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对我灵魂有过滋养的人

2018-01-26 06:10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赵权政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一颗颗幼小书香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 赵权政

小学四年级,我们重新分了班。一张张崭新的面孔,一颗颗兴奋的小心脏,汇聚在一起。教室里叽叽喳喳,像小麻雀的会议。

教室的门吱扭一声推开,走进来一位30岁左右的女教师。她身材瘦削,戴着银白色镜框的眼镜,短发蜷曲,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我们目不转睛地观察她,她却早已稳稳地站在讲台上。

温和,端庄,书卷味儿,气场很大,她把我们的目光牢牢吸引住了。“同学们,我姓杨,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她的笑容浅浅的,像淡淡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同学们能跟随老师一起热爱读书,感受书香。”杨老师在黑板上给我们写上推荐书目,有《寄小读者》《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等等。看着黑板上隽秀的字体,我的脑海里已经氤氲起满满的书香。

杨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比别的学科的老师说得都好,这在乡村的一所小学校,着实难得。我喜欢杨老师的语文课,听着老师的声音,看着老师的字体,语文和文学的味道会在小小教室里蔓延开来,融化着一颗颗幼小的心。

那时候,课表的最后一节课都是课外活动课,我们叫它课活课,类似于现在学校的社团课。只不过那个时候,学校对学生还是田园牧歌式的放养模式,不像现在的学校把活动进行各种名目繁多的规划。

往往是,学生们三五一群,自由结组,自带游戏道具。上课铃声一响,操场上立刻活跃起来,声音波涛汹涌,汇聚成汪洋。

男孩子趴在地上,拍纸画片,下兽棋,弹玻璃球,到树丛中抓螳螂。女孩子穿着小绣花鞋,跳皮筋,跳房子。她们的身体是那么的灵巧,跳起来,齐脖高的皮筋她们照样够得到。

每天的课活课,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玩儿中运动,在游戏中学习,各按兴趣,各取所需。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的同学中没有什么小胖子,大家的身体都特别棒。那时候也没有素质教育这样的提法,但我觉得学生们在自主玩闹的课活课上,却收获了素质教育真正的成果——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身体的素质。

我们的杨老师,会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她带领我们玩儿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她一来,顿时圈粉无数。同学们纷纷跑过来参与其中。操场上,立刻由一个个的小组汇聚成一个大组。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儿,欢声笑语溢满了整个校园。

在阅读课上,杨老师带领我们读书。我最喜欢听她给我们读故事。现在还记得,每天最盼望的时光,就是杨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的时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辛巴达航海记》《小桔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们眼前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那些美好词语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如诚信,忠勇,坚定,爱国,通过一个个故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做着完美诠释,像一颗颗幼小的芽儿,扎根,生长。

书香蔓延,精神延展,现在,我还会常常想起和老师一起读书的温馨时光。

临近期末,不知从哪里传来杨老师要调走的消息。我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想问又不敢问,只能更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跟老师读书。

终于有一天,杨老师和我们告别。她站在讲台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她说,“我的孩子们,老师和你们告别,要嘱咐你们多读书,多运动,做优秀的小学生。”我把老师的话记在本子上,也牢牢地记在心里。

在老师离开前,我送给老师一张贺卡,上面写上了对老师的祝福。但是,对老师的喜欢和崇敬,没敢写,那个年龄,心里已经隐隐知道了羞涩。

分别,是人生旅途的必修课。铭记,只为那些对自己灵魂有过滋养的人开启,就像一盏点亮的明灯。

四年级以后,二十几年,再未见过我的杨老师。

想念我的老师。

猜你喜欢
一颗颗幼小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石榴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最是书香能致远
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雨和伞
雨和伞
书香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