实风格得以形成,并引领了西方今后的绘画艺术的大方向。除了洞穴壁画外,西方传统绘画更多地源于古希腊及古埃及等地的雕塑。西方绘画由此起源和传承,其写实性固然不能和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符号为主的绘画相比较。自然,绘画也并非只要求真实,这也不表明中国的传统绘画就不如西方绘画,因为中西绘画各有各的形式,我们不能以一个单一的标准来看待各种不同的艺术。也由此可知,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的起源存在差异,因此其走向不同风格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二、焦点透视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差异

中国的绘画以文人作品为主流,其中注重的是对于主体感情的表达,蕴含的感性成分较多,而西方则以写实为主,重视对科学的敬畏,其中的表现形式趋于理性。中西传统绘画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表现性绘画,而西方绘画是一种再现性绘画。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

(一)画面构图的差异

在中国的绘画构图中,大多采用留白的方法,也就是将主要物体放置在末端,特意空出留白的区域,借助留白的区域来引发观者的联想,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绝佳效果。留白作为构图的关键部分,通过有限的画面来引发无限的意境,使得作品能够营造空灵的氛围,为观看者产生独特感受提供基础。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绘画构图的意境深远辽阔,能够充分彰显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美感。西方传统绘画主要讲求满布式构图,也就是作者把所选取的景物按照比例描绘出来,把看到的细节一一地放在画中,极度遵循规律,重在写实,且总是塑造着形体,从客观上来描摹事物形态,绝不允许在画面上留下主观的细节,正是如此,形成的画面也是静止的感觉,呈现出几何化的形态。总之,中国画注重的是写意,而西方画注重的是写实。

西方人的性格中充满开拓进取的精神,比较看重探索精神,关注客观景物的写生,以求能够还原客观事物的真实形态。以静态物来作画的形式也就是焦點透视,能够形成物理性的空间感,通过写生以及创作想象来形成画面素材,为欣赏者形成特定的观察位置,对于产生共鸣具有独特效果。西方往往固定事物进行作画,物象在特定的光照下往往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变化,这就衍生出通过明暗法来刻画事物形象的立体感的创作方式。与此相对应,中国画强调天人合一,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强调和平内向的和谐统一,关注对事物的自由发挥,将事物与作画者进行主客统一,因此,作画者大多边体验边作画,为保留其中能够体现物我统一的特质进行修改。这就形成了花鸟画的特征,也突破了传统焦点透视中的呆板形象,创造了能够迎合透视法来刻画形象的作画法。

(二)作画原理的差异

透视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差异体现在作画原理上。透视是通过平面来体现立体的效果,也就是将立体形象在平面上进行延展。西方的画要求形似实物,其中的透视法应用广泛,能够根据原理进行焦点透视,为展现绘画效果提供素材。焦点透视,也就是通过画面中的固定焦点来描绘事物,在距离焦点较近的画面中来体现清晰的事物,距离较远的地方则模糊表现。通过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来形成不同的视觉体验,为观看者营造真实的画面体验。但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绘画应用散点透视。散点透视就是在活动的视角中来观察事物,打破固定的视角区域,提高画面的灵活度,提高绘画的自主性。散点透视法能够将作画者观察的景物按照不同场景进行多角度的描述,突破了单一的焦点,在多个焦点中进行绘画,展现不同空间、时间中流动的画面。

中国传统绘画并非写实性的,而是意在表现一种流动性的意象空间,所以往往采用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也就是在一幅画中,画家把不同方位看到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画幅的中心点不是固定的,是可移动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代表性的作品。也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体现那种意境的美感,使它从其他艺术作品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相比之下,西方绘画对透视的要求就非常讲究了。首先,画家必须站在一个固定的点上,把所观察到的物体真实地记录下来,明暗、距离的塑造也几乎达到与现实无异,作品也就是现实的再现。物体的比例以及主次物的色差也要根据透视的原理进行缜密安排,使其成为一种科学的表现。相对而言,西方绘画总能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镜子般地描绘着另外一个空间。

(三)光影的差异

中国画是以水墨作为材料進行作画的,这能够很好地体现虚实相生的画面感,所以中国画可以突破背景及地域的限制,降低光影的要求,为中国画形成深远的意境,形成的景物虚实相生。中国绘画以白描为主,且使其借助简练的线条完成画作,其中的光影较为朦胧。散点透视在中国绘画中与现实存在差异,容易出现画面的冲突。西方绘画在这一方面与中国绘画就更加迥异了,西方绘画的写实强调光影,其中要关注光的表现,光影的再现能够捕捉轨迹,明确画面主次,体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作为两大体系,能否认识其中的差异对于欣赏绘画至关重要。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中西绘画也出现了交融,两者相互借鉴。在中西独特的背景下,中西绘画风格迥异。中国绘画“以神统形”,重视抒发绘画者的情趣,突破外物的形状,追寻绘画的意境,体现绘画者心灵的感受。西方绘画据物造型,强调“以形传神”,重视对客观的模仿,在进行画面刻画时,讲究结构和形体。中西传统绘画的差异存在于方方面面,对其进行研讨和发现,也会使我们在传统画被淡忘之时重新认识它,从而了解其发展的过程,进而对绘画艺术产生更全面的认识,保护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女.中西绘画透视表现比较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2]刘华.中西传统绘画透视比较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3]周鑫鞠.比较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在写意与写实绘画中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 .

猜你喜欢
传统绘画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传统绘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研究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