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推进,扎扎实实学语文
——《全神贯注》教学中的主题学习

2018-01-26 06:10张志国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罗丹测量思维

○张志国

【教材思考】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明确目标,不懈追求”,单元选取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教师授课时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明确目标,不懈追求”这一主题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感受成功背后的不懈追求精神。

具体到本文,讲的是雕塑家罗丹的故事,通过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这一工作精神。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明白了做事要有执著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态度,并初步学会如何把“全神贯注”这一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写具体的方法。

【主题教学】

一、品读,得文本之“魂”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罗丹的“全神贯注”表现出来的?

生1:我找出的是“叽里咕噜”这个词。这个词表明罗丹在那里自言自语,我从中感受到了他的全神贯注。

师:很好,你找出了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词语,如果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发挥你的想象就会发现很多。

(生1读“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师:他会说什么话?会跟谁说话呢?

生1:从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会上前看看,可能在说“这边的眉毛不好,得修修”;一会后退几步瞧瞧,可能在说“这个眼睛有点偏,得把它修正”。

生2:我觉得罗丹已经把雕塑当成了有生命的人,正在和他交流。

生3:我觉得罗丹在跟自己说话。他已经把自己当作雕塑了。

师:我觉得你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已经“全神贯注”了,你们已经把自己融进了罗丹的生命中。联系生活,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呢?

生2:老师,我觉得我们镇上的理发师就像罗丹,他为了把顾客的头理好,也会一会上前,一会退后,左边看,右边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地说“这样修修将会更好”。我觉得他也是全神贯注。

师:你能发现我们身边全身贯注的例子,你已经达到活学活用了。

师:哪位同学能上台表演一下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

(生3上台表演)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罗丹的全神贯注是表现在——(教师模仿走)

生3:表现在“脚”要“走来走去。”

师:对!还有?(教师模仿说)

生3:还有“嘴”要“说说这里说说那里”。

师:非常好,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师: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去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生4:“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这一句话我采用“加词对比读的方法”,发现“痴痴”一词用得好,写出了罗丹已经被女像所吸引的神态。我想这女雕像肯定很美。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全神贯注,二是如何让学生把全神贯注表现出来。在突破这两个难点上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只停留在对“叽里咕噜”这个词的浅层理解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开来;让学生通过想象罗丹说的话,联系生活中全神贯注的例子,真正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这样既关注学生的思维扩散,又达到了语用点的训练。

二、拓展,得阅读之“法”

“语文主题学习”常用的“1+X”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X”就是我们拓展的文章,授课时通过“以文带文”“批注式阅读”等方法,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迁移阅读、比较阅读,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5为标量脱靶量测量的参考坐标系,即脱靶量测量示意图。测量系统位于坐标系原点,导弹以一定偏角和倾角与装有脱靶量测量系统的靶标进行交汇。设交汇时间内,导弹相对于靶标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0,其运动轨迹与测量系统的最短距离,即脱靶量为ρ。记参考时间t =0时刻导弹与脱靶点的距离为D0,再记任意时刻导弹与测量系统的距离为R(t)。

拓展文章的学习是对教材学习的延伸、补充和检验。学生在了解教材中“通过对罗丹的脚、嘴、眼、脸的描写,来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的方法”后,如果不加以练习,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这里在选取拓展文章时采用组段式进行选取,选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纸上》聋哑青年专注的片段、教科版第四册《“黑板”跑了》中安培的专注片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片段一:“叮铃铃!”下课了,老师的脚刚刚迈出教室,小明就像一只猎豹一样,冲向图书角,迅速地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双眼紧紧盯着书,一句一句地看着,好像害怕落掉一个字一样;手不时地翻动着书页,一边看一边思索,不时停下想一想。他看书的表情更加精彩,有时双眉倒立,两眼通红,双手紧握,甚至用力地拍打桌子;有时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唉声叹息;有时双眼眯成一条线,嘴角轻微上扬,竟“咯咯”地傻笑起来……——作文《书虫小明》片段

片段二: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纸上》片段

1.用________画出表现描写人物专注的句子。

2.通过想象联系实际生活来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思考:作者是从那些角度来写的?

拓展阅读的设置使语用点得到了有效巩固和练习。比如在表现“全神贯注”时,让学生体会“专注”的不同写法、不同角度等。

三、练笔,得学习之“华”

师:读了这么多描写人物专注的文章,你一定想把自己身边的“专注”描写一下吧。请一位同学表演他上课全神贯注的样子。(生表演)

师:我们怎么来写呢?好的,我们试着完成下面的练笔。

上课了,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犹如施了魔力一般,把学生吸引住了,你看小强,他的腰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他的眼睛______________,耳朵_________________。他的脸上有时(疑惑时)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恍然大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甚者,听到精彩之处______________,把他的同桌吓得一愣一愣的。就这样一节课,就在他不断变化的神情中度过。这样的全神贯注,成绩怎能不好呢?

由此可见,这样的练笔实现了把阅读中积淀的情感、积累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目的,真正获得了学习之“华”。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个性表达的最好体现,在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小强听课时腰、眼睛、耳朵、脸等部位的具体描述,做了一次有效的读写结合。如此,必然会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篇基础阅读课,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课一得”的原则。课堂设置:课内得法,学生通过“读、悟、演”三个环节学习教材的文本,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到了把概括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练法,以一篇带多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提升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在练笔中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语用点得到有效训练和巩固,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写作能力得以提升。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主题学习”容量大、高效的特点,扎扎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罗丹测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四居室平面图》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